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眼中印刷是什麼?創意是什麼?藝術又是什麼?我們生活的一舉一動、一景一物也離不開印刷品,「DP² 創‧物‧間」就在2020年10月22日(星期四)下午4時至6時半與香港印藝學會聯乘舉辦《以物會友:文創商機》,邀請到香港印刷精英、製造業專家、設計師一起現場聯播,分享文創產業、禮品工業、藝術創作成品的商機,氣氛熱鬧。 文 / 圖.印藝學會 在你眼中印刷是什麼?創意是什麼?藝術又是什麼?我們生活的一舉一動、一景一物也離不開印刷品,「DP² 創•物•間」就在2020年10月22日(星期四)下午下午4時至6時半與香港印藝學會聯乘舉辦《以物會友:文創商機》,邀請到香港印刷精英、製造業專家、設計師一起現場聯播,分享文創產業、禮品工業、藝術創作成品的商機,氣氛熱鬧。 《以物會友:文創商機》由MCL品牌顧問策有限公司總設計師暨首席品牌顧問、「DP²創•物•間」館長吳秋全先生(Charles Ng)主持下,歡呼聲、喝彩聲接連不斷。是次活動,邀請到香港不同印刷達人、製造業專家和設計師現場聯播,講述說印刷、製造、設計和工業如何結合。有力嘉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馬楚力先生(Alex Ma)、力嘉國際大灣3D科技實驗基地項目運營總監與先科機械(香港)有限公司項目總監馮兆恆先生(Ivan Fung)分享在日新月異的科技下,3D打印的最新業務模式與發展前景;永翔(食品級安全管理)印務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與印藝學會執行委員暨印藝月刊總監周月強先生(Ken Chow)分享傳統印刷升級轉型專業食品包裝解決方案;「DP² 創•物•間」、錦豐行原料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與印藝學會執行委員張堃先生(Raymond Cheung)分享製造業的危與機,以及文創產業的未來;有康泓數碼圖像(香港)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印藝學會執行委員暨香港印製大獎委員李家淞先生(Aaron Lee)與印藝學會義務秘書暨會員事務組總監分享著從製作主導轉型創意主導的數碼打印製作機遇,還有印刷業X設計業跨界聯乘文創產業的發展空間。…
最新消息
-
-
人生道路上,我們往往有著無盡的抉擇;每一個選擇也不是短暫的存在,而是決定著你未來的路向,或平坦,或泥濘;或順遂,或崎嶇,這都是在於你。今期,我們非常榮幸專訪到BNI(Business Network International)香港創辦人及執行董事江岸綠先生(Stanley Kong),訴說著如何把BNI的引薦概念帶來香港,讓「先付出,後回報」等的價值文化如種子散播出去,栽培出一個又一個的領袖;面對著順境或逆境,他又是如何見微知著,學會清空自己,永不停歇地學習? 文.卓詠欣 / 圖.由受訪者提供 放下一切 將BNI帶入香港 生意,無論大、抑或小都是一門學問,需要我們不斷地鑽研與溫故。放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是如此,我們要不斷傾聽對方的心聲,感受大家的情愫,才能拉近彼此間的隔閡。 而1985年從美國成立的BNI(Business Network International)商業引薦平台同樣視人脈為一座寶藏,創辦人伊凡•米斯納博士(Dr. Ivan Minser)堅信人們以農夫精神,「先付出,後回報」的概念,會員之間主動幫助,互相引薦,宛如散落懇切的種子,靜待種子的發芽、成長、開花與結果。直到2006年,BNI香港創辦人及執行董事江岸綠先生(Stanley…
