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高印刷有限公司(下稱:利高)成立於1993年,在全球書籍印刷市場建立了二十五年以上的名聲。利高印刷主要印製書籍產品,也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的服務,包括採用數碼出稿、版面設計、打印、裝釘及運輸。利高印刷多年來維持穩定而優質的印刷水平,並在多個大型印刷比賽中獲奬無數。在本期封面人物,印藝月刊榮幸邀請到利高印刷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關偉良先生(Maurice),為讀者分享利高印刷多年來的成立經過、業務範圍及未來計劃。
文.張渼妍/圖.由受訪者提供
前瞻未來 全資建立自家生產線
Maurice在1985年正式入行香港印刷業,1993年第二次創業成立利高印刷發展至今,一舉成功。印刷業打滾三十多年、在行內早已享譽盛名的他,其實初心只是希望做好一本書:「我早期從事商界,因緣巧合最終留在印刷業發展。其實只是因為喜歡做書,喜歡做好一本書給予客人的成就感。」香港印刷業在八十年代急速起飛,自七十年代末不少外資公司到訪香港尋找優質印刷商,他們很多是專業書商中介人,為外國書商尋找合適的技術及合作伙伴。Maurice坦言在自己創業初時中遇過跌碰,累積經驗後發現外國客人對於高品質的書目具有獨特的需求,慢慢捕捉到當時邁向成功的策略。
Maurice成立的利高印刷在九十年代初把握時勢:「我發現外商對於書籍要求很高,很講求細節的精準程度,講求色彩管理的技術,因此很希望找到能夠幫忙製作精裝書的印刷廠。他們多數會選擇精裝書,具有放在書櫃多年的珍藏性。外商投資金額大,我一心就想做好這件事。」也許現時新入行的人很難想像,當時香港印刷業市場「求過於供」,新加入的公司入手方法很容易解決,幾乎擁有合適的印刷機、廠房、銷售及生產的人才就能立馬找到生意。因此這段黃金歲月裡,Maurice對於當時的經營充滿信心,只要建立人脈,就能獲取生意。為了滿足這些書商中介人的要求,在其中也不斷自我突破:「跟很多逐步建立的公司不同,我們進取地在1993年成立印刷及釘裝廠,而且是一舉在香港及大陸設有廠房,因此公司能有效主控整個生產流程,也慢慢建立客戶對我們的信心。」Maurice形容這樣的選擇在當時而言是勇敢而正確的,利高印刷從一開始就自家生產,廠房由印刷、釘裝到後加工的設備齊全,全面性的一線性運作達成三大重要效益:控制交貨日期、穩定品質及降低成本,讓商品價格在市場具競爭力。
雖然經營初期也有過不少辛苦、需要學習新技術的時刻,但利高印刷把握著商機,穩步向前,也等到了證實能力的機會。2005年,利高曾接獲一筆相當高額的訂單,這次「高峰」經歷讓Maurice印象難忘,也再次肯定了利高在書籍印刷市場的地位:「那次經中介書商接獲一筆外國生意總額高達3千萬的單一訂單,而為以配對生產所需的產能,利高也同期一次性投資了超過3千萬在生產機器的配置, 包括第三台八色,二台日本小森四色, 更換了精裝龍及增添置2台高速穿線機等裝置, 集中印刷一套精裝書籍—The Complete Calvin and Hobbes。我們花了半年時間去做研究,盡量將風險及錯誤機會減到最低,好像我們封面的壓紋是防止精裝書被推花、顏色控制我們也有經歷過精細的處理。」整個企劃利高上下嚴謹認真對待,最終利高生產了25萬套成品,一套共有三本精裝漫畫書,總共75萬本書,以4-5個月製作完成。當中全部在香港印刷,在大陸後加工,利高一手包辦印刷、加工、釘裝及運輸。Maurice認為這次成功讓利高提升整段生產線使變得更高端及成熟可靠,也為日後高質素生產打入了一支強心針。
擁抱科技 隨時與目標客戶同行
