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香港印製大獎」歷史悠久,為全港最具規模及反映本港出版、印刷技術及設計的比賽,今年已走到第31屆;鑒於新型冠狀病毒迅速在全球擴散和響應香港特區政府呼籲,大會早前決定取消了原定2020年4月6日舉行的「第31屆香港印製大獎」的頒獎典禮。然而,雨後終會天晴,疫情會散去,停頓的世界也會再次繁華喧鬧起來。此刻,我們《印藝月刊》以「第31屆香港印製大獎」專訪系列走訪各得獎者、得獎公司和機構,一窺當中印刷、設計、出版聯繫,如何演繹出香港創意和印製的力量。

得獎作品《海貝卡的小劇場》
香港印製大獎旨在鼓勵本港印刷、出版及相關行業,不斷製作優良而富競爭能力的印刷品,並希望把設計、出版與印刷聯繫起來。第31屆香港印製大獎的主題為「快‧靚‧正」,呈現出香港印藝效率卓著,在時間洪流中脱穎而出。這回的「第31屆香港印製大獎」系列我們邀請到第31屆香港印製大獎匠心大獎、最佳印製書籍的得獎公司——利奧紙品集團(香港)有限公司首席財務官兼集團董事黎景隆先生進行專訪,向讀者們分享藝術、出版和技術的糅合,如何以印刷構建出得獎作品《海貝卡的小劇場》如夢似幻的世界。
文.卓詠欣 / 圖.卓詠欣、受訪者所提供
工藝、故事和設計三合為一
利奧紙品集團(香港)有限公司(下稱:利奧集團)成立於1982年,至今已走過37個春秋,踏進第38年。利奧集團的總部設在香港,已由當年八人的傳統印刷公司,發展成今天的環球印刷通訊集團。無論從書籍到紙袋,包裝和遊戲產品,集團也擁有自身的獨特性,然而這次作品《海貝卡的小劇場》獲得第31屆香港印製大獎的匠心大獎、最佳印製書籍,「《海貝卡的小劇場》不僅是兒童書籍,在我眼中仍是一本藝術書,我也非常喜歡閱讀。」利奧集團首席財務官兼集團董事黎景隆翻著桌上的《海貝卡的小劇場》,微笑地說道;正如作品插畫師海貝卡 • 朵特梅(Rebecca Dautremer)曾在其他訪問中所言:「當我在畫畫的時候,老實說我從不去思考讀者會有什麼想法,多半只是想做出我自己喜歡的東西。而且我也不太會去區分哪些插畫是畫給小朋友看、哪些又是給大人看。」
《海貝卡的小劇場》是以鮮艷細膩的畫風和紙雕的立體效果勾勒出故事中每一角色,展現出藝術、故事和印刷的結合,「這本書蘊涵著三個元素,第一是故事本身;第二是它的平面設計,再配合第三後加工的元素,合而為一,演繹出一個故事。這作品是能夠以3D效果呈現出故事,而每一頁的故事也有它的演繹。不單單是閱讀一本書那麼簡單,而是設計與文字合二為一,讓讀者進入它的世界。」黎景隆直言現今許多廠商也能應付到後加工序,然而,最為困難卻是在於如何配合後加工前、後的工作。利奧集團印刷出的《海貝卡的小劇場》作品為何引人入勝,往往是其工藝、故事和設計三合為一,因而讓閱讀者擁有更深、更大的娛樂性。

