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印刷業投資協會(下稱:印投)於2005年6月正式成立,印投的宗旨為作為業界與政府的構通橋樑,加強會員與兩地政府部門及內地同業團體的溝通,表達業界意見及訴求;與其他同業協會合作,為業界爭取合理權益;匯聚同業力量,互相交流心得,發掘投資商機,提供顧問及協助予在投資上遇到困難的廠商;傳達最新最快的行業資訊,加強與兩地大專院校合作,培育和匯聚更多業界精英及加強業界自律,促使會員遵守環保法規。今期印藝月刊封面人物特別訪問了香港印刷業投資協會新上任的會長許清耐先生,了解印投工作以及會務範圍。許會長也在此訪問,難得地分享了對於香港印刷業發展的心得或感受。
文.張渼妍/圖.由受訪者提供
加入印投經過
香港印刷業投資協會的創立,可追索到1999年由曼羅蘭公司所舉辦的“夥伴與品質考察觀光團”開始。該考察團有來自香港和國內印刷廠家,一行40多人前往德國曼羅蘭總部參觀。香港團友回港後,開始定期於香港和東莞兩地舉行聯誼飯局,聚會持續多年,每月最少在內地及香港各舉辦一次,廠家們一起交流信息,分享經驗。飯局之初由不到20人參與,發展到後期已超過70多人參加。
聚會期間,參加者耳聞目睹不少廠商都異口同聲表示,在國內投資時遇上大同小異之問題,如海關監管、稅制、勞工問題等等,而繁複的法律條文和政策又很容易存在著灰色地帶,令各廠商無所適從。而大家在處理這些問題時往往會感到一籌莫展,不知該向哪個部門反映,故希望能有具代表性團體收集各廠家之意見,向政府表達和溝通,遂成立協會雛形。有見及此,幾位印刷廠商自發地萌生成立協會之念頭,集思廣益各方面意見後,香港印刷業投資協會期望為業界爭取合理權益,與中港兩地政府搭建溝通橋樑。
許會長回憶自身加入印投的經歷,他大約於10年前加入,在委員會當中年資最淺,跟隨建泰印刷司徒先生開始加入印投聚會,並在每個月初的禮拜一,眾人都會有觀塘飯聚。當時許會長早已在官工成立環球印刷集團有限公司7、8年,但起初合版印刷仍未盛行,且自己低調沒有多做宣傳只做口碑,也不想只追求價格低而犧牲印刷的品質,故品牌沒有太多人認識,更被同行誤認成另一間同名但沒有關係的印刷機器公司。
時移勢易,加入執委會成員多年,累積經驗及人脈,許會長深知要維繫一個協會並不簡單,因此懷著戰戰兢兢的心情,為會員和業界尋求發展機遇。現代市場不斷轉變,而協會傳統安排的參觀活動,未必能夠真正吸引新的會員,當商會沒有革新,就難以吸引新會員及贊助商,變相原地踏步。而且,商會眾多,找到差異性才能突顯功能,因此許會長希望為印刷業帶來新的靈感及發展方式,讓印投在不久的將來擁有全新的視野:「市場不斷改變,印刷需要產品化、定製化,才能找到商機。」
許會長創立的環球印刷,早在20多年前提供多項選擇予客戶,共有多間門店及一站式國內生產線,全面發展不同類型的商品,故在轉營之路頗有心得。許會長認為,印投的強項在於執委會成員及會員大多為在國內設廠的中型印刷廠家,無論對就業及最新印刷技術的實踐都有所貢獻。此外,本會與各印刷團體關係良好,彼此交流合作,能為印刷行業發展付出棉力。
積極為會員尋找投資項目
印投另一項為行內人熟知的工作,就是積極尋找投資項目,這是印投跟其他商會不同之處。協會成立初期,印投環顧當時印刷行業的相關團體,印藝提供了技術、培訓機會;商會集中了廠家的合作機會;工會則主要為工人謀福利;他們想到了以進行印刷方面的投資項目,作為協會其中一個主要工作。
除了行業需要創新,相關團體亦需要作出轉變,並不斷設立新的目標,以追上時代的步伐。印投深明此道理,除了擴闊投資範圍外,更改變了協會會章,希望招收層面更廣的會員。印投以往為了集合在內地設廠,獨自拼搏的香港同業,只接納擁有香港公司但在內地設有廠房的業內人士,這些會員才擁有投票權。近年,印投為了吸納更多會員,印投改變了會章,即使沒有國內廠房的商家,亦可加入協會為公司會員,並增設個人會員的會籍。
印投致力舉辦參觀廠房、座談會或聯誼活動。為了進一步與本地其他團體維持友好關係,印投積極參與不同團體舉辦的活動,例如本會舉辦的香港印製大獎,印投每年均會派員出席擔任評審工作;又,印投以協會身分加入香港創新科技及製造業聯合總會及中華廠商會,以緊貼行業資訊,並鼓勵會員參與團體舉辦的培訓、講座及參觀團活動,提供平台讓會員擴闊視野,認識不同行業人士與業務,對於投資觸覺亦會有所提升,秉持機構宗旨。
