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零是利德裕博士踏進香港設計中心的第十個年頭。多年以來,他一直堅信著設計對生活的重要性、創意力量的無與倫比和以創新思維構建美好未來的願景。《印藝月刊》非常榮幸邀請到香港設計中心行政總裁利德裕博士擔任這一期的封面人物,分享香港如何蛻變為亞洲設計之都,與讀者們一起回顧他在香港設計中心工作十年的經驗,立足今天,展望未來。
文.卓詠欣 / 圖.由受訪者提供
建構設計氛圍
談起設計,你腦海裡會浮現什麼?顯然地,每一個人對設計的理解也有所不同,而對於香港設計中心行政總裁利德裕博士來說,設計為我們的城市、經濟、文化與生活各方面均帶來一定的影響。香港設計中心於2001年成立,擔當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策略伙伴,組織各式各樣設計與創意的項目和活動,推動香港成為亞洲設計之都,「我認為要發展香港成為亞洲設計之都,不單單是設計師要努力,還需要整個社會的政策配合,以建立一個鼓勵創意和設計的環境,共同創造承托著設計氛圍的文化。」利博士希望集結設計和科技的力量拓展香港,把創意魅力於社區中散發,為香港締造一個美好的明天。

香港設計中心每年舉辦設計「智」識周(KO DW ),201 9年度活動從「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出發,探討數碼和科技如何將世界當前面對的挑戰轉化為契機,以提升生活質素。
繁忙日子 公共空間發現設計的美
設計並不僅只是關乎平面設計、建築、時裝等層面,而是與社會的各個範疇息息相關。正如利博士所言,推廣創意設計的文化應該是從跨界別、跨行業、跨領域、跨年齡等出發,因此香港設計中心的目標群是社會各界和公眾。他說道:「我們希望能培育到人們的創意思維,並鼓勵大眾同時學習欣賞什麼是好設計。例如像北歐國家的小孩從小就時常參觀博物館,沉浸在藝術的環境中,並了解作品背後的故事。我們不是要大眾欣賞設計表面的美,而是要欣賞創作者背後的創作靈感與概念。」香港人生活節奏急促,將創意設計和藝術融入大眾生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香港設計中心多年來努力不懈地推廣設計的價值,激發大眾的創意和宣揚設計思維。
利博士向筆者分享了早前「#ddHK設計#香港地」在維多利亞公園策劃的「Walala遊樂空間」,藝術家Camille Walala創作色彩鮮艷的13米高大型吹氣 「倫敦大宅」,同時香港創意伙伴亦打造了一系列具指路功能的AR擴增實景體驗,讓人們宛如進入一 個童趣幾何樂園,「我們於維多利亞公園內建造英倫大宅,為綠色的草地加入繽紛色彩的背景。再配搭『#dd推介─漫漫遊』,以超過30位承載著不同年齡層港人集體回憶的本地動漫畫角色為主軸,在兩部遊走港島區的電車及兩個位於灣仔區的電車站上進行創作,將它們打造成為遊樂場般的『觀光小電車』,這個概念是希望讓不同年齡層與領域的人們,都可通過這個別出心裁、充滿童趣的旅程發掘城市的另一面。」利博士說道。「Walala遊樂空間」不但打破了人們對遊樂空間的固有印象,更能讓設計和藝術糅合著生活,平淡日子中感受到煥然一新的歡樂與趣味。

