上回我們「第31屆香港印製大獎」系列為讀者帶來利奧紙品集團(香港)有限公司如夢似幻的《海貝卡的小劇場》得獎作品。是次,我們有幸邀請到「第31屆香港印製大獎」特別印製技術開發及應用冠軍 得獎公司——永經堂印刷有限公司董事任德堅博士(Dr. Andrew Yan)進行專訪,娓娓道來得獎作品《My Washable Book —— Aquarium》的水中奧妙,以及印製研發的藝術。在炎炎夏日中,為大家帶來一陣涼意。
文.卓詠欣 / 圖.卓詠欣、受訪者所提供

得獎作品《My Washable Book ——Aquarium》是結合了香港知專設計學院多位畢業生的畫作,利用數碼個性化印刷及數碼加工工藝,施工在特種耐堅紙張上,然後結集成書。
躍然紙上的書籍
夏意正濃,太陽炙烤著大地,有沒有想過跑到海灘,掏出一本書籍,然後鑽入水中?創新的研發往往改變我們的生活,顛覆我們的想象,「第31屆香港印製大獎」特別印製技術開發及應用冠軍得獎公司——永經堂印刷有限公司的任德堅博士(Dr. Andrew Yan)就研發出《My Washable Book ——Aquarium》防水書籍,讓我們宛如進入海洋世界,書中的海洋生物躍然跳出。任博士既是公司董事,亦是西安理工大學客座教授,訪問當天,他從背包掏出一個透明保存盒,裡面清晰可見一本貝殼形狀的書籍在浮游中。顯然地,這水之書籍就是得獎作品《My Washable Book ——Aquarium》,它是結合了香港知專設計學院多位畢業生的畫作,利用數碼個性化印刷及數碼加工工藝,施工在特種耐堅紙張上,然後結集成書。「參賽當天,我帶著魚缸,然後把書籍放進去缸內,讓評審覺得乍看之下,雖是一本平凡的書籍,然而,它可以生存在這個環境下也沒有任何損壞。它是多功能的實體書,採用非傳統的物料,可以讓小朋友帶著它到海灘、泳池等玩耍,甚至洗澡時候閱讀著它也行;當它濕透後,明天會自己風乾,又再成為一本書籍。」這書籍的概念在任博士腦海中醞釀兩年多,隨後奔走各地尋找不同的物料、機器等等,最終花上三、四個月成功研發這具突破性的書籍。
靈感是得之於頃刻,積之於平日,任博士多年來不斷地積累經驗和知識,並勇於打破樊籠。談及《My Washable Book》的靈感來源,任博士笑哄打趣說著靈感有時候是來自睡覺時候與「周公」聊天所得。他其後訴說:「有時候,研發是自發性的一件事。有一天,看到一本書名為《Crocodiles afraid water》,我就思考鱷魚為什麼怕水?思索著到底有什麼書籍是不怕水,這時就蹦出《I am not afraid of water》的新概念。後來,不斷在上網找尋什麼書籍防水,僅是找到以石頭紙物料、塑膠製作等等,然而這些書籍頁數都只有4頁,並不是我們日常的閱讀經驗,感受不一樣。」最終,任博士跳出框框,憑藉著不懈的努力獨創了防水、耐熱、耐冷的《My Washable Book 》,對比傳統可洗水書塑膠海綿之頁數更加倍,既能給小朋友一個海洋世界的閱讀經驗,又把「書籍」用途演變為「玩具」,展現出全新的體現。
書籍耐水、耐熱及耐凍
創新就是顛覆傳統,是現今商業發展和技術的突破,正如《My Washable Book》抵抗一切刻板。任博士綜合了數碼印刷技術、特種耐堅紙張、特殊墨水、特殊粘合劑及耐候性結構,我們或許會費解書籍到底用上了什麼物料,讓它抵禦水、炎熱、寒冷?任博士則一旁解說:「為什麼抵抗力那麼強?這書籍是採用了木質的物料,較為接近木材,對油墨的在吸收性高,結構上堅勒,抵抗到外來不尋常的因素環境,而且更獲得 FSC 認證為環保材料」,他開啟平板電腦中的多段測試短片,並精煉敬業地說道:「他能夠抵禦極端環境如冰封一段長時在雪格中、放在水中加以高溫煮沸至攝氏100度、更可使用洗衣機進行洗滌醫學消毒工程等。當中的墨水也是具防水、無毒、滲透特強及水融性,乾燥後並不退色。」《My Washable Book》運用的新技術倍增了書籍的生命週期,無論是家裡的浴缸;海灘的藍藍大海;炎炎夏日的溫度;冰天雪地的凜凜……《My Washable Book》也是絲毫無損。
與HKDI合作 結合繪畫與印刷
《My Washable Book》外型小巧,如貝殼,方便攜帶。筆者曾嘗試把它放進透明裝滿水的魚缸內,書籍緩緩地展開,一尾一尾的色彩斑斕的魚類進入眼簾,栩栩如生。鮮明筆觸的魚類是由香港知專設計學院傳意設計學系講師何玉菁(Jessica Ho)帶領一群學系的畢業生所創作,描繪出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作品。「這次的項目是描繪觀賞魚,同學們研究了許多魚的形態,找上大量資料搜集,甚至走到金魚街拍照,然後再以不同的繪畫方法,例如:水彩,風格各異。這次項目的挑戰和考驗,往往就是將繪畫設計與任博士的印刷技術有所結合。」何玉菁欣然說著。《My Washable Book》無論在設計、技術方面,相對於傳統書籍刊物也有所突破,任博士在旁說道其印刷技術,「這次是運用了鐳射切割工藝,而加上特種耐堅紙擴闊了外型設計的靈活性,模切工藝也沒有讓書脊上下末端位置也安然無恙。」翻閱過程,《My Washable Book》給人獨具一格的感覺,是印刷交織著繪畫的藝術,何玉菁為呈現大千海洋世界,其作品的魚類蘊藏著蝦、海草、菠蘿等;問到何玉菁如何形容這本書籍,她即清澈明朗聲道:「生動、繽紛,賞心悅目」,三組詞語將書籍的特徵一覽無遺。眼看,書籍除了每一頁繪畫風格不一樣,封面也有特顯姓名轉換效果,何玉菁手持著「For Jessica Ho」的書籍,任博士手拿寫著「For Dr. Andrew Yan」說:「這書籍是採用數碼印刷生產,可以為兒童圖書加添丁了個性化元素,可以印刷上個人的名字,成為自主擁有的玩具。」在現今的數碼產品設計之下,個性化的元素以不同的形式呈現著。
營造多樣化的發展
在現今科技之下,產品日新月異,創新研發是推動我們不停成長的原動力。多年以來,永經堂集團以印刷通勝聞名;在數碼科技一日千里之下,集團董事任博士敢於挑戰,走過印刷的四十多年的 高低起伏。面對印刷被視為夕陽行業,對於年輕人來說有著許多挑戰,他坦言:「我也曾經歷年輕的時期,那時就如一張白紙。入行需要時間,一開始慢慢學習基本技術。現在數碼科技是要求多元化,要不同領域下碰撞出火花,所以年輕人不能夠再獨沽一味」。任博士談吐睿智,言語間展現出他富有想象力且意志強大的發明家個性,縱然在生產《My Washable Book》的時候遇到不少失敗和挫折,但是他卻沉著鎮定,不慌不亂說出:「做設計要對自己有信心。」

「參賽當天,我帶著魚缸,然後把書籍放進去缸內,讓評審覺得乍看之下,雖是一本平凡的書籍,然而,它可以生存在這個環境下也沒有任何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