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在內地文創產業迅速發展下,為了提高競爭力,市場上掀起一股推廣本地文創產品的熱潮,紙藝品更是其中一門獲得高度關注的工藝。然而,在這當中,鮮有人想起紙扎這門撐起了香港殯儀、宗教文化的行業。本會是次前往華記紙料扎作(下稱華記)進行訪問,希望讓讀者認識這門行業,並了解這具有歷史性的工藝正面對甚麼困難。
文/部分圖片‧郭曉君 圖‧華記紙料扎作
經營模式的轉變
走進華記,沒有預想中琳瑯滿目、大大小小的紙祭品滿掛牆上,只有一個學徒圍著一個支架黏貼花紙,店內鐵架放置了一些元寶香燭、牆上只掛了少許紙扎品。負責人李錦華向我們解釋,近年店舖的經營模式已經轉變,除了一些客人訂製的紙扎品及先人出殯時需要的紙屋外,其餘紙扎祭品都會由內地訂回香港。他續解釋道,近年內地的紙扎祭品質素不錯,運到香港後,只要再人手加工,以及修補一些運送時難以避免的破損外便能使用,加上成本較低,吸引紙扎店採用。
李錦華回憶起自己入行的經歷,當年他家住旺角,肄業後便到隔壁從小到大經常流連的紙扎店幫忙,後來店舖老闆認為他有扎作的天賦,便教他這門手藝。學了不久,李錦華便能掌握當中技巧,自行製作不同的紙扎品。談到現時行業工人的上班情況,李錦華亦深有感觸。他說,從小長大的油尖旺區,以往有許多紙扎店,工人上班前習慣到附近酒樓喝茶,十分熱鬧;近年因為紙扎店的銳減,此情此景已不復再。以往工人並非每天上班,有工作時則會從早上九時工作至晚上八時,包含午、晚餐及下午茶時間,每天計算工資,故此並沒有勞工福利與假期,像一個獨立於勞工市場的行業。近年,大眾對於工作環境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對於工作的條件更有要求。李錦華指,這群相對年輕的工人,會以現行勞工法例,包含假期與強積金的方法聘請,與以往不盡相同。另一方面,由於內地低成本紙扎品的衝撃,紙扎店請聘請的工人多以送貨、搬運為主,從事扎作為輔。
問到華記的經營模式,李錦華指他近年已經沒有製作紙扎品,多與經紀合作,由對方接洽客人並把工作交付給他,自己則負責安排人手、時間及管理訂單。另外,他亦指近年客制化情況較以往普遍,一般客人會把想要製作的圖樣交予他們,他們再進行製作。由於減少了聘請師傳工作的時間,李錦華一般在接到訂單後都會看看指定扎作的類型,再請擅長該種風格的師傅幫忙,完成訂單。同業與師傅有時亦會互相幫忙和介紹,希望能夠製作符合客人要求的紙扎品,為先人盡點心力。
Caption:李錦華向我們展示華記曾為客人訂製的紙扎品
經營的困難
從內地購入紙扎品以降低成本、改變聘請方式,紙扎行業為了順應社會步伐調整了經營模式,但作為被大眾遺忘的手工業,縱使生意不少,紙扎行業仍然面對很多困難。
如李錦華所言,聘請工人的方式有所轉變,但仍以過往的模式聘請一直合作的工人,兩套方法同時進行,可能導致工人不滿,或與僱主意見分歧。他續補充道,雖然新的聘請條件按照市場上的方式而行,但工資相對亦較低,以維持經營成本。這令新人無意入行,行業老化。其中,不少老師傅近年有些過身;有些退休,導致店舖數量銳減。按李錦華所算,現時存在的紙料扎作店舖不足20間。
新人不足的行業現況,除了因為工資問題外,李錦華亦歸咎於行業缺乏發聲的渠道,導致被人遺忘。他解釋道,殯儀行業最繁盛的時期,民間曾組織「港九油燭紙業紮作工會」,會址設在上環,讓工人能於會址上休息聯誼;工會又會在譚公誕、華光誕等大型時節舉行聚會,人數多達十數圍,熱鬧非常。隨著行業老化,工會主幹成員一個個退出行業,工會在約10年前終告消失。在這情況下,現時行家之間缺乏交流機會,聯繫減少;同時亦沒有一個具代表性的團體能為工人向政府相關部門發聲,久而久之,行業發展步伐追不上社會制度的轉變,尤其在薪酬制度與技術培訓上最為明顯。環顧人口老化問題嚴重的香港,殯儀相關行業斷不會式微,但卻近在黃昏,教行內人士深感無奈。
振興行業的不二法門
對於行業發展,李錦華期望政府在策劃職業培訓課程時,能夠介紹扎作行業,讓更多人認識這一門工藝。李錦華補充道,雖然少人願意入行,但面對希望成為學徒的請求,他並不會貿然答應,仍會先測試那些自願者是否習慣直接用手觸碰漿糊;亦要看看他們黏貼紙張的手工藝技巧。由此可見,從事扎作行業有一定技巧、天賦;同時,入行一般需要依靠人脈,如果能讓想入行人士報讀有關課程,一方面能確保他們充分了解工作特性,另一方面能夠透過署方介紹入行,避免無從接近行業的情況;最重要的是,由政府領頭推廣,宣傳成效必然倍增,能為行業帶來曙光,保存這珍貴的文化遺產。

Caption:扎作行業保留傳統煮漿糊的方法
Caption:紙屋內的裝橫十分精細,別具心思。
後記
筆者相信,行業中仍有熱情之士。例如訪問當天,店內的師傅一直默默在支架上黏上花紙,原來為了趕在訪問完成前,把紙扎屋的「停車場」製作完成,向我們展示。她熟悉地介紹外牆鮮有使用的黃色紙料、花束的做法、屋內齊全的紙製家具,介紹作品時熱情的模樣教人印象深刻。希望大眾在保護本地文化遺產的時候,能夠記起這撐起了香港殯儀、宗教文化的珍貴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