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屆香港印製大獎評審日於2020年1月11日假香港專業教育學院(觀塘)禮堂圓滿完成,所有項目的得獎作品已經正式選出。本屆邀請了來自本港印刷、出版、設計等專業團體及教育機構共23位專業人士擔任評審。
文.張渼妍/圖.由受訪者提供
第三十一屆香港印製大獎評審日
1月11日,第三十一屆香港印製大獎評審日順利完成。本屆香港印製大獎作品共分為十二類,分別為:書刊印刷、雜誌印刷、年報印刷、報紙印刷、包裝印刷(包括紙製包裝品或其他)、宣傳品印刷(包括冊頁及其他)、零件文儀印刷、數碼印刷書刊、數碼印刷產品(噴墨打印)、學校刊物、特別印製技術開發及應用(新物料應用)與創意產品。特別大獎方面,最佳創意印製大獎及匠心大獎由評審團於各參賽作品中選出;最佳印製書籍獎由各書刊印刷項目的冠軍得獎作品中,以每人1票選出;至於眾所注目的全場大獎則由評審團於各項冠軍得獎作品中,以每人1票形式選出。
評審普遍對於參賽作品反應不俗。隨著比賽來到最後的關頭,數份出色精細的印刷品突圍而出,在評審投票之際分庭抗禮,除了製造不少緊張難忘的時刻,也為本次大賽創造更高的評選標準。本會再次感謝23位業界專業人士抽空出席是次評審活動,為推廣香港印刷業付出了認真的心力。本會也要特別感謝來自不同界別的參賽者,支持第三十一屆香港印製大獎,並為比賽刷出了耀眼而絢麗的成績。
評審感言
評審當日,本會邀請了23位評審就本年度參賽作品表達意見,訪問摘錄如下:
香港廣告商會 招迪強
參賽作品普遍水平高,香港印刷發展至今,印刷品絕對不只是紙品的呈現,更多的是不同創意媒介的融合,並兼容實用性,自己頗為大開眼界。優秀的印刷作品,一定要具備創意概念、設計美感、製作技術及用戶體驗四方面,並達至平衡。今日所見,有些作品的確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勇於突破框框,上山入水,同時結合生活元素、實用性及美觀。
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 吳茂蔚
視覺表達上,參賽作品的表現出色,尤其利是封組別的設計充滿時代感,讓人難忘。現今欣賞印刷品已經不只是留意技術執行專業性,還有欣賞作品的結構的細緻,追求完美的精神讓人欣賞。能夠選入決賽的作品,必定是獨特性強,並充滿成熟技術的表達。創新的印刷技術不單讓成品更加完整,更能改變設計師對於物料使用上的創新概念。是次大賽的主題是「快靚正」,以參賽水平這樣高來說,評審可謂「真難選」。
政府物流服務署 (印務科) 關偉林
數碼印刷的技術為印刷業帶來正面的衝擊,不少作品呈現高度個性化效果,創新產品讓人耳目一新,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印刷業將與電子媒體跨界合作,呈現更多創意產物,相輔相成。本屆印刷作品愈趨多元,除了環保柯式印刷作品外,數碼印刷佔有市場很大的比重,同時呈現不少Surface Treatment的技術,能夠為作品加入了更多創新元素,促成是次參賽作品多樣化的特質,值得鼓舞。
香港印藝學會 陳孝賢
參賽作品素質頗高,可惜參賽作品種類的數量方面不太平衡,例如書刊很多人參賽,包裝則比較少數,希望比賽能夠引起愈來愈多人關注,在來年愈辦愈好。印刷及印後加工技術近年不斷提升,參賽作品水平也隨之提高,而參選作品絕對經過印刷商及出版社仔細的精挑細選,因此評審看到的都是付出認真心血作品,非常珍貴,參賽者的態度值得嘉許。
香港工業總會 香港設計委員會 馮建輝
作品水平相當高,設計與印藝技術結合得非常出色。很高興看到多件參賽作品不單採用新穎的技術,也考慮到可持續發展的環保元素。創意方面,印刷已經由傳統書刊擴展至多元化的範疇,當中包括創新印刷產品如家居等等,讓人驚喜。最後能夠進入決選的作品,希望是除了兼顧技術層面,更能具備理念及意義,如能包含環保元素則更為出色。
香港市務學會 何樂新博士
