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食品安全協會成立於2011年,理念為香港整體食品安全意識達至國際水平,確保及推動食物鏈由農場到餐桌的安全,加強食品製造業的安全意識及認知。協會希望透過培訓、工廠參觀、專家的意見及食物安全規範等,提供給業界一個分享經驗的平台,並希望透過與中國及海外食品協會的結盟,在業界中加強推廣中國食品安全法。對於食品印刷行業來說,食品安全更有深遠意義,讓顧客更能信任印刷商的決策。本期封面故事我們邀請到國際食品安全協會創會主席張劉麗賢女士(Mrs. Becky Cheung),為印藝讀者分享食品安全的意義及相關資訊。
Becky多年來的主要工作為加強業界及市民食品安全意識及認知,務求提升大眾對於食品安全的關注及認識。Becky曾任中文大學和理工大學講師,現任香港大學和浸會大學講師,以及國際食品安全協會會長。她擁有超過33年在中國、香港及英國從事食品安全及品質系統的豐富經驗。她同時現任德信顧問公司行政總裁。此公司於1991年在英國倫敦成立,該公司更是英國食物環境衞生署註冊的培訓中心及認可發證機構。
文.張渼妍/圖.由受訪者提供
率先引領香港食品安全發展
食品安全是一門跨學科領域,專門探討在食品加工、存儲及銷售等步驟中,各方能如何保障食品衛生與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隱患及防範食物中毒。擁有多項專業資格及豐厚實務經驗的Becky一直對向世界推廣食品安全的事務,抱有熱情及強大的抱負。早在90年代初,Becky帶著專業經驗及知識回流至港,當時的她懷抱著旁人難以想像的「中國夢」,希望把食品安全的意識推廣至全國:「我畢業後已在英國累積食品安全的工作經驗,因緣巧合回流至港後發現香港食品安全發展落後,欠缺專業標準及規管,當時為第一個擁有英國環境衛生協會註冊講師執照的華人面孔,她決心逐步在香港推廣及落實HACCP (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s 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的食品安全系統,保障華人的健康及未來。
90年代中期,Becky先後為現今香港知名品牌「灣仔碼頭」及「李錦記」等進行食品安全改革,為它們統建食品安全系統,當時也曾遇過不少難關及瓶頸,尤其是香港人未知道HACCP食品安全系統的原理及重要性,並未完全信任這項系統。Becky向我們解釋,從60年代開始,為了提供安全食品予首位到達月球的太空飛行人員,美國宇航局(NASA)和食品生產企業PILLSBURY開發 HACCP。但當時這套系統卻未來得及傳入中國。Becky認為自己的溝通能力是優勢,幸而慢慢獲得臧健和女士的信任,將餃子食品重新包裝、重新管理,讓顧客最終吃得安心及放心,而「灣仔碼頭」也由路邊攤尖食成為深植人心的香港食品品牌。
心中擁有中國夢 肩負食安社會責任
Becky推廣食品安全的效能及成績在三四年間有目共睹,及後被當時的香港衛生署邀請,培訓當局職員學習食物安全重點控制系統(HACCP),用以確定、評估及控制各種危害的系統性科學方法,以確保食物安全,正式將系統透過教育政府而引入香港。Becky現為資深香港食物衛生環境署HACCP講師。根據食環署的「衞生經理及衞生督導員計劃」規定,本港每間食店或食物工場均須聘請若干衞生經理或督導員,確保於營業時間內此人員當值;符合此條件的食肆,才會獲食環署發出牌照。要擔任衞生經理或督導員,須持有食環署認可證書,食肆可設立專責職位,亦可讓需要接觸食物的員工兼任。雖然這個職位對食肆很重要,但由於食肆員工流動性大,不時有相關職員離職,需重新聘請或派員工考取相關資格。
Becky作為香港專業講師,一心想把國外先進的食品安全體繫帶回到中國,惠澤全部人:「推廣食品安全不是易事,即使現在食環署有這樣的監管制度,但市面上很多食肆只有主管來考證書,也未必能將食安意識真正實踐在每個人身上。而且,也不是每間食肆都達至ISO22000的食品安全標準,我們將會繼續使其普及化。」ISO22000:2018標準是一個相對比較新的全球食品安全標準。在香港,鴻福堂、富臨、味千拉麵、板前板長日本壽司、翠華餐廳和太興等不少餐飲企業的中央工廠都已經建立了該食品安全系統。Becky認為除了讓企業負上責任,也需要從教育積極入手,讓下一代了解食物衞生及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保障自身健康和美好人生。
食安總與生活息息相關
