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接力香港,陳裕光與新世代分享如何預知大未來
「傳承」兩字蘊涵豐富,泛指對某財富、知識、技能及文化等的傳授和繼承的過程。文化是一條緩緩潺潺的河流,我們各自舀起一瓢水,交給下一個人,讓它流淌過昔日、現在與未來,財富傳承亦然。今期,印藝月刊非常榮幸邀請到傳承學院榮譽主席、大家樂集團前主席陳裕光博士(Dr. Michael Y.K. Chan)進行專訪,向我們訴說傳承之道以及企業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分享著傳承如何與創新交互激盪迎接未來世界。
文.卓詠欣 / 圖.由受訪者提供
上半場是農夫 下半場是漁夫
人生漫漫長路,靜靜地打拼眼前的一切,堅信每一個抉擇,繼而擁抱驀然回首的曼妙而深邃。「人生的上半場是走必須走的道路,下半場就走想走的道路。」流年暗换,縱然踏進古稀之年,仍依舊精神矍鑠的傳承學院榮譽主席、大家樂集團前主席陳裕光博士(Dr. Michael Y.K. Chan)說道。陳裕光博士於加拿大取得社會及政治學學士學位和城市規劃碩士學位,並榮膺香港嶺南大學之榮譽院士殊榮,早年曾在香港及加拿大政府任職專業城市規劃設計師。有時候當我們把握箇中機遇,就往往改變了一生。1984年,他受邀加盟大家樂集團擔任企業顧問,踏進與城市規劃大相徑庭的餐飲業;1997年,他更擢升為大家樂集團董事局主席,然而,陳裕光博士在2012年,毅然卸下執行主席一職,揭開人生下半場,創辦傳承學院,專心致志於研究傳承的工作。「我人生的下半場是半退休狀態,希望專注投入更多時間回饋社會,想想如何把個人經驗、過往知識,無論是從商或做人的道理,如何傳承到下一代。」他隨即打趣地比喻人生上半場就像農夫一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下半場就像漁夫授人以漁,教導別人如何捕魚,奉獻在這「回饋之路」上。

三代同堂合照

與一對子女合照
一髮而動全身 傳承是需要規劃
陳裕光博士多年來平步青雲,縱橫業界,在事業熾熱之際願意放下,淡出大家樂集團管理工作,「大家樂是一個大企業,涉及兩萬多的員工,我早在五十六歲,就揚言六十歲就會功成身退。傳承中是需要規劃,並非一個人傳給一個人就行,而是關乎整個組織,正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眼見許多企業以及工業家,也會遇到傳承的問題,誤以為傳給下一代就是傳承;其實根據文獻,傳承的工作是需要五年的規劃。」陳裕光博士神態從容不迫地分享著當初如何安排接班事宜,「我已在大家樂打拼了約30多年,有四分之三的同事與我一起拼搏過來,因而大家的退休時間相近,這時需要作出更多的傳承安排,無論是總經理或總監,也需要新一代的管理團隊接手集團。同樣,還會組織家族委員會討論家族成員接班的安排、非家族成員又如何接管企業等等。若然家族成員未能接班,則可以考慮聘請有相同理念的專業人士,把企業延續下去。」家族企業要順利傳承並持續經營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傳承有著許多不同的方式演繹。
被問到公司轉為上市公司會否為傳承的方式之一,他則篤定地說:「上市是一個傳承的選項,有時候若然股權全在家族公司,完全集中家族成員,就如大閘蟹一樣,把全部人綑綁在企業裡面。畢竟第二代、第三代或許有不同的抱負和財富安排,未必需要綑綁在企業裡面擔任管理。與其這樣,上市的安排,把家族公司變為公眾公司會有兩個好處:第一,在管理方面,考慮到企業由專業的管理人員管治,並非單單是家族成員。第二,作為上市公司,由於每季也要交代業績,對家族成員或企業也有一定的推動力,有利於持續發展。」或許大企業的家族成員有著角色矛盾的疑問,陳裕光博士就釐清坦言,「企業的擁有者並非一定是管理者,而管理者也非一定是家族成員,理想的企業管治是需要時間磨合,企業領導人也需要打磨,正所謂『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慶祝大家樂50週年誌慶