今年參賽作品數量雖然不算多,但個別作品的創意有的突破,水平之高讓人難忘。惟望參賽者除了著重外觀和印刷技術外,也要多留意印刷品所帶來的用戶體驗(User Experience),例如:重量、字體大小、紙張用料的鋒利程度等等。我特別欣賞創新、精巧而簡單的印刷品,它們不需要使用昂貴的物料,就能創造出美麗的工藝。這場比賽水平頗高,雖然不少人認為印刷是夕陽工業,但透過這次比賽呈現的工藝及創意,印刷業的前景是值得期待的。
香港教育出版專業協會 陳秀紅
我擔任評審好幾年,眼見近年的印刷品總有新的驚喜,對於印刷的印象已由書刊轉化成不同的宣傳品或創意產品,而且很多印製及釘裝手法別具心思,材料多樣化及應用也讓人喜出望外。今年特別吸引我的作品有兩個大範疇:數碼印刷和兒童書籍。數碼印刷已可在不同物料上發揮效果,例如印在廢品Yupo Paper和海綿膠上。家居產品傾向呈現本土特色,配合印製效果,令人驚喜。兒童書通常以Pop-up書較為突出,有些在紙張上雕工精細,令人愛不釋手。
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 郭奕勤
本屆作品水平之高,實在讓人大開眼界。個別作品設計意念新穎獨特,表達手法亦非常精巧,排版、字型、插圖、紙張選材及印刷手法皆匠心獨運,相當出色,可見印刷品的創意愈漸提升。由於我在學院教授廣告系,因此除了印刷方法及紙質外,作品能否表達品牌、產品或公司理念,而作品的精細度、配合主題程度、用色及美感都會是評選時重要的準則。
香港出版總會 黃燕如博士
參選作品類型多元,大多表現出非凡創意,並以不同的印刷技巧將作品特質或內容突顯出來,反映出各自的個性,同時立體化地展現給用家或讀者。我更欣賞在出版、創意及印刷三方面都能達至平衡,並協同地強化內容的作品,將印刷及設計的合作呈現得天衣無縫,也能使作品增強獨特性,呈現個性化的元素。
香港出版學會 潘翠華
不少參賽作品擁有視覺、聽覺及觸感效果,我尤其欣賞簡單別致的作品,他們能夠將設計、印刷效果與內容互相結合,並同時突顯參賽作品所在地的特色,使作品更具欣賞及收藏價值。本屆參賽作品不少也強調香港本土特色,充滿道地情懷,讓人深刻。我的評選標準為印製技術需要完整呈現,此外設計、制作及概念能夠一體化,為受眾帶來新的體驗,突顯出創作的心思及工藝,全面表達印刷品的質素。
香港貿易發展局 翟耀輝
今次比賽作品非常平均,水準跟上年差不多,在創意效果上有點小失望,利是封大部分在預料之中,而年報參賽數量也偏少。我特別留意創新意念及印製效果能否配合內涵,不只靠奢華,而是各方面達至平衡。心目中最特別的作品,是既有環保意識,又有設計特質的簡單紙包裝,內裡能承載政件衣服,更可將包裝摺成衣架。很多參賽作品引用了很多新穎及數碼印藝工序在內,相信未來更值得期待。非常感謝大會邀請參與這次評審工作。
香港數碼印刷協會 羅國璋
有幸參與本屆評審工作,參賽作品質素本年愈來愈高,很多印刷品在First Impression能夠吸引讀者注意,並應用了不少新的物料去增強視覺效果及觸感。現在的人已不再接受簡單而平平無奇的設計,所以不只擁有時尚的平面設計,以複雜的機械配合印刷的成品愈來愈多。我欣賞一些複雜、難完成的印刷體驗,讓人苗喜。此外,我也樂見設計師及用家愈漸提高了環保意識,為保護地球上一分力。
香港品質保證局 黃家興
今屆作品如過往一樣帶來驚喜,作品的質素、創意和其他材質互相結合,交織程度愈來愈高。非常樂見參賽作品由過往大體為平面,現在轉化為立體,並加入聲效、互動元素、觸感了環保元素。我已經參與了六、七屆,印刷品的吸引力愈來愈高,不只是紙本的工藝,而且具備不少科技互動技術的加入,期望來年有更多高質素作品參賽。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 何玉菁
本屆作品水平甚高,質素也一年比一年提升。我特別留意到物料多樣化及再應用,防水、防熱的材質讓人喜出望外,可見設計的創新為印刷及出版帶來驚喜,包裝印刷的項見也非常精美。當天見到很多新的環保物料和不同的應用手法,讓一件作品能夠多次循環展覽,更具可持續發展的精神。這次比賽定能提升香港的印製水平,同時提升公眾審視印刷品的眼光。
香港印刷業商會 岑耀南
本屆參賽作品雖然數量比起上屆少,但作品都非常有水準,整體效果非常吸引。尤其一些Pop-up Book具有複雜的結構,而且尺寸頗大,可見製作上花了不少心思及功夫,這些作品都更能吸引用家購買,增強銷售力,在價格上也更有說服力,促進行業發展。在創作方面,不少作品都別具心思,配合印製技術不斷創新,絕對能為印刷業帶來更多發展機遇。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 鄭重科
