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AHK_editor
-
-
「華南國際印刷工業展覽會」攜手「中國國際標籤展」、「中國包裝工業展」、「包裝製品展」,四展聯動,於2021 年 3月4 日至6日在中國 • 廣州 • 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展館A區舉行。
-
清晨曙光乍現,迎接新的一年。疫情下,世界彷如停頓,香港印藝學會仍步履不停,第20屆執行委員會名單徐徐地開展新一頁;恭賀馬楚力先生眾望所歸,成功當選第20屆香港印藝學會主席。月刊2021年1月號,我們專訪到馬楚力主席向我們訴說當選感言、抱負與信念。立足被疫情陰霾籠罩的現今,榮升主席無疑會遇上始料不及的挑戰,他會以香港人靈活應變的精神對抗逆境,與印藝學會一起并肩作戰,踏出新的一步。 文.卓詠欣 / 圖.受訪者提供 抱著學習的心 歲序更新,香港印藝學會踏進第20屆,馬楚力青雲直上,成為主席。他的父親為印刷企業力嘉國際集團創辦人馬偉武,自小在印刷氛圍熏陶下長大。2009年,他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物理學系學士學位,其後自主學習了相關工商管理的課程;自覺仍是初出茅廬的馬楚力,循序漸進地在家族企業力嘉國際集團的基層工作做起,累積實力。經過三年磨礪後,現任力嘉國際集團副總經理、力嘉創意文化產業園總經理,積極探索文化、科技與創意的糅合。人生中,所有的相遇都是冥冥之中註定的緣分,他與香港印藝學會亦然。馬楚力莞爾憶起:「還記得,我2013年因崔建昌主席的邀請加入印藝學會,進入學會時間不算太長。當時,在力嘉工作僅是幾年的時間,主要負責國內的工作,於是抱著學習的心,彌補我的不足和認知。本來對於印藝學會的認知只是停留於學會的活動,未有真正了解學會,後來加入學會,就更了解了學會的運作和香港印刷業市場。」對於成為第20屆香港印藝學會主席,他表示非常榮幸和感謝前輩們的支持,讓他由擔任印藝委員、常委、第一副主席,直到主席一職。 有喜有憂 人生道路上並不是總是順遂平坦,馬楚力坦言,由於進入印刷業時間不長,經驗尚不足,因此成為第20屆香港印藝學會主席的心情有喜亦有憂:「由於學會歷史悠久,而我僅是進入這行業約11、12年的時間,憂慮自覺經驗不足,會想如果成為主席後能不能帶領到大家?到底選不選主席等等?但最後,慶幸是得到身邊前輩們的支持和幫忙。」我們往往心存感恩,才會有更好的心態,發現更多美好的事物。 成功背後必然有著強大的團隊支持,馬楚力雀躍地為我們介紹著「班底」。「第一副主席是為周月強,他更同時擔任著月刊的總監。今次,我邀請他成為第一副主席,因為他把月刊弄得非常出色,加上自身也是管理著印刷食品包裝的廠房,經驗充足,彌補了我在行業專業知識的不足;第二副主席林天意,他活躍於中港兩地,與我背景相似,分擔學會兩邊業務的工作。他熱衷於不同的組織,例如獅子會、公益事業等;另外,義務秘書為荊培育,由於自己公司本身也有與設計學院有所合作,而他是設計的老師,過往也曾接觸過印刷,與印藝學會的主題息息相關。當年由我邀請他成為學會執委,這些年來,他也積極和活躍於學會的活動,因此我就邀請他擔任這次義務秘書的工作,期望透過處理學校的經驗,加強我們的運作。」財務管理往往對於學會而言是至關的重要,「這次義務司庫為黎景隆,他身為利奧紙品集團(香港)有限公司首席財務官兼集團董事,他願意成為印藝管理財政的一職,我非常高興。」 「減低失敗的機會,踏出新一步。」 香港印藝學會成立於1983年9月,多年來,致力秉承著「推廣印藝、服務社會」的精神,並成為一個推動印刷及有關科技知識的平台,從而發展及監察印刷、出版、設計等有關行業的員工訓練和教育,協助及主辦有關的訓練課程。對馬楚力來說,「印藝學會」不僅是一個平台,還是一個大家庭與小學校。「學會有著不同的歷史和文化,有許多經驗豐富的前輩,與大家一起共事,獲益良多,例如:有許多解決問題的方法,也能在學會裡面學習。」常言道:「學海無涯,學無止境。」