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系列
守護香港鮮製好味道 勇敢闖出不一樣的路
專訪新佛香食品有限公司(壹品豆品)董事總經理羅孟慶先生

壹品豆品產品軌跡偏佈全港。
相信2019年大部分香港市民都聽過「壹品豆品」這個街知巷聞的豆品品牌,並在日常生活中都曾經品嘗過這樣優質的豆製品,但大家又否聽聞背後溫馨動人的品牌經營故事?新佛香食品有限公司(壹品豆品)董事總經理羅孟慶先生這期向我們娓娓道來他的人生故事,打從二十多年前接手經營傳統豆品公司,直到2007年建立自家現代化品牌,重新學習最新的技術知識,經過一路以來不屈不撓的堅持及獨特的信念,創造出知名可靠的香港品牌。
文 · 張渼妍 / 圖 · 由受訪者提供
真情流露 傳承家族心血

羅先生與羅老先生合影。
壹品豆漿的前身是一所1958年經營的傳統豆腐工場,紮根元朗橫台山腳下,只生產豆腐、豆卜及其他豆製品,供應給街市攤販。1986年,公司搬至元朗錦田才改稱為「新佛香」。直到1996年,父親身體抱恙,他並開始加入公司協助。2007年,羅孟慶下定決心,重新打造「壹品豆漿」的公司品牌,並以企業化的管理,讓將公司格局提高至ISO22000的食品安全系統標準,擴大內部人事管理模式,更新自動化設備,致力從生產、包裝、市場營銷等各方面改革,建立壹品豆漿的香港品牌形象。

羅先生與甄文達先生拍攝《甄能煮》 。
回想當初充滿熱誠的自己,羅孟慶坦然常被旁邊的人「潑冷水」,惟獨自己渴望守住家父放不下的家族事業。「當時我大學畢業,豆製品是當年香港的夕陽工業之一,親朋好友都期待我正正經經找份正職工作,並放棄入廠經營的打算。」羅孟慶深知父親不捨多年打拼得來的豆製品生意,眼見當時只是豆製品代工廠的父親經營得辛苦,常常吃同行的虧,並很快就會沒落。從一句「我幫你手」決心開始為豆製品公司打拼,時光一劃已經是二十多個黃金年頭。羅孟慶表示當年工廠什麼都缺乏,只能逐步補齊,由得到地政處牌照,再取得正式的食品牌照,甚至處理外勞合約,所有細節自己包辦。
刻苦轉型過程 換來燦爛的品牌成果

羅先生與表哥在舊工廠合影。
羅孟慶強調品牌目標是在香港本土專心做好鮮製豆製品,並持有三個重要的理念:一是香港製造Made in Hong Kong;二是只採用新鮮原材料;三是全以加拿大一級無基因改造黃豆,追求零防腐劑的優質食品。羅孟慶的信念很簡單,他相信只要香港人仍然支持香港豆品,而壹品豆漿有效成就高品質,生意就可以維繫下去。理想固然是理想,執行改革以來,總有不少問題浮現。羅孟慶認為自己並不怕困難,任何問題只要用心做都可以找到解決的方法:世上無難事,只怕人心自不堅,是他自我激勵的話語。
羅孟慶接手時遇到的棘手問題包括豆品食用保質期過短,銷售管道狹窄以及面對大陸市場的競爭等等。他修讀衛生經理高級課程,並考取HACCP食品安全牌照,主力套用技術及知識於工廠實務,提高食品衛生水平及安全性。在提高食品質量,並增潤食品選擇如即食豆腐等後,他致力擴闊銷售場所,從街市到超市,讓每家每戶都可以接觸到壹品豆品的產品。公司的規模擴大後,人事變動也是一門學問,他憶起:「曾經只讓一位有能力的經理管理所有人的職務,我警覺人事管理的重要性,後來讓不同部門的分工更仔細,雖然成本增加,卻使內部氛圍更安心穩固。」羅孟慶在2006年以1000萬把新佛香的製作過程全部改為機器化,並於2007年讓包裝豆腐及豆漿打入香港連鎖店。

壹品只採用新鮮原材料。
羅孟慶的經營哲學中,他多次強調「逐步建立,穩步向前」的意義,他從來不是一個急進的人,也不支持急功近利的工作模式。由於品牌經營並不是點石成金的事,需要多年的努力才能驗證市場的信任。他認為自己需要保持正面積極的態度,做好員工的榜樣,並一步一步隨著經驗慢慢成長,這樣的發展才有幸看到光明長遠的未來。
在2017年,無線電視拍攝以豆品工廠為背景的電視連續劇《燦爛的外母》,壹品為其借用廠房取景。羅孟慶與公關公司研究後,乘勢提出借用其廠房取景,令壹品知名度大增。

製作過程全部機器化。
盼望未來 與時並進
對於「壹品」於2017 年獲頒「香港卓越名牌」,羅孟慶仍謙遜指出開心但不能自滿,仍有長遠的路要行走。他近年努力擴闊豆製品的種類,並在香港開設了豆腐專門店「豆腐時代」,讓傳統的豆腐工業融入新世代的飲食文化。他亦希望重新優化廠房,更新廠房設備,構思包裝及宣傳手法,並深入討論未來海外發展可行性。
是次訪問的最後,被問到他有否感性深刻的故事,他笑言很多難忘的回憶源自於人,團隊合作是品牌成功的核心價值,他感謝身旁一起奮鬥的同伴,讓「壹品」在十年內走出了革命滿途、收穫滿懷的康莊大道。他期待「壹品」能創造更多受市民歡迎的豆製商品,讓品牌實力發揚光大。

羅先生充滿熱誠,讓壹品成為街知巷聞的香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