-
隨著時代變遷,傳統工藝慢慢消逝,小巴手寫水牌工藝亦然。在黯淡的時代中,位於炮台街39號閣樓的小巴手寫水牌師傅麥錦生仍懷揣著對手寫小巴牌的堅持,經營「巧佳廣告製作有限公司」三十多年,一筆一畫酣暢在水牌歷史頁上。今期,我們非常榮幸專訪到麥錦生師傅,向我們娓娓道來「紅Van」小巴的歷史,訴說著多年來,他又是如何延續對手寫小巴水牌的熱忱,繼而不遺餘力地發揚和推廣「紅Van」的文化。 文.卓詠欣 / 圖.卓詠欣、受訪者 「小巴選擇了我」 物換星移,科技日新月異,交通網絡設施逐漸完善,你又有沒有留意到紅色公共小巴(下稱:「紅VAN」)玻璃前的白底膠牌、紅字與藍色大字的水牌?若然你走到油麻地炮台街,必然會給一塊又一塊的小巴水牌牢牢抓住視野。腳步會沿著白、紅、藍的水牌走到39號閣樓。推開門,你會看到林林總總、大小不一的小巴、潮語水牌,例如:旺角先達、海洋公園、荃灣千色店、前面有樂、食極唔肥等等。多年來,憑著「小巴選擇了我」的意念,堅持不懈地經營著「巧佳廣告製作有限公司」的就是麥錦生師傅。 他在1972年入行廣告招牌擔任學徒,直到1978年,便創辦了「巧佳廣告製作有限公司」。「當時科技還沒有太先進,影印機也沒有。我們的行家往往需要毛筆字有一定的認識、扎實的基本功。就算不懂得如何寫,也要認識字的結構。後來,1982年,因為業主收回店鋪,就搬現在這個位子。當時,這裡附件大約有5、6個小巴站,每天下班時間也人來人往,附近更有佐敦道碼頭,小巴司機看到我用油來寫招牌,就找我寫小巴水牌。」這樣子,一晃眼,麥師傅的手寫小巴水牌已逾38年,見證時代的變遷,蘊涵時代的烙印。 麥師傅滔滔不絕地向我們分享著「紅VAN」的歷史,提到「紅VAN」是出現在動蕩的時候,1967年,香港發生暴動,全港巴士司機罷工,交通癱瘓,小巴進入市區載客,白牌車受市民歡迎,數目也不斷增加。1969年,政府正式向小巴發牌,紅色小巴行走在港九新界各地。「小巴水牌的雛形是一張紙皮,司機把紙皮放在外面。後來,發現紙皮不太耐用和不方便,才出現了PVC膠牌,直接用油寫上去,價錢便宜。當時,對於字體沒有太多的要求,只要沒有錯字,字型大大的,放滿著整張膠片就行。」1984年,政府於小巴加裝冷氣,換上新車,小巴數目增加,「我們入行的時候是手寫小巴水牌最高峰的時期,那時候我有6、7名員工,到90年代後期,小巴輝煌的期間才慢慢黯淡下來。隨著黃埔與堅尼地城等地鐵的通車,『 紅VAN』牌價下跌。」麥師傅歎息道。 寫進歷史的皺褶 走到街道,小巴牌均以紅、白、藍亮眼的顏色演繹,紅色的是為終點站,藍色為途徑站,這既是約定俗成,又是寫進歷史的皺褶裡。麥師傅筆墨揮動出剛健有力的楷書,「我認為手寫小巴牌充滿著藝術性的,我們是製作招牌出身的,對字體是有一定的要求。我寫的小巴牌是比較費時的,當我不喜歡就會抹掉再重寫,我有自己的風格。」藝術往往不是曲高和寡的事情,而是在生活的每一隅。問到麥師傅有沒有想過放棄手寫小巴牌,他眼神堅定地回答:「沒有!可以做多久就多久。」誠然,麥師傅是香港唯一手寫小巴牌的師傅,談到傳承計劃,他搖搖頭莞爾一笑說:「曾也有傳承的計劃,可惜有點困難。首先有『天分』和『緣分』,兩者並存是很難的,加上這行業沒有『錢』途,難吸引年輕人。現在有些學校已取消了書法課,我在舉行手寫小巴牌班前,會要求他們先練習一下毛筆字。」麥師傅個性和藹的親切,工作室掛滿學員的書法作品,讓人不禁敬佩他對書法的執著。 傳承工藝與文化 縱然我們都深明無法抓住飛快的時間,然而麥師傅希望把這工藝保存下來,並積極舉辦工作坊、市集等發揚這即將不復存在的集體回憶。「我認為這手寫小巴牌有文化色彩,陪伴著我們成長。