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歲的我們擁有著飛揚的青春,縱然充滿著不確定的形狀,仍懷惴著許多曼妙的夢想。理想的生活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憑著一層又一層厚實的經驗與閱歷,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你有沒有想過將學習與工作融合一起,有學有賺,更平坦地奔往目標。今期,我們邀請到香港知專設計學院(HKDI)訴說著印刷業的VTC Earn & Learn職學計劃,如何與政府、業界攜手發掘新力軍,讓讀者了解到印刷前景的或亮麗、或廣闊。
文.卓詠欣 / 圖.受訪者所提供、卓詠欣
一面學習 一面賺錢 一箭雙雕
我們常言道:知識改變命運,然而如何將知識融會貫通,與事業並行,持續學習,才是真正把命運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V TC Earn & Learn職學計劃於2014年7月起推出,由政府、業界、V TC三方攜手合作,結合有系統的課堂學習和在職訓練,讓年輕人既學習專業知識及技術,又獲取穩定收入;計劃獲得大眾廣泛的支持,至今已超過5, 300名學員及300名僱主受惠,推動著不同行業的發展,培育繁多的新星。
每一個行業也蘊涵著自身顯著的特點,此職學計劃隨時而行,隨事而變,每個計劃因應行業的需要和運作度身訂造例如:零售業、印刷業、航空業、汽車業等等。正如,該次的訪問,香港知專設計學院(HKDI)為我們分享有關印刷業的Earn & Learn職學計劃。「我們今年在視覺傳意中的出版設計與印刷媒體添加了Earn & Learn職學計劃,希望吸引更多的學生投身於這個行業。我們學院一直與業界保持著緊密的關係,但願與業界一起培育出色的人才。」香港知專設計學院傳意設計學系系主任譚智恒(Keit h Tam)說。出版設計與印刷媒體Earn & Learn職學計劃有別於其他行業的職學計劃,有一年四個月的全學制學習(四個學期),還有一年兼職的在職 培訓(三個學 期);計劃讓學生在四個學期期間,學習到生產策劃和控制、電腦排版、數碼印刷、裝訂系統設備操作等等的專業,增加對行業的知識,繼而才到相關的公司進行在職培訓,一面學習,一面賺錢,一箭雙雕。

為了消弭期望之間的落差,學院聽取了一些業界的意見和吸收過往學徒計劃的經驗,然後重新整合計劃。
加深彼此了解 消除隔閡
生活中,我們都對未來事物充滿想像和期望;然而,還是會有理想與現實出現鴻溝的時候,同學和業界亦然。為了消弭此落差,學院聽取了一些業界的意見和吸收過往學徒計劃的經驗,然後重新整合計劃。「例如,我們的職學計劃高級文憑課程創新為學習四個學期才去工作實習;由於過去學生只修讀三個學期的課程,僱主認為知識和技術還沒有到位。另一創新是課程第四個學期 的Tr ade – sp e c if ic Wor k shop和職場學習與評 估(WLA),透過與僱主合作的實習培育,讓僱主認識學生能力,同時提早培訓也給予學生和公司一個磨合的時間,避免對雙方的期望有太大落差。」傳意設計學系講師黃卓欣(Cherine Wong)坦言彼此之間的落差是需要溝通來解決,「在計劃實習之前,我們會親自帶領學生到公司進行面試,不僅讓他們提前參觀到公司的環境,還會認識到公司的主要運作情況。提前讓學生與僱主互相見面和認識,使雙方了解和信任,進而磨合,減少互相之間的落差。」出版設計及印刷媒體高級文憑課程主任陳傑文(Rack y Chan)則笑言:「學院就像『婚姻介紹所』一樣,導師擔任中間人的身份帶領學生與公司見面,希望大家越清楚越好。同時間,學院也希望公司預先為學生構思事業的前景和發展計劃,讓年輕人可以繼續留在行業,發揮所長。」年輕人佇立於夢想的道路上,難免會面對不少挑戰;行業在吸納新晉的同時也會面對不同的掣肘,學院恰恰就充當著溝通橋樑的角色,協助解除阻碍及連結雙方。
增加計劃互動性