在浩瀚的學海中,我們都顯得渺小:「對於我來說,這裡同時也是一個學習的機會,畢竟每天也會面對不同的事情,如新一屆應該如何在逆境中走下去。惟透過經驗和嘗試,減低失敗的機會,踏出新一步。」 問到在印藝的日子裡,有哪些時光讓他難以忘懷?他二話不說地回答:「讓我印象深刻必然,是負責第十八屆香港印藝學會執行委員會就職典禮暨 《香港印藝學會月刊》4 0 0期慶祝活動的事宜。這是安排超過500人的活動,邀請的嘉賓都是社會各界的精英和前輩,規模比較大,刻骨銘心。」縱然籌備活動總是會碰到場地、資金等的難題,然而,最後仍是迎刃而解,更深獲好評。同樣地,人的一生中,不可能風平浪靜,走到2020年,我們遇到突如其來的疫情衝擊。印藝學會並沒有因此而停歇下來,早前已於網上會議ZOOM形式順利舉行2020年度會員周年大會暨第20屆(2021-2022年度)執行委員會選舉;2020年11月2…
-
在白茫茫的雪地上走來回去,留下一排排的腳印;汽車行駛泥濘路面後,遺下輪胎花紋的痕跡;小時候, 掄起手袖,把薯仔一切兩半,在切面上雕出樹葉的形狀,然後蘸著顏料,在紙上印出一片片的葉子……這些都是我們俯拾即是的風景,亦是我們最初接觸版畫的瞬間。版畫並不是曲高和寡,而是與生活息息相關。新的一年,我們踏進版畫的世界,專訪到香港版畫工作室項目總監翁秀梅,向我們娓娓道來版畫的過去與現在,觀照著香港版畫發展歷程,訴說如何將版畫藝術變得更普及化。 文.卓詠欣 / 圖.受訪者提供、卓詠欣 版畫與傳統印藝密不可分 甫進香港版畫工作室,地方偌大,小至雕刻刀,大至石版印刷原石版羅列紛呈。香港版畫工作室成立於2000年,一晃眼就剛滿二十載,「由於專業的版畫創作需要大型的版畫機大,不僅不能放置於家裡,而且價錢高昂又很難找到,地方空間往往是一個問題。於是,當年我就與多位朋友合租的形式,共享創作空間。最初用香港藝術發展局所提供的地方,後來遷至九龍灣的工業大廈;2008年就搬到這裡,2015年擴遷至現址。」香港版畫工作室項目總監翁秀梅說道。時至今日,香港版畫工作室仍扎根於香港首個由整幢廠廈活化而成的藝術村兼藝術中心——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JCCAC),積極透過工作坊、課程、展覽等推廣和普及當代版畫圖像藝術。 當翁秀梅說畢香港版畫工作室成立之故事後,或許人們還是會對「版畫」一臉茫然,她則不厭其煩地向我們解說「版畫」是什麼:版畫是以印版印出來的畫。「這20年來說,我們致力將版畫和生活拉上關係。我能夠從你們的身上找到四種版畫的方法。而版畫有分凸版畫、凹版畫,平版畫、孔版畫。」從唐代存世最早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木刻經籍,到現今以立體打印技術創作的作品,版畫往往與傳統印藝有著與千絲萬縷的關係;時間洪流下,版畫藝術不停地演變,不停地跨越界限,自由馳騁。其後,翁秀梅讀出1940年香港印刷業商會出版的《印刷月刊》,衛西靈〈美術與印刷的關係〉一文:「不管是印報。印雜誌、印書籍、印零件、印廣告畫、印名家畫、印一切的東西,必要使排版、繪圖、設色三方面絕對的符合美術原則,不要苟且從事。我們一起來一個口號:『學印刷的,一定要先學美術!』」,展現印刷與藝術的聯繫。她篤定地續說:「我們與印刷業唯一不同就是,我們學習的方法與印刷師傅完全不一樣。我們學習的目的是用作創作,也是希望保存印刷業所消逝的東西。」 糅入日常生活 對翁秀梅而言,版畫並非高不可攀的藝術媒介,而是平易近人,能夠融入日常生活,大眾化起來。「我們香港版畫工作室有明確的目標:承傳與保育、普及與推廣以及國際交流。我們希望成為外向的工作室,與國際合作是重要的發展道路。然而,為了讓版畫藝術帶入生活每一角落,我們也舉辦了許多活動。」譬如,香港版畫工作室曾在2015年聯乘五位本地插畫家例如:藝術家楊學德以及Jan Curious以及五間國際獨立印坊,舉辦了五場《POP UP PRESS! 圖像藝術推廣計劃》,一覽絲印版畫、石版畫、活版印刷、凸版畫的版畫藝術。「這次活動的藝術家們是由零開始接觸版畫,以三個月的時間學習版畫,並於市區中環遮打花園、西九文化區設了創意展覽。我認為這個創意展覽非常貼近生活,我們不同到藝術館和文化館,只要在尖沙咀、沙田等市區,上班、下班途徑見到這些藝術品。目的很簡單,就是這樣,希望多些人了解這藝術。」她捧出一筐子這些年舉辦過的展覽、活動的小冊子,如:《少年印象》、鍾大富《似水留連》、《紙的傳奇》、《Hong Kong…