我多年前,創辦了這個空間不大的小巴資料館,展出不同的與小巴有關的物品,例如:小巴的錢箱。家人們也早幾年移民了加拿大,經常勸我放下香港一切,一起到加拿大生活。但是我做不到,或許是有情意結吧。不經不覺已做了38年,不希望這一行在我手上消失。」近年,麥師傅並不囿於傳統,推出不少有關小巴牌的產品,例如:鎖匙扣、雨傘、手機套等等,小巴牌內容也不僅是地點,而有不少潮語。提及到這些俗語,麥師傅則笑言:最喜歡是「前面有樂」,續說:「這幾年,比較多人要我寫結婚、生日、畢業,客人們認為這些日子比較很重要,是人生的階段,不希望太千篇一律。」他靈活熟練地將手寫小巴牌文化走出「紅VAN」,一步一步滲透於生活。疫情下,他還與「獅子山口罩Lion Rock Mask」合作,將手寫小巴的字體印在口罩,打造屬於香港的本土文化,歷久彌新。
-
中秋剛過不久,有沒有哪一個月餅包裝盒讓你耳目一新,難以忘懷?顯然地,每回月圓之際,廠商與設計師都會煞費心思在月餅包裝印刷設計上,滙洋印刷有限公司亦然。上一期,我們說到「第31屆香港印製大獎」包裝印刷中紙製包裝品的得獎項目,今次,我們就邀請到包裝印刷合成或其他物料包裝品冠軍的得獎公司——滙洋印刷有限公司(Wide Ocean Printing)業務發展總監麥國耀(Patrick Mak)揭示,得獎作品「Imperial Pacific-2020 Mooncake Box」的製作過程和內裡結構,讓讀者們一窺這金碧輝煌月餅盒背後的奧秘;Patrick還侃侃而談與設計師合作之道,作品又是如何日常生活中結合。 文.卓詠欣 / 圖.卓詠欣、受訪者所提供 視覺與觸覺的宴會 在這個眼花繚亂的時代中,包裝印刷的設計和創意往往牢牢地抓住消費者的眼球。滙洋印刷有限公司(Wide Ocean Printing)業務發展總監麥國耀(Patrick Mak)深明這一點,得獎作品Imperial…
-
現今的平面設計都是用計算機來完稿,內容通常包括三大類的素材: ⑴ 繪圖 — 點陣及向量、⑵ 攝影圖像 — 點陣、⑶ 文字 — 點陣及向量。今次與大家探討圖像的分類、色彩模式及印刷分色的功能,例如什麼是黑版的構成、GCR與UCR的分別,ICC 轉換的原理及操作。 日期: 2020年12月2日 (星期三)…
-
倘若說到膾炙人口的品牌,你腦海裡會浮現起什麼?品牌是一種名稱、標記、符號等等,它能識別某產品或服務,亦滿足著我們功能性、情感性、與象徵性價值需求。我們都不能否認建立與經營品牌的重要性,這一期《印藝學會月刊》很榮幸專訪到香港品牌發展局主席黃家和先生,與我們侃侃而談品牌的影響力、弘揚香港原創精神的歷程,更一同探索品牌的意義。 文.卓詠欣 / 圖.由受訪者提供 推動「建品牌、創名牌」 我們佇立在急速轉變的時代中,品牌的樹立無疑遇到始料不及的挑戰,而品牌策略仿佛成為企業賴以維持競爭力的不二法門。然而,在這品牌時代下,香港品牌發展局(下稱品牌局)由此亮眼誕生。品牌局是由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廠商會)在2005年牽頭成立的非牟利機構,旨在以「市場主導,政府協助,社會支持」的模式打造香港品牌發展的領航旗艦。「早期,我們留意到香港中小型的企業在品牌推廣方面,不是那麼多經驗,裡面卻有許多優秀的傳統企業,因而希望可以透過品牌局幫助到他們建立品牌,繼而推動業務上的發展。」香港品牌發展局主席黃家和向我們娓娓道來,品牌局往往通過許多途徑協助香港中小型的企業,例如:舉辦品牌研討會與課程、展覽與推廣,促進大家互相之間的認識,了解到企業創建品牌的重要性,讓企業發展更如虎添翼。 品牌是什麼?有人認為是產品和服務的象徵、有人則覺得是一種經營理念、更會有人把品牌擬人化,蘊涵著獨特的形象、個性和風格。