食物安全對大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自從2003年沙士疫潮後,大家都深入研究如何做好食品安全,尤其是香港的食品原材料佔了96%是從內地和外地進口的,如果監管不好,對市民的健康會有重大影響。我們談及食品安全時,總會對此充滿疑惑及誤解。Becky先提到,早年發生的三聚氰胺事件:「三聚氰胺其實是一種工業用化學品,在牛奶內加入三聚氰胺摻雜物質,可產生奶類製品蛋白質含量增加的假象。任何分量的三聚氰胺均不可加入食物內,更不用說是嬰兒的奶粉。」
Becky認為食安讓生活息息相關,為了讓深奧難澀的理論更貼地,Becky在訪問中也有生動地提供日常例子:「幾年前有港人透過電商購買來自台灣的三明治到港,三明治在被運送的情況下在室溫存放過久,會引致病原體繁殖和產生毒素,離開冰箱後並沒有立刻進食,感染沙門氏菌中毒入院,導致集體食物中毒的事件。我可以從中想像一個主婦網購的日常,她未必理解食物真的會出現危機。」又或者早幾年,海運大廈某西餐廳爆出食物中毒事件,有人因而死亡,病人證實對沙門氏菌呈陽性反應。沙門氏菌是常見的食物中毒病原體,普遍會因進食未熟的肉類、家禽、生蛋及蛋製品等而感染。食物中毒常見病徵的常見症狀包括嘔吐、腹瀉及腹痛。Becky指受害的大多是市民大眾,由於缺乏專業及正確知識,就會有很多不可控因素出現。對於此類食品安全事件,Becky希望盡力改善及減卻:「或者我這代人未夠時間做到,但我希望未來的兩代人一定可以。」她期望食安理念能薪火相傳,以兩代人的時間把中國食品安全真正做好。
食品安全是細繳工序 一點也不馬虎
很多人在食安上都無從入手,Becky則認為食安要逐步實現,不能心急:「比如說菜品的中心溫度,通常菜品在達到一定溫度時,大多數有害細菌才可以被殺死,要是溫度不夠,就不夠安全。」用作冷菜的牛展、海蜇等,冰箱溫度不可高過4攝氏度,這樣細菌才不易繁殖。再如,生肉要及時放到低溫環境下儲藏,在常溫下放置不能超過2小時,否則細菌在常溫會加快繁殖。這些知識都未真正普及在市民的生活中,讓 國際食品安全協會任重道遠,未來的道路還很長。
Becky現今在香港大專院校擔任食品安全專家講師,她常鼓舞和激勵學生,下一代人的食品安全責任就落在他們身上。一般消費者都想知道食品從何而來,食品公司需要建立可追溯的食物鏈,從而滿足政府和消費者的需要。這聽起來很簡單,但其實食品鏈的可追溯性是一個複雜的問題,需要準確分辨哪些資訊才是合適。因此, 標準和適當的技術是未來的發展趨勢。透過教育,Becky不只教導學生一套有效的食品管理監控系統,協助企業在遇到食物事故時,能更有效追蹤供應來源並迅速採取行動,以提升食品安全。她更向學生分享實踐策略,介紹食品市場的最新概況,並培養他們對待食安科系正確的態度及良知,讓自己的信念透過下一代的承傳開去。
在不同的教學或社交經驗中,Becky常被問到:究竟我們現世代還能進食什麼才會健康無虞?。Becky笑言在這個世代幾乎每一項食物都不會是完全沒有問題的:「紅肉已被世界衛生列為一級致癌物質,白肉會有激素,海鮮有重金屬污染,菜果有農藥。」儘管危機四伏,Becky常言除了食安的重要性,人也要心存善念,願意為社會貢獻,才不枉此生。
「國際食安營商標誌」計劃啟動
Becky認為,食品安全是大家的共同目標,由農場到餐桌涉及的行業相當廣泛,很多機構都已取得了國際認可的安全認證。在2011年,已有多年經驗的她決心成立國際食品安全協會。協會每年設立的食品安全貢獻大獎,主旨是表揚由農場到餐桌的業界在食品安全上所作的貢獻。協會希望透過內地港澳政府、業界和學術界的培訓及參觀活動,為業界提供分享經驗的平台,並透過與內地及海外食品協會的結盟,在業界加強推廣食品安全法。
國際食品安全協會為進一步推動香港企業於食品安全管理文化的持續發展和優化,以至提升市民大眾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協會正式推出名為「國際食安營商」標誌計劃,當中包括以下四個標誌種類:「食安營商」標誌、「食安夥伴」標誌、「食安社企」標誌及「食安電商」標誌。目的是推動業界養成良好食品安全及管理文化,主要與企業領導和圍繞5大食品安全管理要素包括人力資源、儀器器具、食材原料、處理食物方法和場地環境之要求而制訂之標誌計劃。
Becky指是次食安營商標誌意義深遠,旨在加強業界食品安全意識及認知,希望能為食品及食品周邊的所有相關企業的食安把關,讓公眾對食安記掛在心,與國際標準進一步接軌。此計劃圍繞法律法規、食品安全管理同企業商譽三大範疇,再按行業分類制定要求和準則。只要企業能夠符合準則,便有機會通過評審,獲得標誌認可。Becky誠意邀請各界積極參與「國際食安營商標誌計劃 」,同心協力推動及提升業界食品安全文化水平,令自己、家人香港市民「食得安心」。在未來,Becky希望政府、業界和消費者三方面能積極合作,協會樂意透過培訓、資訊溝通,以深入淺出的方法幫助業界及大眾提升對食品安全的意識,肩負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