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設計往往有著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關係。當設計貫穿於產品的外型、用材、功能、銷售等的全部過程,我們的生活無疑地更異彩紛呈、宏壯遼闊。香港為中西文化的熔爐,設計在工商業界所扮演的角色至關重要;香港工業總會轄下的香港設計委員會多年來積極推廣工業結合設計,今期我們非常榮幸邀請到香港設計委員會主席馮建輝先生(Mr. Ken Fung)進行專訪,細訴著他多年來徘徊在工業與設計的心路歷程,以及工業體現設計、設計貫徹工業的美妙。
文.卓詠欣 / 圖.由受訪者提供
推廣設計糅合工商業
你眼中的「設計」是什麼?或許每個人對這兩字也有不同的詮釋,有人認為設計是美,有人認為設計是將腦海裡的構思實現出來,有人則覺得設計是一種溝通方式;當設計糅合工商業,往往就讓產品和服務如虎添翼,而香港設計委員會多年來則致力在香港推廣和加重設計在工商業界所扮演的角色。香港設計委員會成立於1968年,隸屬香港工業總會,「當時總會已有前瞻性地將設計推廣到工業製品,鼓勵及推動工商業界利用設計去為產品及服務增值。我們每年也會與不同的專業設計界、學院合作,組織不同的講座、展覽等,希望能提升設計界的水平。」香港設計委員會主席馮建輝(Ken Fung)侃侃而談向我們講解著。設計往往能為品牌及企業帶來長遠得益,為鼓勵企業建立設計團隊,並活用設計元素,香港設計委員會更不遺餘力地推出《香港D嘜認證計劃》,簡稱《D嘜》,表揚有良好機制去善用設計的企業。

參觀信和創意研發室@工創空間-香港工業總會及香港電器業協會
多重身份徘徊在工業與設計中
馮建輝身兼多職,不僅是香港設計委員會主席,亦是香港電器業協會理事長,還是德國寶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多重身份遊走於工業和設計中。「我從事設計行業33年,在加拿大品牌顧問Agenc y公司工作逾18年,為不同企業提供不同的設計方案,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回港後加入具工業背景的家族企業德國寶,由最初負責產品開發、品牌設計及市場營銷,到現在負責公司的整體營運,學會從工業界、品牌生產的角色思考如何應用設計。」不同的身份賦予了他多角度的思考和看法。
言談之間,馮建輝對設計的種種了如指掌,不禁讓人猜想他必然曾修讀過設計的課程,然而他卻搖搖頭又莞爾微笑說道:「沒有,我是工程師,畢業於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的工程學士。很多人都以為設計與工程風馬牛不相及,但其實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如只有天馬行空的設計而缺乏工程實踐,無法製造成產品,只是不現實的概念;相反,若只有工程實踐而缺乏設計元素,只強調產品功能而缺乏美感,未能做到以用家為本,市場反應亦不會好。設計與工程必需完美配合,才能『落地』,做到實用性與美觀兼全。我非常幸運地能夠同時接觸到這兩方面,修讀工程幫助我許多,工程是為主題,創意概念在其中,是一項『落地』的訓練。」
第一次接觸什麼是商業設計
在人生中,每一個人的相遇往往是冥冥中註定,而有些人、有些事情更是我們生命特別具有意義的,自小熱衷於設計的馮建輝卻因一場設計比賽而開拓設計之門,因一本年刊而憬然有悟。「猶記得,小時候非常喜歡畫畫。幸運地,曾在一個設計比賽(公開組)中勝出,那時大一設計學院的校長給了我一本學校的年刊,這對我影響非常大,第一次接觸到什麼是商業設計。後來我更跑遍全部圖書館、書局,閱讀全部關於商業設計的書籍,清晰知道自己要成為一名商業設計師;直至中學到加拿大留學,主動以自己的作品集到不同廣告設計公司找暑期工,最終能夠進入全加拿大最具規模的品牌及廣告設計公司,為國際品牌提供設計策劃和方案,更從全國最優秀的設計師身上,逐步學習不同範疇的設計。」
由中學開始已邊讀書邊工作累積經驗的馮建輝,在大學畢業後,曾參與多個不同的設計項目,包括在1997年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擔任設計總監,多年間獲獎無數,而其設計作品更先後4次被加拿大政府揀選,印刷成紀念版郵票,得到各界高度肯定。馮建輝回流香港後,加入家族企業德國寶集團有限公司,然而他沒有因此而停下腳步,反而洞察到世界迅速轉變的節奏,繼續進修,「我後來在香港中文大學修讀了市場營銷(MSc Mar keting )碩士學位。現在,世界轉變得非常快,有工程、設計、市場推廣等的背景會讓我更加了解到不同企業的技術,對學習新科技也得心應手。」裝備自己,把握機遇,往往就是成功不可或缺的元素。