「這個問題殊不簡單,難以三言兩語說清,品牌包含很多東西,產品品牌和企業品牌也有所不同。」黃家和擰擰眉毛,隨後氣定神間釐清品牌的概念:「首先,簡單為一個名字,而要思考如何讓別人知道這個名字?無論這名字是好或是壞,也能稱為『品牌』。品牌不一定是要很厲害,可以是很差,但卻吸引到別人注意,在形象上和概念上讓人記起。」無可否認,品牌為錯綜複雜的象徵,對每一個人來說也有著不同的意義,「昔日簡單的設計、顏色、平面和線條等等,就能告訴別人此品牌有什麼;但現在就很複雜,最重要是思索品牌的對象是誰,不同的群體看不同的東西的結果也不同。我畢業於明尼蘇達大學攻讀心理學及藝術系,在心理學中,就算一個圈圈也能代表很多東西,例如:當人肌餓的時候,就認為這圈圈是麵包。」誠然,品牌一詞看似淺白和易懂,卻又曖昧不清,對不同人、不同場所和不同時間有著不同的意蘊,從中宛如浩瀚的大海,無邊無際。 「奶茶對我來說是一個情意結」 品牌局致力提高香港品牌和產品的知名度,發揮香港原創精神,黃家和亦然。他多年來身體力行發揚和傳承港式奶茶文化,在2009年創立「金茶王」品牌,於2014年更成功申請「港式奶茶」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意義非凡;他身兼多職,精神抖擻,擔任金百加集團主席、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香港食品及飲品行業總會主席、香港咖啡紅茶協會主席等等,更是多間茶餐廳的茶葉供應商。我們或許會困惑為何他對奶茶有一份執著,然而,他莞爾微笑回答道:「奶茶對我來說是一個情意結。父親於1932年創立捷榮辦館(捷榮咖啡的前身),上一代經營著咖啡、紅茶。自少,咖啡豆、茶葉便是我兒時的玩具,猶記得在咖啡山、茶葉山爬上趴下;後來,到北美洲唸書及居住了一段頗長的時間,發現北美洲唐人聚居的地方也有茶餐廳,奶茶對一些移民外國人士是一個心靈的慰藉。」他深明食物連接的不單單是味覺感官,還有地方、回憶,正如,法國小說家馬塞爾·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在《追憶似水年華》(A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中吃了一口小瑪德萊娜蛋糕,過往的回憶就徐徐湧現出來。…
-
還記得童年伴隨著你成長的黃色小鴨嗎?有沒有想過,這黃色小鴨不再泅游在浴缸裡,而糅合日常生活的物品躍然在你眼前。今期我們《印藝學會月刊》非常榮幸邀請到B.Duck創辦人許夏林(Eddie)進行專訪,為讀者訴說創作黃色小鴨的情蘊;近年,小鴨子游遍大中華,更擢升成中國首屈一指的自主原創知識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 ty,下稱:IP),當中的美麗與哀愁又是什麼?Eddie成功光芒的背後又是秉持著哪些信念呢? 文.卓詠欣 / 圖.卓詠欣、受訪者 是一份禮物,是一份快樂 甫進入許夏林(Eddie)的工作室,一隻又一隻的B.Duck進駐眼簾;縱然閉上眼,彷如也會映出一片黃海。Eddie侃侃而談著,自小熱衷於藝術,1997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後來遠赴到英國肯特郡藝術與設計學院(Kent Institute of Ar t & De sign)修讀立體設計碩士學位。身為廠二代的Eddie,在家人耳濡目染之下,2000年回港後,成為高級產品設計師,更創辦了森科產品有限公司(Semk…
-