在2018年,印投曾跟印藝合作,讓會員和業界人士多了解印刷企業的營運狀況,特地舉辦參觀團拜訪惠州印想科技有限公司和安量彩印製盒有限公司。位於惠州市的惠州印想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印想) ,為裕同集團其下的合資公司,與香港環球印刷集團有限公司為策略性合作夥伴,主要從事網絡印刷、個性化印刷、噴畫和彩盒印製等商業及包裝印刷業務,也正正顯示了許會長在個人業務上也積極擁抱新科技,使用數碼印刷進行個性化的包裝:「現在,柯式及數碼印刷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我們使數碼印刷進行全面的商品升級,加入設計原素,提高公司競爭力。」
提高專業及技術程度
許會長觀察到本港印刷業這一兩年特別辛苦,同行不斷尋求轉營,卻受到內外的衝擊,而在今年由於中美貿易及社會事件影響,印刷業更是難做,許會長更擔心香港印刷業會被「歸邊」。許會長認為印刷業以往無論規模多大,業務範圍主要以代工為主,但這樣的發展方法在現今時代已經行不通。著手建立品牌、發展個人化的產品、重質不重量都是印刷行業的必定出路,正如許會長的自家公司環球印刷,除了早年到台灣取經、發展網上下單的方案,近年也一直發展印刷相關禮品,如印刷或雕刻於水杯或製作活動禮品(Gift Premium)等,讓印刷版圖不斷擴大。
許會長特別提到,為了提高印刷的專業性及認受性,色彩標準化能夠幫忙印刷廠發展業務:「以往客人及廠商沒有太多爭執,因為都是圍繞著師傅的專業,但現在色差依賴數據,不能靠肉眼,絕不馬虎。而標準化能夠輕易解決磨擦,也能使成品在系統中工整統一,讓客戶滿意。」而印投為表揚印刷技術出眾之印刷廠商及鼓勵創意思維,在2019年特意舉辦「第一屆印刷技術及創意能力大獎」。宗旨在於推廣印刷色彩標準化,並推動印刷廠家不單為優質生產商,進而發展為產品創建者。當中參賽者超凡的印刷技藝與創意思維,顯現印刷界的實力。比賽集中呈現標準化的分析,幫助業界提高知名度及認受性,在技術層面中肯定印刷的價值。許會長期望大灣區的行家在第二屆能夠積極參加賽事,一起推動標準化的發展,並將中港兩地在印刷技術上交流工藝心得。
同行不是敵對 吸引新一代加入印刷界別
許會長仍然希望為印刷注入正能量,他認為印刷在現在及未來無處不在,只是此時此刻歷經轉營的困難階段。許會長在就職後,一直尋求方法去為業界尋找商機:「印刷人需要改變思考模式,不可局限傳統印刷經營方式,我們應積極培養跨行業的視野,並發展跨行業的投資項目,才能找到出路。」許會長認為行家跟行家間仍然流露競爭主義,難以打開心房,擁抱商機。但在未來,印刷商家採取合作形式是大勢所趨,不同廠房應該取長補短,互相協同,將優勢加在一起,才能讓人看到香港印刷業的實力資減少資源浪費。他指對比起香港,中國內地更習慣抱團合作,廠家與廠家能夠就著一個項目,迅速找到整合的可能及時間點,讓印刷力量變得強大。許會長建議,印刷商心胸要廣闊,並改變印刷工業對外的形象,願意與其他人分享資訊、新知,不論會跟會之間、廠跟廠之間,都需要了解自家的長處及特色,再找到方法共同合作,讓下一代對印刷刻版印象改觀。
許會長在印刷界打滾三十年,由學徒逐步學起,他深深明白,印刷並不是易事,除了工時長、技術需要不停練習外,在香港做印刷,難以找到別人的重視。印刷現在難找師傅,人才短缺。許會長認為,數碼印刷的發展空間很大,讓年輕人知道,除了他們想像中無聊的印刷,其實包括很多機會及內涵,重點是如何把印刷轉型成美好的新形式:「我們可能需要強調的是年輕人在印刷中可以擁有很多設計或創作的空間,正如印刷工業需要設計師的靈感才可以得以繼續可持續發展一樣,印刷工業其實是很有挑戰性,同時很有滿足感的事情,排版及設計均需要年輕人才,也要求員工的技能多元化。年輕人可以在傳統價值及創新理念中,找到平衡的價值,也能學習到不少專業知識。」
未來計劃—積極推動跨行業發展
許會長認為未來的印刷業強調形象及品牌,也可能不少商家創建投資平台,再跟印刷商家合作,但不論如何,鼓勵改變及轉營、推動跨界投資合作,並繼續抓緊市場脈膊是印投希望帶給業界的目標。關於未來計劃,印投會多參與跨行業的活動,如工業總會、中華廠商聯合會及香港創新科技及製造業聯合總會等友會機構的活動,以擴展本會會員的社交網絡和商機。印投將招納更多會員以擴大服務對象和穩固本會基礎,並加強與友會合作,資源共享;深化“印刷技術及創意能力大獎”的層面,提高業界整體印刷技術及創意能力水平及繼續舉辦聯誼活動、海外參觀團,增進彼此友誼。
許會長寄語,期望印投集眾人之智慧、創意和資源,使推行的活動能更廣泛地切合會員所需,亦盼可為業界出點棉力。而與各印刷團體緊密聯繫和合作,幫助本港印刷廠家予國內及海外發展,才能切合印投的宗旨「團結印刷行業,搭建溝通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