市民可於日間在「Walala遊樂空間」盡情玩樂,
而13米高大型吹氣「倫敦大宅」在黃昏亮燈後又有另一番韻味,一座大宅兩種情調。

市民可於日間在「Walala遊樂空間」盡情玩樂,
而13米高大型吹氣「倫敦大宅」在黃昏亮燈後又有另一番韻味,一座大宅兩種情調。

「#dd推介─漫漫遊」以本地動漫畫角色為主軸,在兩部遊走港島區的電車及兩個位於灣仔區的電車站上進行創作。
香港人總是步履匆匆,工作快、走路快、生活快,我們甚少會停下來欣賞身邊的美好事物,於是,利博士鼓勵香港設計中心團隊努力拓展跨界創新,由港鐵公司委託及與香港設計中心聯合策劃,並與香港芭蕾舞團、Treacle Media、英國國際貿易部、 Conran + Partners和藝術家Jevan Chowdhur y攜手創作,「這是灣仔」為BODW城區活動的衛星項目之一。他們在人潮擁擠的港鐵灣仔站內,呈現出長約150米的大型攝影裝置,捕捉了香港芭蕾舞團的舞蹈員與灣仔不同街道和行人互動的舞姿,將車站化身為演出生活的舞台,通過現實與想像交融的鏡頭,紀錄日常生活中的「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灣仔是一個融合了新舊文化的地區,我們利用攝影技術捕捉舞蹈員在灣仔不同角落的舞姿,讓人們在日常上班和下班的旅程中也能夠欣賞,觀看舞者如何飛躍灣仔地區。透過這個設計裝置,我們希望能廣納更多不同年齡層和跨界別的朋友,將設計融入社會和生活。」利博士期望把設計的魅力帶到社區每一個角落,讓公眾在公共空間發現生活的美。

這是灣仔」是長約150米的大型攝影裝置,於港鐵灣仔站內向大眾展示。鏡頭捕捉了香港芭蕾舞團的舞蹈員的舞姿,激發與灣仔不同街道和行人的互動。
挑戰就是一種力量
利博士加入香港設計中心前,曾在英國兩家生物科技醫藥公司研發和生產藥物,乍看之下,或許會認為研發藥物與設計創意大相徑庭;他微笑說道:「研發藥物的過程中,需要不同部門協作以應付規模大的生產線和規管要求。前期和後期的工作很多,除了維持藥物的安全和品質,也要兼顧成本的控制,極需要團隊的創意、合作和高效運作,在有限時間中把藥物推出市場。這個過程令我明白什麼是創意思維和創新文化,與不同部門人士溝通和協調的經驗,影響到我的視野和管理哲學。」
香港設計中心策劃了「#ddHK設計#香港地」活動,以設計和創意勾勒出香港人的集體文化,為旅客及市民展開一場創意地道之旅。在策劃的過程中,正正講求各界溝通和協作。「以在公共空間創作為例,如早前進行的『#寫多dd』,我們找上了五位本地字體設計師——陳濬人、蔡劍虹、麥綮桁、胡卓斌和郭家榮,為港灣消防局設計五組不同風格的字體,事前我們要與消防局緊密溝通才能成事。另外,我們聯同創意伙伴HKWALLS舉行『#畫多dd』,為灣仔區帶來逾30幅牆畫,當中涉及了許多私人和公用大樓,我們擔當『媒人』的角色,促進設計師和政府或機構的溝通和交流,讓各方能互相尊重及了解彼此的想法。」顯然地,在公共空間中傳播設計文化並不容易,在策劃創意活動的過程中,處理人際關係也是重要的一環。

設計營商周(BODW)在2018年與被譽為全球最宜居城市的墨爾本建立伙伴關係,探索品牌、空間、傳意、產品與文化等範疇的設計與創新。
時間總是匆匆而過,利博士說:「今年是我加入香港設計中心的第十個年頭,在這十年間,走在這道路上,不敢說是什麼成就,卻是一條非常不容易的路。推動設計在十年前其實頗困難的,滿滿力不從心的感覺,就如在路上向前走一步又退了三步,挫敗感很大。」對利博士而言,唯有願意面對困難才能尋找新的出路、創出新的景象,挑戰就是一種力量。他沒有因為遇到難關而心灰意冷,反而越挫越勇:「我們會繼續努力將創意的種子散落到不同角落,為香港構建一個更好的未來。」