-
色彩權威PANTONE每年末也會公佈年度色。近日,2021年度的PANTONE代表色出爐,就是17-5104「極致灰」(Ultimate Gray)與13- 0647「亮麗黃」(Illuminating),這兩個獨立的色彩突顯不同的元素如何在一起支持彼此。這兩個色彩故事將深思熟慮的深層感受與陽光友善的希望濃縮在一起,實用又穩固,同時也是溫暖又樂觀,是力量與正向的結合。 極致灰與亮麗黃是夢寐以求、帶來希望的組合,傳達出堅定不移的幸福感。亮麗黃是明亮快活,洋溢活力,注入了太陽能量的暖黃色調;極致灰象徵堅定可靠的素質,恆久不渝,提供堅實的基礎。它就如海灘上石子與大自然基本元素的顏色,經歷風霜的外觀突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耐力,默默地安定人心,促發鎮靜、穩定與韌性的感覺。 這兩色搭檔能鼓舞心靈,強調我們被看到、被突顯、被認可、被聽到的內在需求。這個色彩組合與深刻的觀察、創新和直覺的聯繫,以及對智慧、經驗和智識的尊重,啟發了重生的能力,推動我們前進,邁向新的思考方式與新觀念。 在疫情陰霾下,我們需要覺得每件事都會變得更好,這是人類心靈的基本要素。
-
我們在擁抱新科技之下,紙本漸漸在我們眼前消失。近日,IKEA(宜家家居)宣布將停止印行有達70年歷史的紙本產品目錄。這意味著,2021 年版的 IKEA 產品目錄及分類目錄將會是最後一本。 IKEA表示,該決定是基於隨著網路的發展,顧客的消費行為及傳播媒介發生了變化。在2019年,IKEA的網上銷售額大增約45%,而且紙本型錄近年來的印刷量在走下坡路。 但因網絡的發達,顧客越來越習慣在網上獲取信息及購物,紙本版的產品目錄變得「愈來愈不重要」。據《路透》報導,IKEA紙本型錄曾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年度印刷物之一,但2021年版的紙本產品目錄,目前只印製4,000 萬本。 IKEA的首本紙本產品目錄在1951年發行,距今已經有70年的歷史,在2009年品牌繼續推出了電子版的產品目錄。2016年是IKEA紙本型錄的最輝煌時期,當時該產品目錄在50個國家或地區,以32種語言及69種版本,總共印行了2億本。
-
熙攘攘的街道、菜販的叫賣聲、店鋪紅膠燈下琳琅滿目的物品……這些都是我們印象中露天「街市」的畫面。隨著20 08年市區重建局(市建局)於2008年宣布嘉咸街/卑利街的重建項目,2016年「嘉咸市集」已重新營運,肉檔、菜檔和海鮮檔等濕貨檔口紛紛入駐。然而,在疫情下,有100年歷史的傳統街市內的販商亦難以避免面臨著龐大衝擊。 被陰霾籠罩之下,非牟利團體「同心網絡」得市建局作為主要支持機構,於2020年12月5日展開推廣傳統街市文化的「嘉咸市集-舊墟濃情」,邀請了六位本港設計師包括:林席賢、陳超宏(Eric Chan)、 麥雅端(Cho co la t e Ra in)、唐承剛、賴維鈞及易達華,透過設計師的眼睛看出嘉咸街的有趣一面。除了製作多款與「街市」、「買物」、「食」、 「生活」等主題相關的紀念品(超過2,000份),還製作包括超過110,000個嘉咸主題口罩,並透過12月中開始的消費換領計劃,吸引街坊及市民到「嘉咸市集」消費,為販商帶來可持續營運的商機,與販商及商戶一同面對疫情挑戰。 主辦單位、販商聯會及設計師代表亦於12月5日當日率先向「嘉咸市集」一帶販商派發當中逾7,500個口罩,鼓勵街坊安心購物,與販商聯手抗疫。「疫情影響下,很多人轉到超級市場購物,對販商的生意及營業模式影響很大;而我們在街市環境工作,每天都消耗不少口罩,這批口罩既有心思又實用。今次活動以人情味出發,關懷販商與街坊之餘,亦能帶動消費。」才哥(肉檔)說。這次一套六款防疫口罩,實用性及設計感兼備,讓街坊及來訪市民一同細味嘉咸情懷,亦為彼此的防疫工作繼續打氣。曾於2018年獲「DFA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獎」榮獲優異獎的設計師易達華則提到:「設計品其實是一個引旨,希望吸引年輕一代關注濕貨街市,將傳統街市融合藝術元素的新形象呈現大眾眼前。」多位設計師發揮藝術的力量,延續傳統文化精髓。