Maurice認為利高的成功關鍵始於對科技的及早運用。首先,利高採用了互聯網的業務推廣方式。早在1993年,利高在大陸設廠時已開始使用內聯網(Intranet)與員工及客戶溝通,當時無論落單或交貨,一切都比內行便利。而在1994年,利高已經率先接觸互聯網科技,打開跟海內外客戶的溝通途徑。不少外國終端用家從互聯網找到利高的介紹,便開始有中介人主動接洽,利高也善用網站回應客人的訂單及需求,在網上討論書籍應該怎樣去做,為自己創造商機,如今想來確是前衛之舉。Maurice笑言利高並無銷售員,互聯網往往才是最佳的銷售員:「利高很早對於互聯網就已經沒有包袱,我們在可謂很早起步開始接觸網絡,也因此我們的潛力客源多是這些在地域上比較遙遠的外國客人,但使用互聯網後我們跟客戶之間就沒有阻礙了。」這種合作方式時至今日依然是Maurice重視的溝通方式。
利高早在2000年已實現CTP(Computer to Plate)設備。CTP技術能過電腦將圖文直接輸出到版材上的工藝過程,這種過程可以免去菲林作為中間環節的作用,在印刷時間及控制上有顯著優勢能幫企業在提高效率和效益。利高初期並無很多CTP制版經驗,傳統客戶也不接受這項當時的新技術,不願意嘗試增加成本的新技術。Maurice沒有其他的包袱或壓力,繼續嘗試以CTP機製作書刊。儘管起初半年一張訂單都沒有,直到有些客人嘗試過後發現效率提高、方便可靠,減省了傳統印刷工藝繁複的制版工序,慢慢接納及廣泛採用CTP持術。同時利高也順勢聘請色彩專家到公司重新教導員工色彩管理機制,2001年利高已經擁有完整的色彩管理系統,逐步提升服務品質。
2006年,利高印刷正式引入第一部富士施樂的數碼印刷機器,協助公司進行客製化的產品生產,開始不只接受大量生產的訂單,而能夠做極少數目的成品,擴闊業務範圍。2015年,利高作為全港第一家引入Scodix設備的印刷公司,備有後加工Spot UV及燙金功能。多年率先對於如何鼓勵客戶使用嶄新機器,利高印刷滿有心得。首先,面對新置印刷設備,同事會反覆嘗試,以掌握印刷技術,製作視覺效果良好的樣本。然後,他們會主動推薦客戶,除了給他們樣版以作參考之外,更會用新設備把他們的來稿打印出來,讓客戶直接看到成品,增加信心,再決定是否採納提議。Maurice解釋,或者有很多同行想像不到利高為何敢做這些事情,思前顧後不願意置入新機,但事實上利高也經歷過不少學習歷程才有今日成績:「其實在早期我們主動購入這些機器時也經歷不少難關,我們一直挑戰新知,一直在學習的路途上。」Maurice認為由於自己是老闆,所以阻礙比較少:「我自己負責公司運作,但很多行家熟知科技,卻未必能獲得上級的同意。要為這些新科技進行推廣不是容易的事情,但我們一直學習回應市場需要,並願意投資。」
為了對外宣揚Scodix技術,利高印刷多次舉辦了印刷開放日活動。與此同時,利高也跟香港知專設計學院合作,邀請學生參與Scodix技術日記簿封面設計比賽,並為得獎者提供獎學金。這些跟業界及學院的緊密合作,都有效讓利高順利展現技術,並進一步培訓印刷人才。
初心不變 印刷經驗帶來轉營成果
Maurice深信只要用心做,回報在不久的將來自然會來:「這行講求信用,更講求人來人往的口碑,我們常常由客人介紹新的客源予我們認識,這些機會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剛好在訪問當天,Maurice早上收到一個來自澳洲的電郵,當地書商詢問印刷書目價格,並聲稱自己是受到書籍設計師的推介而來。這些種種意外收穫,Maurice無從得知是誰都不是Maurice預料之中,而20多年的印刷經驗,讓利高快而準地了解客戶的需求,並為客人利益著想,提供價錢合理、品質優秀並完整的解決方案,這是Maurice認為最重要的事。近年來,利高的客戶群也因為歷年科技的累積獲得微妙轉變。自從利高的公司從黃竹坑搬遷至葵涌,除了長期合作的熟客,不少設計師客戶主動而來詢問報價,打開了新的客源。而利高在20多年來已跟美國的設計師及出版界交手多次,已曾克服大大小小設計及印刷配合的困難,因此對於為香港設計界服務也饒有信心。