德國寶參展中國廚衛展覽會2019,上海
「設計是解決問題」
當我們在尋踪覓跡設計的意義,其實它就在我們生活中的大小事,「設計是解決問題,設計有著它的功能性,讓企業進步、人類改善生活,除了解決生理,心理也能夠解決。好設計就是這個解決方法能不能創新、有沒有顛覆性。」對他而言,設計標誌著鮮明的功能性,對於解決到社會各種問題更是尤其重要,不禁讓人想起日本工業設計師柳宗理曾說:「設計的最高目的,就是為了人類的用途。」為鼓勵工商業引入嶄新的設計、促進產品研究與發展,從1969年起,香港工業總會主辦「香港工商業獎」,並由香港設計委員會負責評選消費產品設計比賽事宜。問到馮建輝對哪一件作品印象深刻,他雀躍地為我們介紹:「當然是消費產品設計大獎 ─ 運動機械手(HandyGlove),這產品的消費對象為康復人士,例如能讓中風者使用。傳統,我們如果使用這些康復工具,就一定固定在醫院。而這個運動機械手無論在外觀、顏色、自由度等等,也較為人性化,不會讓長者、康復人士感到抗拒,而且更能配合著科技技術的應用,加上成本的相宜更讓產品普及化;這是一個非常用心和接觸的產品。」
此產品是由頂尖頭腦有限公司所生產,他們是一家研發機械人科技的香港初創企業,透過設計及研發低成本的康復機械產品,改善傷健人士,特別是中風患者的生活質素。運動機械手(HandyGlove)產品設計輕巧,能助中風患者於家居進行復康訓練,中風患者可把握中風後首3 – 6個月的黃金康復期,在社區或家中進行高效的復康訓練,盡快回復手部功能,重拾自理能力。顯然地,工商業設計並不僅蘊藏藝術特徵,而更具功能性、經濟性、科學技術性,其創造性的設計聯繫著人與物、人與人、人與自然。

香港工商業獎-消費產品設計大獎: 頂尖頭腦有限公司-運動機械手
馬不停蹄向前行
無論世界如何倏忽變化,馮建輝堅信設計是迄立不倒的,「隨著科技的改變,我經歷了由手繪的世界變成全數碼的時代,然而我認為設計師是不會改變的,因為他的思考、概念總是在這裡。」香港是一個瞬息萬變、繁忙的大都市,他坦言在香港推廣設計還是會困難:「外國的企業、管理者或市民,較香港對於設計是更為尊重。或許香港的工商業管理者對設計不太了解、對設計有誤解等等,因而我們香港設計委員會希望改變他們的思維,讓他們能對設計了解更多。」打破傳統,更變大眾的思維並不是輕易而舉的一件事。然而,馮建輝沒有氣餒,他還是遊走於設計和工商業多年,並泰然自若說著:「現在的世界變得非常快,我深深地見證著、體會到科技的轉變;於是不停警惕自己:這個世界不停地變,你不能停下腳步!」

《香港中小企製造業設計策略之路》 新書發佈會 – 香港工業總會及香港設計委員會策劃 (40個多運用設計策略的成功案例研究及研究報告)

參觀「工不可沒-香港工業傳奇展覽」(回顧香港逾百年的工業歷史,探討未來的發展路向
未來世界會是如何?
放眼未來,世界會是如何?面對生態環境的災害,人們紛紛大力疾呼綠色生活等的口號,永續發展的思想更飄揚在我們生活中每一件消費品中。他點頭同意環保生活已成為世界潮流,「設計師是設計產品的人,他們有權力控制自己設計的用料、紙張、包裝設計等等在生產過程中是否採用環保物料。現在,很多人關注環保,消費模式隨而改變,企業和設計師要把握此機會。」我們或許無法預料未來的事情,但馮建輝對於香港設計委員會的未來計劃也明朗清𥇦,「我們希望推廣、提倡更多機會給予設計師。我認為『機會』很重要,非常感恩許多人曾給予我不同的機會。我們還會希望企業讓設計師參與到工業裡,讓香港成為一個好設計的城市。」倘若繁多的工業添加上美妙的設計,整個城市也宛如賦予了無限的生命力。

09:2019香港工商業獎-消費產品設計獎: 創科研發有限公司-ROBOYAGI智能剪草機械人

2019香港工商業獎-消費產品設計獎: 美佳亞太投資有限公司 -「女性天使PHD」植物原料衛生巾

參觀「香港木庫」(位於元朗的木材處理工廠,了解香港藝術家和設計師打造木質家具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