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設計價值 實踐創新理念
專訪香港設計委員會主席嚴志明教授
嚴志明出席香港設計師委員會50成立週年暨D-awards頒獎典禮發表講話。
工業與設計從來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傳統工業需要設計師的新思維,打破舊有常規,才能在新世代的競爭中兼備功能、科技及美感等商業原素;設計另一方面也需要工業師務實精準的執行,使其有效在天馬行空的思潮中,透過成品體現創作理念。香港設計委員會主席暨香港工業總會副主席嚴志明教授多年來堅信這樣的設計價值。他致力推動香港的設計及工業發展,為香港本土設計師及工業家帶來嶄新思維及重要機遇。在本期我們有幸請他向讀者分享設計心路歷程及經驗,他亦提出了他重視的設計核心價值,並如何將價值實踐在未來的設計業,讓年青設計師創造不一樣的前景。
文 · 張渼妍 / 圖 · 由受訪者提供
從建築師到家具設計師的過渡之旅
嚴志明在香港設計師委員會50成立週年暨D-awards頒獎典禮發表講話。
向我們派發了具設計感的卡片後,嚴志明指一張卡片的設計學問已經足以深究,每個設計師都是在碰碰撞撞中走出了自己的路徑,在多年的設計堅持及熱情下,嚴志明如今已獲多項榮譽及頭銜,談起當年何以浩浩蕩蕩踏上設計師之路,嚴志明依然滿懷感慨。嚴志明在英國劍橋大學修讀建築,畢業後便隨即到外國參與當地大型建築計劃,例如圖書館或藝術中心等,累積了海外工作的實務經驗,也擴闊了自己對設計的理解。
其後因緣巧合,他決定回港發展建築師事業,卻發現香港建築業著重在樓宇或都市規劃,只有圖書館或博物館跟文化有關,而少見關於文化建築計劃的項目,便開始邁向家具設計師及工業家的發展路向。嚴志明坦言在放棄建築並沒有讓他放棄設計:「在設計家具的過程,其實建築知識也大派用場,不同的只是成品及規模。我也開始思考很多額外的事情,我需要知道如何經營一間公司,並學習了商業、經濟或可持續發展等企業經營等重要的知識。」嚴志明多年以設計師的身分邁足「生意人」的門檻,是相當少見的例子。
嚴教授於香港設計委員會成立五十周年誌慶「D-展覽」。
被問到設計師其實是如何獲取靈感,嚴志明表示外人可能只會認為設計師常常放空就有新設計,但現實生活中設計師卻是每一個細節都經過了理性及仔細的思考:「我們設計一個櫃,可能有很多款可能性,在櫃背後留有多少空間放雜物,或究竟客人真正需要是什麼,全部都是勤奮而賣力的思考過程,直到這件家居真正合乎到設計的高度及別人的需要,不斷的嘗試,不斷的修改,是我們作為專業設計師在所難免的。設計絕對不是憑空而來,在天馬行空的想法背後,其他就是務實的優化過程。」嚴志明強調他著重的是設計的「價值」,並非「價格」,他認為設計師以設計思維創造的價值,才能讓人的生活更為美好。
設計,一切由同理心開始
嚴志明他認為設計不只是講究形狀或顏色,而是設計的目的及價值。
嚴志明認為設計師的設計思維是最有價值的事情:「設計家具其實需要設計師設身處地為客人思考需要,絕對不能只重視美感或功能。設計其實是一個關於同理心的修煉,優秀的設計師必須從人的生活本質出發,理解別人的需要,聆聽客人真正的生活問題。如果有一個人需要一張辦公臺,除了美觀外,其實他真正的問題是什麼?仔細得知問題後,原來客人是因為工作太忙碌,文件隨意亂放,因此除了是設計師的問題,更是客人管理生活的問題。」以同理心開展自己的企業,嚴志明直言可以獲得客戶的信任,因為對方知道你不是賣一件貨而已,而是以「設計」專業解決對方的生活問題,兩者在此步開始也慢慢建立友誼。
對於設計,嚴志明有自己的哲學:「設計師不能只擁有自己的思維,因為設計的內在意義是改善人們的生活,你如何去看待別人的生活?你能否思考別人的角度?我們不是生產家具,建立家具品牌的意義往往是創造舒適的生活體驗。」嚴志明又由建築師的設計工序為例:「我們在屋頂可以看到很多管線及設置,其實全部都是精心的計劃,不是巧合,也不是剛好,只是外行人很少留意。為了讓每件事完美,設計師同樣花了很多力氣去思考各種各樣的可能性,經歷了很多大大小小的討論。」從建築師到品牌設計師,嚴志明堅持生產優質產品,成功發展ODM和OBM業務,以拆裝結構開創了家具業的先河。