第一次擔任香港印製大獎的評審,即使很多人認為科技發展會讓傳統印刷品的數量減少,但本屆比賽可見各個參賽品各式其色,充滿競爭力,並積極運用了不少數碼印刷工藝。同時有些簡單的印刷工藝做到了特別的設計效果,讓人印象深刻,可見每一位參賽者都為印刷行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並不斷以創意突破了傳統印刷的框架。
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 陳浪濤
今屆看到意念獨特、善用不同媒體、特別物料的組合,是對混合媒界的鼓勵。同時,一些過往較難選擇合適項目參賽的作品也能透過新增項目參與其中,讓印藝行業更多面貌得以展現。現在的印刷品已經不只是印刷品而已,還有不同印製元素的融合,內藏機關,需要花一些時間才能看到真正的內涵。今屆作品創意無限延伸,不同物料創造出層次感,讓工藝效果鮮明,創作理念深入,不限於平面的美感,印刷商認真地製作出滿足不同條件的作品。
香港工業總會 (第16組) 任德聰
本屆參賽作品工藝精湛,不同材料互相配合應用,見到很多工藝上的突破,作出印刷業界正面的推動作用。企業的打印技術亦越見成熟,貼近市場發展,富有特色,創意無限。現在的印刷商不只是將印刷基本功做好,而會將生產程序加以改良,並加入不同的設計及特別元素,走出行業的新出路。在評選時,我更會考慮生產難度及流程,不少印刷工藝的互相配合,從中可見製作時所付出的工藝及心思。
香港印刷出版媒體業工會 林志堅
今年作品水準頗高,印刷技術成熟之餘,更與印刷科技有緊密的聯繫,從印製的效果可見,各個設計師的印刷知識尤其豐富,以往設計師的意念未必能夠配合印刷,但發展至今設計能夠跟印刷產生協同效應,為彼此有效增值。整體來說,印制藝術、設計工藝及後加工科技的從業員對自己出品的要求特別高,這能刺激行業的整體進步。印製大獎提供了極佳的平台,對印刷業界發展有很好的推動作用。
香港出口商會 梁慶紀
香港印刷水平一直都在世界領導地位,不單沒有因為科技發展而退步,反而為印刷業增添不少創新印刷技術的應用。本屆參賽作品種類多元,質素頗高。個別產品效果新穎,設計及印刷巧妙結合,花了不少心思。除了美觀及創意,實用性也是重要的元素,作品要貼地,如兒童書若果太重或太大其實未必適合,或年報的字也不能太小。印刷品始終是要服務受眾,並且強調用家體驗,我特別欣賞有些作品做到傳統工藝與現代元素的結合,充分顯示作品柔韌度。
香港印刷業投資協會 黃志強
第一年擔任香港印製大獎賽事評審,參賽作品都十分優秀,而且用心製作,在評選期間特別期待今年匠心大獎的出爐。很欣賞具備創意、印刷技術及設計質素的作品,其中一本學校刊物,整來書的結構用心,而且執行得很生動,能夠看到印刷活化的效果,非常深刻。數碼印刷的作品愈來愈多,如月曆、文創產品等Print on Demand的項目,很多都嘗試應用在不同物料上,值得鼓勵。
卓越培訓發展中心 (印刷業) 韓佩珊
首先多謝大會邀請擔任是次大獎評審之一。參選作品類型豐富,質素很高,能夠反映印刷業界無論是制作還是設計都非常用心,花了不少心思,以提升讀者及受眾的閱讀體驗。不少書刊構思認真,尤其是兒童書籍,這次勇於帶來不同感官的感受。新穎的包裝設計也帶來的刺激感,以往包裝只是用作保護產品的用途,但現今包裝給予用戶多元化的功能,跟印製效果互相配合,讓人重新思考用戶體驗的價值。
香港設計師協會 彭詠欣
作品水準普遍很高、富有創意,給予讀者或用家非常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創意產品的組別,作品別出心裁,印製效果在意料之外,令人驚喜。本屆作品運用了不少特殊技術,如應用能夠落水的物料或將設計概念印刷於花瓶、家居燈上等等,強調視覺效果外,也突顯應用及觸感,製作細膩獨特。兒童書籍也有非常出色的表現,讓人反覆研究當中的技藝及巧妙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