第31屆香港印製大獎」籌委會主席張錦華向利奧集團首席財務官兼集團董事黎景隆頒發本屆匠心大獎、最佳印製書籍的獎項。
「我們這書籍是以模切的技術,多邊形裁切有許多細小的部分要留意,例如在釘裝部分,針位要小心等等。」《海貝卡的小劇場》書籍多達200頁的鏤空雕刻設計牢牢地抓著讀者的目光,故事中出現近百個人物形象都是取自西方童話故事。黎景隆翻著頁,滿腔熱情地向印製大獎大會成員們介紹書籍, 「故事編排非常特別是由後頁揭起,當中的場景越來越複雜。」書籍揭頁的方式是從後到前,每一頁會增加舞台佈景和人物角色,先是空中走鋼索的婦人,逐次往前翻圍觀的觀眾一一出現,日復一日,走鋼索的婦人還是走著鋼索;時間流轉,人來人往,樹木抽高,高牆築起,藤蔓滿佈,突然多了幾根柱子,接著前方樹木繁生、又立起大鐵門……隨而景深也會越來越強烈、越來越立體,顯然地帶給人們顛覆傳統的視覺體驗。
工匠精神 重塑視覺體驗
工藝繁複、印製與藝術、文字的融合讓《海貝卡的小劇場》不僅獲得第31屆香港印製大獎的最佳印製書籍,還同時間包攬本年度的匠心大獎;而我們或許會思索什麼為「匠心」?「匠心」為能工巧匠、精巧的心思,唐·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曾言:「文不按古,匠心獨妙。」,表達出藝術構思是獨樹一幟而巧妙。就如上文提到,黎景隆言簡意賅說著:「這是一本藝術書」,「若說到『匠心』,我認為『匠心』是一個人的工藝達到很精細、很高的境界,它是在商業印刷中非常罕見。例如:日本出產的打印機會標誌著裝嵌人員的姓名,一個技師負責一台打印機,也非常自豪自己創造出的作品,有著自己的名聲和品質,好像一件藝術品。」在商業印刷中,廠商批量印刷;「匠心」在此商業世界裡如一股清流,把工藝鑽研得到極致。在他眼中,成為印刷界的工匠並不容易,「紙張本身就存在著不穩定,例如:紙張會容易潮濕、發脹等等,如果說到後加工的難度更高,需要我們不斷學習。」工匠精神追求精益求精,《海貝卡的小劇場》書籍中發揮得淋漓盡致,讓閱讀者浮想聯翩。
疫情寒冬 印刷送暖
敬業與樂業的精神無疑地推動著印刷業的發展,問到印刷業如何吸引新生代加入,他則嘆言:「香港比較難,因為香港已沒有工業。」可是,黎景隆沒有因此而絕望和消極,而精警犀利對印刷業有另一番灼見:「在疫情之下,印刷業雖然有所影響和衝擊,但相對還算輕微,因為印刷是必需品,文化是必需品。印刷業就像一件破棉衲,冬天時,得以取暖,讓你渡過寒冬;然而平時你又不會捨得扔掉。」他的說話讓筆者醍醐灌頂,誠然此時此刻是寒冬,但是印刷業卻是寒冬送暖,不可或缺地存在著。

利奧集團首席財務官兼集團董事黎景隆向印製大獎大
會成員們分享藝術、出版和技術的糅合。
永續未來
現今,每一件事物也需要創新,「消費者需要不斷刺激,只是一本普通的書籍很難吸引他們購買;產品需要革新,在設計、工藝、加工結合可以變成創新。」黎景隆隨後述訴利奧集團近年來的綠色創新,為提升「綠色」製造能力,不僅積極增加「綠色」材料採購,採用「綠色」技術開發產品,更銳意減少製造廢料廢水,降低碳排放以及實施資源重用等。在2018年和2019年,利奧集團成為全港首間連續兩年成功完成綠色融資的企業,總貸款額達7.5億港元,「2018年利奧首次申請綠色融資計劃並在短短40天內完成,這簡直就是一個行業記錄!」黎景隆雀躍地說著。近年,全球風靡永續發展,利奧集團打破傳統,開創先河,致力於成為全球綠色印刷商,減少生態足跡,走向綠色未來。正如印刷業,約千年來不停的變動,而變化才是永恆,一切顯得歷久彌新。

受疫情影響,利奧集團2019全年業績發佈會透過網路進行活動, 連接了利奧位於香港, 鶴山及加拿大的高階管理層人員,以及銀團合作夥伴。

在2018年和2019年,利奧集團成為全港首間連續兩年成功完成綠色融資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