務求連繋不同產業 創造設計新力量
嚴志明在聯校設計展覽與林鄭月娥參與開幕典禮。
對於傳承及創新,嚴志明有自己深刻而獨到的見解。嚴志明認為,工業家跟設計師是互為影響的。但要談到誰先影響誰,卻不能劃分,因為這是一個共同影響的關係。由於父親是傳統鋼具老闆,在思考傳統工業跟創新設計的融合可能過程中,嚴志明常提醒自己兩種產業的雙輔雙成:「當時父親只是單純地生產,並沒有品牌概念,也沒有產品新研發,我當時產生很多設計的想法及靈感,並認為工業跟設計兩種產業絕對是當時或未來不能錯過的合作機會。」嚴志明認為傳統工業的工藝及手法需要設計師的創新思維並激發創意。同時,設計師的狂想理念也需要真正的踐行,不能紙上談兵。
嚴志明一直大力推動香港新設計力量。
嚴志明不但是大學設計學院教授,也積極參與提升設計、教育及經濟發展的工作。他多年來熱心贊助與支持香港理工大學及香港知專設計學院的設計教育基金和多個獎學金,鼓勵及培育年輕一代在創意、設計與創新方面之發展。身為香港設計委員會及香港設計中心主席,他充滿理想地表示:「我們工會的力量其實不只是連繫各界,讓各界坐低飲杯茶、食個tea。而是應該凝聚力量,發揮各界所長,進一步去思考合作或革新的可能。年輕設計師在現今世代需要提升競爭力,但如果他們只把自己的生活範圍局限至自己的設計專業,這樣他們的能力很難發揮在現實世界中。要順利推動香港設計的發展,無論是年輕一輩跟資深業員,還是各種設計人才,都應該有一個空間及機會互相學習,運用自己的優勢去促進發展,正如工業家及設計家的多加溝通及理解,才能改變設計業的風氣。」
嚴教授率委員和D嘜企業到國內參觀考察。
嚴志明也認為,本港設計師大多局限於本地發展,期望政府可以為本港設計師提供更多資助,讓他們有資源及資金出國參展、深造,讓香港的文化和創意產業為外國所認識。因為嚴志明認為設計師應有不同體驗,多接觸不同文化及背景的人和事,才可提升自己的創作能力。
面對人工智能的挑戰及機遇
近年人工智能的發展讓不少設計師轉換跑道,並立刻希望掌握AI的知識及發展渠道,強化自己的競爭力,嚴志明笑言觀察十多年來的急速轉變,這是不可以避免的情況,有些傳統產業可能會被淘汰。嚴志明認為AI只能夠是設計師的專業協助,而不是取代他重視的設計思維:「科技的進步,意味著我們設計師的設計方式不一樣了,也影響了所有人的生活模式。如其追趕AI,設計師更要思考,我們的思維要如何適應這樣的生活改變?但設計依舊是講求設計思維,AI可能擁有技術,但卻無法取代人的同理心及前瞻性。因此設計行業可以由科技大力協助,但不會被科技取代。設計師應該超越AI現有的限制,創造更具創意、更為美好的成品,這樣才是我們該持有的正面態度。」
嚴教授與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陳百里博士(左二)、香港設計委員會副主席張益麟先生(右一)、鱷魚恤有限公司董事兼副行政總裁林煒珊女士(左一)於設計委員會50周年慶祝活動啟動禮
提到印刷業,嚴志明認為印刷業需與設計師互為協助,就正如工業家跟設計師永恆的創作連繫,傳統印刷應多講求設計思維的應用:「印刷的意義在於什麼?能否有其他表現形式,不只書刊,而是超脫想像的設計?」嚴志明認為印刷業可多加考慮讀者在這年代的需求。嚴志明仍然愛翻閱一書在手的字裡行間,並認為翻閱刊物擁有獨特的質感,但他也期待印刷提供受眾更新鮮的體驗,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在印刷工業及設計師的合作下,印刷業也能刷出不一樣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