-
新年伊始,萬物更新,但願過往的不如意統統散去。當日曆翻開新的一頁,當月刊撰寫新的一期,我們迎來新會員訪問,賦予著新的景象。這回,我們專訪到藝一廣告製作有限公司(下稱:藝一)的創辦人林志銘(Jimmy Lam),向我們分享到多年來公司如何糅合數碼科技提供多元化的廣告製作服務,並且秉承著「工藝永遠站在前面」的信念,不忘初心。 文.卓詠欣 / 圖.受訪者所提供 工藝的變更 甫進入藝一位於葵涌的製作工場,地方遼闊,一台又一台的印刷機進入眼簾。「在1994年成立之時,我已經立定志向以『工藝』為上、以『專業』為尚,所以公司取名為『藝一』。當初,我們可算是一間微型公司,經過十年的發展,從電腦别字、招牌裝飾、平面廣告印刷,發展至現在的立體廣告製作、以環保主導的廣告物料、對應海外歐美市場的廣告原材料銷售,公司的規模已經拓展至兩萬尺廠房、數十人的專業團隊。」藝一的創辦人林志銘(Jimmy Lam)娓娓道來公司命名的緣由。屈指算算,藝一已有踏進二十六個年頭;物換星移,隨著時代變遷,「工藝」兩字也徐徐有所不同,「從前,『工藝』可以是『A』或『Skills』,它們是無形的。來到數碼化年代,『工藝』便是『科技』(Technology)與『服務』(Service),它們也是無形的。我們早於互聯網初期年代,率先提供雲端 FTP 服務予客戶使用,當時能夠提供這種與客戶共享雲端資源的廣告製作公司可算少之又少。由那時候開始,我們希望與客戶溝通的渠道不限於傳統方法,突破固有框架,給予客戶最新、最前線的科技體驗。直到現在,我們不斷改進網上供貨系統,目標是為全球客戶提供一站式廣告製作服務。」Jimmy說。 糅合數碼科技 對抗疫情 多年來,Jimmy並沒有停下腳步,反而,持續積極與數碼科技糅合,提供迅速而多元化的廣告製作服務。「我們的團隊透過內聯網、網上供貨及財務系統輕易地了解各部門之間的最新工作情況及公司營運狀況,省卻開會時間,減少人手傳遞訊息之錯誤。」我們都明瞭一個人的力量往往都是渺小的,團隊的力量卻是偌大的,「每當新產品快將出台,我們會先邀請各位同事體驗及給予意見,製作網上問卷作出系統分析,跟隨改善、改進更適合市場的新產品。」他認為團隊是「藝一」最重要的發展基石,只有透過團隊合作,公司的產品方可以成功搶佔市場。 告別2020年,走到2021年,我們無疑還在疫情的陰霾中。經濟低迷下,每一個行業也不能獨善其身,印刷和廣告製作行業亦然。「無論在工作、環球經濟上,今年是非常特別的一年,相信令每個人也感到印象深刻。因為去年年初的疫情,我們特別引入一部HP STITCH…
-
農曆新年又來了!家家戶戶密鑼緊鼓,準備迎接新年的來臨。相信最受歡的活動莫過於派利是,親朋好友之間可以互贈祝福,以表心意。 近利(香港)有限公司與澳門設計師Andy Chiang合作,設計一系列利是封,並選用優質的環保紙張及加上特別的印刷效果。「樂年」利是封禮盒寓意著樂事年年,樂在其中。一個個載著歡樂的設計,帶給人們不一樣的小樂趣,年年都有新奇的驚喜。「樂年」利是封禮盒採用五個別具特色的主題,以一雙一對的方式呈現,分別有炮仗、籤筒、金桔及全盒共四盒,內搭配了今年不同色彩點綴的金牛立體利是封,襯托出新中式設計的獨特風格。以祝福和喜樂分享給親朋好友,為牛年增添喜氣。 利是封選紙方面,設計師以不同系列的原色紙,配合不同的加工,既美觀又有創意。 4款摺盒用了Keaykolour的質感花紋紙紅色及粉紅色色系,配搭後給人時尚的感覺;全新的Curious Alchemy具有光澤啞面及風化金屬的錘擊紋,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另外亦選用了Curious Metallics, Curious Matter, Curious Skin, Rives,各利是封都加上了各款加工效果如燙金、浮雕擊凸,配襯起來盡顯高貴優雅又充滿新年氣氛。