拍攝於大家樂集團年度股東大會
富不過三代?
常言道:「富不過三代」,中國百年企業更往往是鳳毛麟角之說?「中國企業經營超過200年是非常少的,但是在歐洲超過200年歷史的公司就有數百間,日本則甚至有過千間。例如,日本的公司是著意在家業的傳承,傾注於工匠精神;反觀,中國人就比較在意血緣的關係,往往會因為沒有子女承繼或重男輕女的文化,讓傳承無以為繼。」第一代兢兢業業地打拼回來的江山,第二代繼承衣缽並非易事,陳裕光博士事閱豐富,三折其肱說:「首先要解決的是家族問題,家族與企業往往是兩個矛盾體。家族是一個不講理由的地方(感性),而企業是完完全全講理由的地方(理性);我們先要梳理家族關係、相處方式、理念等問題,企業管治才能長治久安。」傳承不僅是財富,還包涵著文化與道德,他莞爾一笑:「財富傳三代,道德則傳十代以上」;或許正如孟子所言:「君子之澤,五世而斬」。每一個人成為「君子」,恩澤後人,道德和財富皆能千秋萬世。

年青人對話座談會

七年前為創業青年創辦的共享辦公室一隅留影
「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
「『傳承』兩字裡面包括了『傳』和『承』。『傳』:可能傳授一些傳統,既有成功的模式,是根的部分;但『承』則是翅膀,需要創新。因而傳承中,包括了傳統和創新,根和翅膀」,或許有時候,這翅膀是需要第一代放手讓他們飛翔,才能闖出更廣闊無限的天空。他續更引出李鴻章︰「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訴說著:「當你身處在那個年代,你只能夠做到那個年代所規範的東西,所以一代不同一代,也要相信每一代人也有他們增值的空間。每一代人踏進了企業、政府、國家,面對著現今的技術、文化和理念,也有轉化提升的心。」誠然,佇立於印刷界下,同樣需要文化的傳承、傳統工藝和技術的突破;面對著現今數碼科技發達,印刷業常被稱為夕陽行業,陳裕光博士則精闢獨到表示,在未來數碼化、3D印刷、5G年代下,印刷界將會發光發熱,黃金十年,無論在技術和心理上,也需擁抱改變。
在一代不同一代的社會下,傳承也需要革新,管治方式也有所不同。「一代人總覺得與下一代人有著大大的鴻溝,由於技術發展和溝通方式的差異,一代與一代的鴻溝因社會步伐而提速,相處上容易磨合。現在企業組織上來說,已沒有了從前一言堂的方式,提倡去中心化的方式,領導如僕,切合現今千禧世代的作風。」在社會的快節奏,許多東西也出現顛覆性的改變,組織或領導角色如是。「千禧世代的湧現,估計2025年八十後的人佔了工作人口七成半,如何與八十後的人打交道和溝通,甚至管理,也是一種挑戰。」傳承並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糅合著創新和改變,讓後代自由發揮,樂在其中,家族中企業才能一直延續下去。

司長蒞臨年度傳承大獎頒獎禮

陳裕光與儲君的約會: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3C:Chance、Choice、Change
訪問期間,陳裕光博士每句說話都是金石良言,入耳著心,他寄語年輕人:「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我常常把3C掛在口邊,Chance、Choice、Change。人生來說,經常有不同的機遇,而每一個機遇所作出選擇都會改變人的一生。正如,當初許多人也飛往加拿大,而我就選擇回流香港;工作上,由政府機關加入商業機關,這是機會,這些抉擇就改變了我的人生。歸根究底,你有沒有作出一個好的準備,倘若好好裝備自己,作出抉擇時候就有信心。」問到曾經後悔過哪一個抉擇,陳裕光博士就堅定而泰然自若說:「無悔無憾!」我們都知道,人生每一個選擇也有它獨特的意義,也能成就「今天的你」。
人生旅途 放眼未來
夕陽無限好,不怕近黃昏。陳裕光博士展現出人生沒有不可能,任何年紀、任何時候你也能追求你想做的事情,「未來我還是有些抱負,過去在傳承的工作曾多集中線下的工作,例如培訓等等。如果把傳承更廣泛推行,則會從事更多線上的工作,例如:現在創辦一個名為WeMember『一家人』的網上計劃,希望透過這個情感記憶庫,將家族的歷史、個人故事、家人心聲、甚至死後的意願也能放在網上平台上,為全球華人提供一個傳承好工具。」心若年輕,歲月不老,他還懷惴著推廣傳承的心,或絢爛,或明亮,或澄然。

新書簽名發佈會上與粉絲自拍留念

發佈會公佈成立家族記憶保險庫「一家人」WeMem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