創意是什麼?創意往往恍似靈光一閃,茅塞頓開,夜幕中昏暗的路途瞬間明亮起來,走出柳暗花明的景象。然而,讓人耳目一新的包裝設計與印刷,創意是不可或缺的構成元素。剛過去的中秋佳節,我們非常榮幸邀請到首次參加「第31屆香港印製大獎」則初戰告捷,獲得包裝印刷冠軍、最佳創意印製大獎冠軍的得獎者——萬智商標印刷有限公司(下稱:萬智),向讀者們揭開得獎作品菠蘿禮盒Welcoming Gesture Pineapple內裡的奇思妙想,娓娓道來如何與設計師一拍即合地創作出這超越感官體驗的作品。 文.卓詠欣 / 圖.卓詠欣、受訪者所提供 走出迷霧 初露鋒芒 隨著物換星移,「香港印製大獎」經過多年春秋走到第三十一屆,為全港最具規模及反映本港出版、印刷技術及設計的比賽,旨在鼓勵本港印刷、出版及相關行業,不斷製作優良而富競爭能力的印刷品;目的是將設計、出版與印刷聯繫起來,將藝術注入技術、價值和理念當中。這回,在製造服裝裝飾、印刷、標籤和包裝方面擁有超過20年經驗的萬智商標印刷有限公司初來乍到參與「香港印製大獎」,成績一鳴驚人,榮獲包裝印刷冠軍、最佳創意印製大獎冠軍、匠心大獎優異的獎項。「我們會繼續努力,努力去嘗試。」萬智商標印刷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少娟(Sammi Chui)喜笑顏開地說道。 成功的道路往往有千萬條,只有自己真切走過,才能留下腳印。「我們在1985年開始從事製衣商標行業,有做印嘜、織嘜、牌仔等等,我們主要的客戶是製衣廠與製衣行;1993年就毅然移民到加拿大。香港是我們的家,我們不服氣,希望重新再來,於是2001年就回港,主要印製商用文件等等,客戶轉變為各行各業。」她慨言,當時回港之際,公司僅只有三、四人,卻以不甘認輸的心情堅持下去;然而,人生總是有時候事與願違,「產業環境不停改變,昔日的經營模式更未能跟隨著時代更替的步伐。2016年,感到迷茫的時候,便參加了政府舉辦的「營商友導」計劃,就此遇上了印藝主席蔡榮照。後來我們更加入了印藝學會。」Sammi勇於創新,永不停歇地追求完美,帶領著萬智走向多元化的業務,焕然一新。 細節決定成敗 當你敢於揮舞翅膀飛翔時,美好的事物就會進駐眼簾。Sammi以堅定眼神與我們說著:「由於加入了印藝學會,機緣巧合下便參與了第三十屆香港印製大獎的晚宴,欣賞了許多得獎作品,感受到大家對印刷的熱情。當時就會思考,為什麼別人可以得獎,我也可以。」如此,Sammi鐵心鐵意,立下決心地佇立下一屆的頒獎台上。個性平易近人的她,在近利(香港)有限公司(下稱:近利)的引薦下,認識了設計師Alan Chong,共同鑽研和創造出得獎作品——菠蘿禮盒Welcoming Gesture…
-
印藝學會曾於2002年辦過一次 (HiFi Color 高保真色彩) 技術研究的活動,當時引起業界的關注,但因軟硬件的未成熟,成效未如理想。到2016年的 Drupa 出現了新的發展,稱為廣色域印刷,主要是用 CMYKOGV 七色為基礎,至今天相關技術及軟件都到成熟階段,所以重新再與業界探討下其成果。 日期:2020年11月4日 (星期三) 時間:下午 3 -4 時…
-
▼ 在你眼中印刷是什麼?創意是什麼?藝術又是什麼?我們生活的一舉一動、一景一物也離不開印刷品,「DP² 創·物·間」將會與香港印藝學會聯乘舉辦「以物會友」,香港不同印刷達人、製造業專家和設計師現場聯播,講述說印刷、製造、設計和工業如何結合,一起探索創意文化產業的曼妙。 ▼ 日期:22.10.2020 時間:16:00—18:00 地點:九龍深水埗大南街84號(近太子站C2或D出口) 我們當日將會一同於FB直播,請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