-
專題訪問及活動報導最新動態行業動態
佳能香港X中華商務聯合印刷建立戰略性夥伴關係:引入中國第一部佳能彩色噴墨數碼印刷系統ProStream 1000系列
by GAAHK_editor 2021-01-14近日,佳能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佳能香港」)與中華商務聯合印刷(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華商務」)聯乘建立戰略性夥伴關係,引入中華商務中國第一部佳能彩色噴墨數碼印刷系統ProStream 1000系列,突破傳統依賴人手操作及經驗的界限,與業界進一步邁向工業4.0的智慧製造,融入智能和自動化技術,帶領數碼印刷潮流。 佳能香港與中華商務合作多年,中華商務聯合印刷(香港)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梁兆賢先生指出:「作爲業界Game Changer,『傳承』和『創新』對我們而言都不可或缺。而佳能香港在光學、影像、色彩方面的成就受到印刷業界的廣泛認同,相信他們定可提供最好的產品和服務。」早在2012年,中華商務已開始結合數碼印刷及傳統印刷車間,經過長時間研究數碼設備於噴墨技術、質量、速度及自動化流程的發展,以及與業務的配合度,適逢中華商務40週年,終迎來一個最好的時機以及合適的印刷系統 ── ProStream 1000系列,去伸延這個整合模式。 工業4.0乃印刷界的必經之路,提倡利用數碼科技如物聯網(IoT)、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使虛擬與現實之間的界線變得更模糊。將智能技術融入到印刷流程後,各項生產工序都被自動化,ProStream 1000系列能自主完成端到端的工作流程,並編制高效排產計劃,大幅節省人力資源,員工更可透過儀表板,監察任務進度及了解每一步驟的完成時間,增加印刷流程的透明度。佳能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及行政總裁兼佳能商務科技(廣東)有限公司總裁守永俊一先生表示:「ProStream 1000系列結合大量自動化元素,加上佳能香港與全資子公司的全力配合,定能充分發揮此系列的優越性,以拓展大灣區以至全中國的印刷市場。再者,我們堅信噴墨印刷技術和此系列的成熟發展,能夠協助中華商務再向工業4.0邁進一大步,加速其印刷業務更大程度地擴展至數碼化模式。」 面對變化不斷的市場需求和業態,中華商務亦致力通過互聯共融(Connect)、智慧製造(Smart)推動數碼轉型,以數碼化營運模式提升客戶體驗。噴墨印刷技術發展亦日趨成熟,作為佳能香港旗艦產品的ProStream 1000系列擁有高生產力和高效率,打印速度可達每月3,500萬張A4印,並於塗層或非塗層紙上都呈現銳利的線條,加上1,200 dpi的解析度,使成品質量能媲美柯式印刷,讓中華商務能滿足其高端客戶群對質量的要求,打印畫冊或藝術品都能展現鮮艷的色彩和清晰的細節。除此之外,其按需印刷技術讓企業能根據實際需求決定打印量,減輕存倉壓力;還能實現個性化印刷,企業可針對目標客群設計相應的印製品,提高成品獨特性和市場競爭力,為客戶打造新市場、創造新商機。 佳能香港與中華商務都非常重視創新,經營理念上可謂不謀而合,不但持續地改善包括產品研發、服務質量和行銷方式等方面,而且在保留產品性能優勢的同時,更通過創新來不斷優化客戶體驗,守永俊一先生強調:「佳能香港相信彼此携手合作、共同成長定能成就更多可能,在未來為印刷行業和企業於大灣區的發展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