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玩具原型師黃偉民(Ray Wong)自小喜愛看《侏羅紀公園》、《異形》、《星球大戰》等動漫與電影,慢慢就嘗試親自手雕出一些動漫角色。
你有沒有想過《 聖鬥士星矢》的星矢、《One Piece》的路飛、《街頭霸王》的阿隆……不僅存在於動漫國度,還能以實物出現在你的世界裡?玩具原型師黃偉民(Ray Wong)就親手雕出自己喜愛的動漫角色,徜徉在一幕又一幕的科幻畫面;近年,他更滿腔熱枕地踏上桌遊之路,把遊戲和玩具模型糅合一起,演繹出如何把興趣變成事業。我們今期印藝文創則邀請到玩具原型師黃偉民向讀者分享手辦與桌遊的歷程,一探究竟藝術是如何與商業連接一起。
文.卓詠欣 / 圖.由受訪者提供
燃燒吧!青春!
「未來是由現在的『人』所創造出來的!因為『人』的歷史只能由『人』來創造!」日本漫畫家車田正美曾說。玩具原型師黃偉民(Ray Wong)自小喜愛看《侏羅紀公園》、《異形》、《星球大戰》等動漫與電影,慢慢就嘗試親自手雕出一些動漫角色。「當時完成高中並到明愛白英奇專業學校修讀設計,課程涵蓋插畫、攝影、時裝等等;後來毅然再到香港藝術中心報讀短期的雕塑課程。」他直言純設計對於當時的自己來說,是有點難度,亦清晰地洞察到若然要將興趣延續下去,就要在藝術中加點商業。「1998年,十多歲的時候就參加了模型比賽,後來認識了不同的前輩,開始成為模型的自由工作者(Freelance),為一些公司製作玩具辦。」我們人生的道路往往不會輕易順遂和一蹴而就,然而只要向著同一個方向前進,成功便會隨之而來。

香港街道情景模型(2000製作)
在熱血青春的十九歲與二十歲之際,黃偉民便在灣仔華潤展覽中心的TOYCON舉辦個人展覽,展示自己多年來的作品,從而更再深一層了解到玩具、手辦的世界。「之前家裡的騎樓便是我設計玩具的小天地;展覽完成後,父親認為我如果擁有個人的工作室,便可以有更好的發展。」家人的支持成為黃偉民勇敢追夢的動力,後來他隨即面對接踵而來的工作,例如:天主教聖保祿像、龍珠、美少女戰士、替中文大學戲劇中心雕刻阮兆輝,還有一些香港自創品牌等等。精緻的手工讓他得到更多人的認可和機遇,開拓人脈,後來甚至在便利店7-11的《One Piece》的模型也能看到黃偉民的作品。

one piece 7-11 換購品 (2013製作)
《行者:群魔之怒》眾籌金額打破香港紀錄
黃偉民日復一日地雕刻著手辦,漸漸地,迷失方向,不知道該往哪前進。「那時覺得自己好像一個工匠,便讓自己反思。如果將來十幾年也是這樣做,沒有會知道自己名字。我憧憬著,當別人提起我的名字時候,會想起我是做什麼的。」他堅定的說著。
正當黃偉民佇立於人生的十字路口之時,他遇上現在的拍檔——阿瀚。他們志同道合,兩人奮不顧身,撇下一切,專心致志地創造手辦、設計桌遊的事業,最後創造出《西遊記》為題的桌遊——《行者:群魔之怒》。在數碼科技時代下,他們把這桌遊放於Kickstarter眾籌平台上,隨即大獲成功,取得330萬港元,打破香港紀錄。「我喜歡中國文化,在這次眾籌的桌遊《行者:群魔之怒》我們構思了許多,在思考如何在《魔戒》的框架表現《西遊記》,於是在遊戲規則上加了『因果業報』:當我們用盡能量,就能夠超度他,超度完就能夠增加因果;如果直接殺他,就會增加業報,帶有其他壞的影響。我們希望透過桌遊將《西遊記》中如道家、儒家等的思想文化傳遞出去。」他滿腔熱血地向筆者介紹著檯上的桌遊。

