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印藝月刊將陸續訪問第三十屆香港印製大獎得主。今期我們特別訪問了書刊印刷(單色及雙色調書刊)冠軍得主—創造館有限公司(下稱:創造館),分享對於優秀作品《龍頭》獲獎的感受,並介紹得獎書刊。是次受訪者為創造館有限公司總監及作家余兒。
文.張渼妍/圖.由受訪者提供
得獎感受
低調在創作道路上默默耕耘的創造館其實早在第二十九屆香港印製大獎憑著作品—《九龍城寨場景故事畫集之浪漫大逃亡》獲得書刊印刷:單色及雙色調書刊冠軍。余兒回想第一次參與香港印製大獎頒獎典禮,依然感到非常驚喜:「第一次到達會場就已經被盛大場面震懾,沒想起香港有這樣大規模及隆重地鼓舞印刷品的比賽,也慶幸自己經營的小公司被更多人看到。」對於第二次成功獲獎,余兒再次感到高興及榮幸,但卻沒有了怯場。除了是多了一份經驗的淡定,更多的是自因為自己付諸不少心血在自己珍愛的作品當中,而「龍頭」則是去年創造館重點推出的書刊。《龍頭》故事結構獨特,充滿道地香港「江湖氣」,描述五六十年代香港江湖勇士的奮勇故事,滿載英雄色彩。余兒笑言自己受香港八十年代江湖幫派電影的影響很深,在創作路上自己一直希望訴說這種情懷:「《龍頭》起端始於我多年創作小說《九龍城寨》,漫畫其後亦由同名小說改編,並慢慢演變成電影和網劇。」《九龍城寨》各種衍生項目推出後,曾引起一陣熱潮,口碑載譽,亦令創造館慢慢為人所知。余兒再接再厲,繼續編寫故事前傳,終於在去年奮力完成《龍頭》一書。
《龍頭》專注以雙色印刷,灰黑的效果考驗更精準的設計細節,並讓印刷及裝禎更貼近故事風格,成品透現難以說明的神秘質感。被問到在製作上會否遇到很多困難,余兒解釋《龍頭》的設計師Steven Choi除了擁有雙色設計觸覺,非常了解印刷的原理及技術,故此只跟美雅印刷來回了數次就完成創造館心目中的設計效果。是次作品的成功再次證明了設計界及印刷業需互為理解的重要性。《龍頭》的封面特別以燙銀技術營造出一條若隱若現的灰龍,浮突的質感與別不同,採用的紙質配合主題不落俗套,讓作品的完整度及創作理念再次驚豔評判。余兒重視香港印製大獎為創造館帶來的意義,也希望在第三十一屆印製大獎也能再次得到評判的肯定,再次獲得第三次的冠軍:「我在想,如果連贏三屆也是一件很酷的事。明年我也會繼續報名這個項目,下次採用的主色將會是白色,再次帶來與別不同的感覺,希望大家密切留意。」這樣的傲氣及倔強,正正與余兒編寫出的角色如出一徹。余兒也特別提到,自己非常欣賞三聯書店歷年的作品,他認為三聯能夠擁有如此成績羨煞同業,很大部分的原因是來自掌舵人擁有高品位的藝術觸覺,故此旗下的員工都能在信任底下做到出色的水平:「其實在書刊印刷(單色及雙色調書刊)優異獎得主當中,三聯書店的《異色經典—邱剛健電影劇本選集》的設計也非常出色,讓我相當深刻,也更加覺得我們的冠軍得來不易,更為珍惜。」除此之外,余兒也特別欣賞本屆優秀出版大獎獲獎作品《香港北魏真書》;余兒曾考慮創造館應否參與出版大獎的行列,但他留意到出版項目要求甚高,評選方式嚴謹,故此希望先做好眼前的本分,再慢慢邁向更高的目標。
植根香港 用心創作
余兒心繫寫作,更喜歡文字編排成書後慢慢捧在手裏的質感。除了當出版人,余兒從事本地寫成小說《九龍城寨》、《那年五月,他和她遇上了》及《今晚打喪屍》等充滿個人風格的書目。一直走在創作路上,余兒坦言初期困難不少,但自己從未放棄在香港出版實體書:「當初成立創造館很簡單,就是希望自己出版自己的創作,不受其他人的干預,專心做好一件事。」創造館開業之初,一年只出版三、四本書,慢慢經營下去才能從不同的多元合作中獲得商機,但創造館的核心理念依然是推出更多深入民心的實體好書。余兒坦言創造館集中在主流市場,除了自己熱愛的江湖小說,近年也出版不少兒童小說、青少年小說、愛情小說及都市流行讀物,讀者年齡可謂橫跨數個世代:「我們很重視主流市場的喜愛,不只關注小眾的品味。我們希望做到商業及風格的最佳平衡,這樣公司才能經營下去。」對於作者及讀者的關係,余兒觀察到十年來微妙的轉變:「我們從前喜歡一個作家,甚少會看到他本人的出現,作家一直有著神秘感及距離,高高在上。現在的作家卻跟讀者的距離很親近,我們在書展中常常跟讀者聊天交流,並親身介紹我館的書刊及特色,從而累積讀者的關注及支持。」因此創造館也善用自媒體及社交網絡的影響力,經常發布並更新創造館的動態、理念及最新消息,貼近年輕人的市場,跟讀者保持友好且互惠的關係。
說話爽朗直接的余兒對於香港印刷市場也有著不一樣的見解:「因為自己從事出版及創作,我常常在香港的書局吸收新知,卻常常看到不夠認真的書刊設計,自己就會覺得有點失落及不解。」余兒曾在書局聽過店員說過一句直接而刺耳的說話,讓他重新反思應該怎樣繼續在香港做書。那位陌生的店員看到一本其他出版社的書後說道:「這樣的書印刷出來,其實是完全浪費紙、油墨及人力。」余兒認為這說話是一個嚴重的警訊:「任何出版人聽到這樣的說話都會是很大的打擊,但這就是香港的真實現況,我們的主流書籍市場有太多都只是跟隨了以前的方法去出版,不夠重視成品觀感,使其並沒有與時俱進的藝術觸覺,這樣的環境會使銷售繼續下滑,使人非常憂慮。我無法得知香港出版市場的缺失來自什麼,也許是香港一直不是重視或以藝術或設計主導的城市。我只是希望未來我們會一起做得更好。」余兒認為香港的印刷及出版市場仍有很多需要努力的空間,他反觀日本或台灣的書店,大部分的書籍設計及印刷都已經呈現一定程度的美感,但香港卻還沒有意識到差距。余兒希望以自己小公司兩次獲獎的例子,鼓舞同業,務必認真對待書刊的印刷、出版及設計,做出讓人尊重的成品,重新創造讓香港人欣賞、購買並收藏由香港出版的書籍。
後記
余兒認為成立創造館以來最有成功感的是能認識到一些理念相近的人,堅持做出感動人心的著作,不拘任何形式,擺脫了大環境的沉悶及制式,打動讀者,重拾生活熱情。在未來的日子,創造館會繼續為香港留下具有本土特色、充滿貼地情懷的書籍。我們也祝福創造館在即將到來的第31屆香港印製大獎再創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