溝通並不只是傳達自己的觀念和意見的過程,更是一個雙方心靈的交流並相互認同的過程。Racky憶起過往的經驗,篤定地說道:「我們吸收了許多經驗,這次計劃的成功依賴著各部門之間的運作,如學徒事務組、勞工處、業界、導師等等。而導師接觸學生的時間最長,往往與學生建立緊密的關係,他們最信任的也是老師。往往同學們遇上什麼問題,也會主動積極地向導師們傾訴。」有時候,我們只需要主動挪動步履,就能消除了人與人之間的隔閡。
除了上述提到的職學計劃,職業訓練局(VTC)為提升培訓質素和加強與業界協作,引進「職場學習及評核」概念,目的是結合學習與實踐,評估學生實務技能及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Keith提到:「院校老師會和行業商討在職培訓和課堂學習的評估標準,僱主參與其中並加強學生對行業知識的應用。」僱主的參與能加強計劃的互動性。WLA有學術老師安排的校本學習工作坊,研討會及相關活動,更有公司裡面的指導、培訓,學習期間,學生的新鮮想法不單單為公司帶來新的思路;最重要是讓僱主更認識到學生的潛能和適合性。
融合不同媒介 追求創新
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改變,印刷業界要改變,學院課程也隨時代變更而改變。出版及印刷媒體並非只單單困於印刷,而是與不同的媒介糅合。香港知專設計學院師生曾憑著《放大香港》、《我地大家》、《「SMPTE」周年特刊》三件作品,於第二十九屆香港印製大獎中,勇奪三個冠軍殊榮及一個優異獎項,成績斐然。譬如,《我地大家》為跨學系互相協作而成的作品,封面的獅子山下牢牢地抓住筆者的視野,傳意設計學系講師何玉菁(Jes sica Ho)娓娓道來:「創作《我地大家》的同學,花了很長時間進行資料搜集,在色彩及印刷技巧上進行了多次實驗,最後採用最適合的物料進行結合。同學們選擇了『獅子山下』作為作品的亮點,便著手查閱很多有關獅子山的資料,最後以層疊形式的圖像展現,繪製出猶如香港山勢的插圖。」
作品讓人眼前一亮,必然有著獨一無二的元素;《我地大家》更與學院數碼音樂及媒體課程師生合作,涉及設計、印刷、音樂與工程的技術,為集大成之作。「圖像是靜止的媒介,音樂則是時間的媒介、時間的藝術。我們會思考如何以音樂說出靜止的畫面?」數碼音樂及媒體高級文憑課程主任及高級講師張秀麗(Shir ley Cheung)欣然地提及作品為兩個課程的師生以各自專長配搭而創作出來。作品除了鮮明特出的印刷效果,其音樂節奏也在讀者耳邊縈繞著,數碼媒體學系講師張偉倫(A llen Cheung)介紹道,同學為作品譜上各種懷舊特色音樂例如《獅子山下》,把香港的晝夜與四季徐徐展現。他續說:「我們以香港為主題,以春夏秋冬來說出香港二十年來的風浪,創作了約八分鐘的音樂,配合印刷同學創作的插畫,形成書籍。」一眾講師紛紛異口同聲說道,學生能於參賽過程中提升個人自信心,如果作品得到業界肯定,更會對他們產生很大的鼓勵作用。
踏上平步青雲之路
在時代巨輪下,印刷業不停轉變,然變化才是永恆。學生學習行業知識和技術期間,第一年每個月能賺取約$11,8 33的穩定收入,第二年則高達$14,900的收入,在擁有一技之長同時,獲得穩定的職學金;僱主方面,由於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第一年只需要每個月給予學生$6 , 8 3 4,第二年每個月給學生$12,400。此計劃無疑地推動著印刷業的前進,這不再是迂迴曲折的道路,而是平步青雲又康莊大道;初甫出社會,年輕人或許會遇上不同的挑戰和難關,但是有時候就是需要慢慢咀嚼它們,才會得到其中的真諦。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師生曾憑著《放大香港》、《我地大家》、《「SMPTE」周年特刊》三件作品,於第二十九屆香港印製大獎中,勇奪三個冠軍殊榮及一個優異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