行者桌遊外盒

行者遊戲因果配件
黃偉民和阿瀚留意到Kickstarter平台最為暢銷的是科技產品和桌遊,因而他們希望藉著這個機會把中國文化發揚到歐美國際,畢竟桌遊是歐美人們的生活所需品,「歐美國家的生活習慣與香港非常不一樣,香港地方狹窄,比較多玩一些速食的遊戲;反而歐美的生活節奏較為慢,而且他們喜歡看書,接受到厚厚的說明書。」他翻著手上多頁的桌遊說明書說著。
縱然桌遊《行者:群魔之怒》眾籌結果理想,然而無論在過程或是眾籌後的生產也是困難重重。「眾籌期間,我們無論在音樂、插畫、雕刻也希望配合歐美人們的口味。宣傳片方面,我拜託了哥哥黃偉傑拍攝;插畫方面,就找上了英國的藝術家;『行者』兩者更特意拜託上朋友以書法的字體寫上。雖然過程是非常驚濤駭浪,但最後的結果自我感覺良好。」他說。桌遊《行者:群魔之怒》眾籌過後,黃偉民直言生產才是災難的發生,他敬畏地說:「印刷並不是那麼簡單。」桌遊上的圖板、紙卡、撲克等等,製作上也並非輕而易舉,每一微小的部分也考究得很,例如:如何讓紙卡堅挺而不曲等等,這些都是他們過去不曾接觸的事物;然而,黃偉民回想起發生的種種,或是難以置信,或是恍惚,「那時候,我倆僅是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一直在燃燒著自己的金錢和時間;也許正正因為年紀輕輕,所以覺得就算失敗了、輸了也沒有什麼大不了。」倘若想得到成功,就必然渡過許多苦難,他並不畏懼失敗,相信勇於嘗試才會帶來更大的改變。
成立Arty Force開拓新發展
黃偉民和拍檔走出香港,將自己創作的桌遊帶到德國、美國、英國等大型桌遊展覽,傳遞到世界每一個角落,「我們這一次算是成功,可是思考著如何延伸我們的商業、周邊產品等等。正正到訪不同的展覽場地,才發覺香港市場雖然小,但卻又很多厲害和有潛能的設計師。」,於是他們在2019年成立了新公司Ar t y Force,並建立七人的設計團隊,與其他本地設計師合作,創作出更多大範圍和適合不同年齡的遊戲。例如,他雀躍地為筆者介紹最近與健身教練利國宏(Ryan Lee)推出的桌遊《Rumbbell Fat Dragon Invasion》,啞鈴頭(Rumbbell)則為遊戲的主角人物,「這遊戲是利用遊戲卡減肥,例如有300卡路里,便要及時做運動。這個項目現今由生產到發展僅8個月,希望能夠幫助到一些有才之士開啟自己的道路,展示自己的能力。」玩家用上各種遊戲卡共同抵抗敵方的入侵,配以色彩繽紛的設計,向玩家分享運動和健康的資訊。

桌遊《Rumbbell》
雕出桌遊的靈魂
香港人生活節奏急速,什麼也會追求「快」,對於需要花費三、四小時玩耍的 「桌遊」不禁會卻步,相反,歐美國家視「桌遊」為生活的必需品。「我認為桌遊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一種方式。現今,我們會常常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生活,但這些都是不真實的世界,當有一天社交平台壞掉,一切的往事和歷程也會消失了;而桌遊是真實的事物,它不會磨滅。如果有天我不在這個世間上,我希望遺留在世界的是實物。」科技發達的時代,無疑地會讓我們拉近人與人、國與國等之間的距離,然而,一切又會是虛幻,感覺不真實。黃偉民站在日新月異的數碼時代中,追求的卻真實感,如愛收藏唱片和書籍;桌遊在他心中,更是能有助彼此聆聽、面對面交流的一個方式。
現今,桌遊種類繁多和主題包羅萬象,問到黃偉民如何為一個好的桌遊,他則回答:「我認為好的桌遊創要得到自己的智慧財產權(IP),能夠讓人們閱讀到著作的中心思想。我希望桌遊是有自己故事和靈魂,就好像看一個劇集一樣,有著不同角色有不同屬性、能力,而其雕塑和音樂則會幫助玩家入戲。」或許市面上佈滿許多新奇有趣,缺少的往往是觸動人心、引人入勝的遊戲,而他重視的則是遊戲背後的故事。
一往無前地向夢想前進
黃偉民腦海中有著大大小小天馬行空的想法,例如:「我負責公司的美術和構思方面,我未來希望設計有關中醫的桌遊,包括針灸、藥單等等,會思考著如何透過桌遊推廣到中醫文化;還會希望製作一個盲人也能夠玩的桌遊,在遊戲中演繹出印刷的效果,讓玩法不僅是看,還可以觸摸得到。例如,遊戲中加上一些魚紋等,盲人也可以通過觸感來玩,大家也能平等和同等的玩這個遊戲。」他滔滔不絕地說著未來的計劃。他坦言回首過去,一切看似賭博。然而,人生其實就如一場賭局,賭上自己的金錢,賭上自己的將來,賭上自己的夢想,賭對了,你便得到所有;失敗了,也幡然無悔,不給人生留任何遺憾。

Arty force 團隊,當中包括遊戲設計、插畫、設計師

2015年德國艾森展覽 (試玩情況)

2015年德國艾森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