Maurice向我們展現了利高印刷過最大及最小的書籍,分別是曾獲得2018 Benny Award的《The Pittsburgh Steelers Opus》;以及《U-Magazine 我最喜愛食肆選舉》的雜誌贈書,兩者相映成趣,也盡顯利高印刷技術的覆蓋性,能夠製作不同類型的書籍。此外,利高與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學生合作的作品《25Hours》,作品內部呈螺旋狀、切割極其複雜,要小心計算角度方能完全呈現學生的設計效果。由於印製頗有難度,除了要計算角度,更要逐頁切割,很多印刷公司都拒絕了這群學生的要求。除了切割之外,書本釘裝亦十分考究,經過反覆思量,作品以膠裝代替穿線,以配合設計。這本作品誕生後得到業界的肯定,獲得多個獎項。由於往往能夠完成客戶所有要求、又不怕工序麻煩,利高印刷收獲了良好口碑與放滿一牆的獎項。
盡力回饋社會 希望美麗的印刷能被更多人看到
Maurice在訪談中多次強調「誠信」(Integrity)在行業內的重要性。事至今日,Maurice仍然時常接到印刷中介人、書商或設計師到公司觀看顏色、樣版,反映了客戶與利高信任及友好的關係。Maurice謙遜認為自己是幸運的生意人,在創業過程中沒有經歷太多低谷;正因對經歷感恩,Maurice在業務穩定後一直做很多回饋社會的事—利高多年來總共捐出超過一千萬港元,受惠機構包括奧比施、宣明會、無國界醫生、兒童癌病基金等等。在過去20多年持續至今,利高每年均為宣明會助養超過70-80 名弱勢小孩。
不少同行對香港印刷業感到悲觀,也看不到印刷的發展未來。Maurice別有一番見解:「很多人只看到整體印刷量下降或沒有人願意入行,但沒有人真的看到香港對於優質印刷品的需求其實是在不斷擴張。市場需要更多高質量、客製化的成品。」Maurice指出成功的思維首要是不怕吃虧,首先盡量讓客人滿意,這樣才能讓顧客記住公司。其次,Maurice認為香港印刷業數碼印刷及後加工市場依然比海外優勝,尤其一些客製化或設計項目,圖樣較為複雜或依賴手工,要求精細的眼光及技術,香港仍然具備競爭力。
Maurice認為,數碼印刷及柯式印刷的價值必須相輔相成。設計原素將會是出版及印刷很重要的發展方向,不少相關人士只需要印刷十本以下的成品,如精裝版或限量收藏版等,數碼印刷正正可滿足設計師或獨立書籍出版人的需求,印刷出心目中的效果。很多數碼印刷技術仍有其限制,在大量生產的環境下成本不受控,故此少數印刷品可由數碼印刷處理,大數量則用柯式,適合把作品商業化。這樣的合作使利高的客戶來源擴闊,也能應對不同客戶的獨特需要。Maurice在最後鼓勵同業,除了提供印刷商品,更應想辦法提供全面的服務給客人,口碑自然慢慢累積而來。
後記—在酒杯中悟出人生道理
行內人都知道Maurice熱愛品酒,也是頂級的專家及收藏家。Maurice認為酒的學問深遠迷人,也容易跟人輕鬆打開話題:「酒的完成依賴很多精細的因素,如:地貌、時間、品種、傳統文化及技術。我們接觸很多外國客戶,聚會時談及酒就不會再有陌生及距離,共享快樂社交時光,而合作關係正正是這樣建立起來的。」酒反映出人的知識、品味、個性及社會關係,正如人生的各個面向一樣,務求達到最佳平衝;熟知酒品的Maurice作為一位出色的印刷人,面面俱到,絕對深悟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