時裝創業培育計劃(FIP)為本地新一代時裝專才穿針引線,提供全方位支援,包括安排展示作品的機會。

設計創業培育計劃(DIP)為各界培育更多優秀的設計企業。
T字發展 突破框框
我們常常談及設計,究竟什麼才是好的設計?在利博士眼中,優秀設計不僅是漂亮,更能夠感動人心,使人不其然挑起眉毛「WOW」一聲。而設計其實也與印刷息息相關,難以分割。利博士認為,設計師能將天馬行空的概念形象化,再以不同的傳訊方式傳達意念,一個富魅力的圖像遠遠勝過許多的文字。「我們每一年都會推出一本『給亞洲設計──DFA設計獎』年刊。去年,我們的年刊設計以黑色為主,以黑色背景配以黑色文字,加上一層透明的油,並塗上銀色,在不同光線和角度之下呈現出不同的形態和線條,這些是在印刷技術的承托之下,配合好的設計概念而產生的效果。」印刷配合設計往往會衝擊出妙不可言的火花,「我常說『T字』,垂直是樹幹,為我們的專長、專業,那横線是什麼?我們應該盡量去站得高、看得寬和遠,不斷進行跨界協作和開拓新視野和機會。如果我們的專業是印刷技術,應思考如何糅合其他行業,每一個人也要擁有『超越(beyond)』的心態,才能洞悉先機。」他隨後分享了近年台灣文化產業,在食物、手信的包裝設計中融合了當地的歷史、文化與風味,這些都是要配合印刷而創作出來。只有不斷思考如何裝備自己,才能在當下的經濟模式下發光發熱。
近年香港政府除了積極發展經濟,亦致力於推動文化及創意產業。自2003年開始,設計及創意產業被政府納入主要的發展產業之一,在2009年更成為六項優勢產業的其中一項,望把香港打造成創意之都。香港政府為推動創意投入不少資源,而鄰近地區也一直加快腳步,利博士說:「在這個充滿競爭的年代,與其我們留在原地審視和擔憂,何不努力思考如何比別人走前一步。」他舉例,最近「泰國創意設計中心」已升格成為「泰國創意經濟促進局」,而台灣也把「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升格為「台灣設計研究院」。可見周邊地區專心致志地投入資源發展設計創意,連同新加坡等國家大力推動以人為本的政策和服務創新,以改善經濟和社會福祉。「香港設計中心並不只是告訴大眾何謂優秀設計作品,更希望透過不同項目激發每一個人的設計和創意思維。」在這個充滿競爭與挑戰的時代,香港在推動創意上絕不能裹足不前,而是要加快腳步。

「給亞洲設計──DFA設計獎」2019年刊設計以黑色為主,利用黑色背景配以黑色字,加上一層透明的油,塗上銀色,在不同光線和不同角度之下呈現出不同的形態和線條。

#ddHK設計#香港地」聯同創意伙伴HKWALLS舉行「#畫多dd」,為灣仔區帶來了逾30幅牆畫。
半杯水終究會滿
「在這十年間,我非常慶幸能夠見證香港設計的重大里程碑」,利博士回望。香港設計中心未來會繼續邁步向前,推動香港作為享譽國際的設計之都:「我們總是花上不少心力去完成每一個項目,以推動創新、設計與創意經濟。然而,我們最終需要政府及各界支持,以持續發揮其對社會的影響力。在未來,香港設計中心將以不同的傳訊方法推廣設計,結合技術和不同項目的精髓,將設計知識和創意思維記錄和流傳。」在利博士眼中,半杯水代表著無窮的潛力。眼前只有半杯水,有人或許會感到失望,杯只得半滿;利博士則凡事抱希望,把每個機會緊緊的握在手中,保持謙卑,多發問、多聆聽、多嘗試,半杯水最終還是會有滿的一天。

DX設計交流2019在三藩市和洛杉磯舉行,共有12位香港設計新晉參與,透過一系列交流和考察,重點了解在日益互聯的社會中,設計如何應對科技的轉變。

設計知識學院 (IDK)旨在建立啟迪設計思維的學習平台,和「Unleash!設計思維•無限可能」,提升本地不同行業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