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COVID-19)於全球持續蔓延,世界彷如停頓了。踏進七月,香港更爆發第三波疫情,形勢嚴峻,我們不知不覺地改變了生活型態以對抗病毒,如:出行戴口罩、在家工作、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等等。面對疫情的肆虐,全球經濟停滯,各行各業受到嚴重衝擊,印刷業也不能倖免。然而,印刷業佇立在這雲霧中,沒有悵然若失,卻砥礪前行,獅子山精神入耳著心。有人處變不驚,進退有度生產著防護套裝;有人勇於打破樊籠,研發防疫面罩;有人發揮團結精神跨界別合作生產打氣防疫用品……。 縱然滴水是渺小,但當匯聚一起就形成浩瀚的大海。生於斯,長於斯,這一期,我們《印藝學會月刊》以「印刷戰疫:重現香港精神」為題,一探印刷業在疫情下如何逆水行舟演繹出疫情下的「香港精神」。 文.卓詠欣 / 圖.卓詠欣、受訪者 香港人「打不死」精神 若然談到「香港精神」,你們會想起什麼?香港精神往往與獅子山精神連結在一起,描述著香港人刻苦耐勞、堅韌不拔、同舟共濟等等的形象。日月星移,在時間洪流下,時代變遷得越來越快,一切仿佛難以預料,或許,不變的是香港人那份團結一致的力量。 印刷,總無時無刻充斥在我們的日常之中,有手上那外賣食物盒、公司大堂裡黏上的衛生意識通告、口罩包裝盒等印製品……想起,利奧紙品集團(香港)有限公司首席財務官兼集團董事黎景隆先生曾在訪問中,對印刷業有另一番灼見:「印刷是必需品,文化是必需品。印刷業就像一件破棉衲,冬天時,得以取暖,讓你渡過寒冬;然而平時你又不會捨得扔掉。」此時,在我們亟待一切回歸正常,印刷業就是寒冬送暖,例如:星光集團支持醫院管理局製作防疫產品、力嘉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用餐防護罩、意達廣告媒體製作公司在韓國引入防菌貼紙等,重現出香港隨機應變、「打不死」的精神。 貫徹始終的靈機應變 香港疫情初期,二、三月時候,全城掀起「瘋搶口罩」,人們紛紛排隊通宵搶購口罩,消毒噴霧、清潔用品、酒精搓手液等防疫產品一掃而空。印刷業面對這境況,也運用自身技術的優勢,激流勇進生產有關防疫產品。例如,多年來發展包裝印刷的力嘉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力嘉國際),面對著「口罩荒」,迅速果斷地增添兩部口罩機,每天生產六千個口罩,其生產防疫套裝還有口罩、口罩暫存套、餐食防護罩,便攜防沾污。「疫情突然爆發的時候,大家也感到非常恐慌,口罩更出現短缺。於是,公司就決定生產口罩,以實惠的價錢提供給員工、身邊朋友、企業。」力嘉國際副總經理馬楚力(Alex)但願不會再有「搶口罩」的事情發生。 走進製造口罩產業 香港人讓人佩服的是往往遇到狀況時,應變能力強。漸漸,我們習慣了防疫已成為我們的日常,口罩、口罩套等變為生活不可分割一部分,Alex隨後表示:「當初我們留意到坊間,人們除下口罩後,不太知道放哪裡,有人亂放在桌子上、有人則放於紙巾裡、更有人放在信封內,這樣不僅不太衛生,更會容易浪費口罩。正正因為我們從事印刷包裝,就安排設計團隊設計了這個收納卡;而當中的餐食防護罩是與某餐廳合作製造用餐紙製保護罩的產品時啟發,希望防止口沫傳播。」疫情是始料不及,力嘉國際一夜之間跳進製造口罩的產業,難免會碰到困難,Alex坦言:「起初,遇上原材料供應的問題。即使我們訂了機器,但也未能及時得到機器,打亂了本身計劃;原材料更是,賣家出現坐地起價,口罩的熔噴布以往由幾萬元升至四十、五十萬不等。」或許,我們能夠泰然自若地面對眼前的一切,全憑Alex氣宇軒昂的那句說話:「香港人有股打不死的精神。」 堅持走過去 走到至今疫情第三波,人人惶恐不安,不同的防疫產品紛紛推出市場。我們會思索還有什麼的產品能更加強保護自身呢?而例如意達廣告媒體製作公司(下稱:意達)再次踏浪而行,與MBP合作在韓國引入Airpurity防菌套裝貼纸,有推門貼、枱墊貼、手機背貼等,為香港人營造一個無毒無菌的環境。意達總經理岑淑明總給人現代女性的獨立、幹勁十足的形象;這回的驚濤駭浪,她也手拿起雙槳,勇往直前向我們介紹:「這次引入的防菌貼紙,可以按量個性化訂製,利用Latex環保墨水印刷;這貼紙已經在韓國用了幾年,能夠使用在醫院、學校內的扶手等等,並取得多個證書證實有效殺菌及能淨化空氣。」生命是無價的,防疫用品的成效和證書等等極其重要,岑淑明亦理解人們對防菌貼紙還沒攢足信心,因此購買了3M菌量測試機來進行測試,「在測試中,手掌含菌量是『795』,捉摸防菌貼紙30秒後再測試手掌含菌量只得『19』,我們更將會為防菌貼紙到台灣進行多種防菌測試,希望增加說服力。」談及香港精神,她有條不紊地說著縱然香港七十、八十年代與現今環境有著偌大的不一樣,然而,香港人有著「打不死的精神」,只要堅持一定能撑過去。 凝聚起來…
最新消息
-
-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印刷業正經歷無數的市場演變。抬頭看,縱然漫天迷茫,仍有顆星光高懸半百載。二零二零,適逢本地印刷上市企業星光集團踏進五十週年,印藝月刊有幸邀請到星光集團創辦人、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長林光如先生進行專訪,向讀者們回望集團五十載,訴說著集團是如何轉型升級,恣意飛揚在這創新之路上,期盼下一個五十年、一百年。 文.卓詠欣 / 圖.由受訪者提供 年幼獨闖香港 不單單是執字粒 近日,疫情持續升溫,專訪紛紛改以網上進行,星光集團創辦人、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長林光如先生雖佇立在古稀之年,從電腦熒幕亦能得見他精神矍鑠,話語鏗鏘有力,一臉慈眉善目地向我們談起集團這五十年的風風雨雨:「五十週年是一條不容易的道路,我們經過許多風風浪浪,也因經營環保而險破產,但也堅持下去。」星光集團有限公司是一間業務多元化,五十年風雨洗禮以來,突破印刷領域,開拓設計生產包裝、紙類精品、兒童書籍及多功能書籍等;近年更成立創立自家品牌Team Green等等,產品暢銷美國、英國、歐洲大陸、東南亞和大中華區,面向全世界。 林光如家鄉為廣東省梅州,十六歲獨闖香港,「印刷是城市中的重要一環,我60年代踏進香港,在親戚介紹下走到印刷廠打工,由學徒開始工作。」他從小就秉承客家人拼搏精神,後來自主學習廣東話和英文,不斷進步。老子的《道德經》曾言:「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我們往往跨出第一步,一步一步地走下去,就能取得成功,林光如亦然。1970年,他毅然辭去印刷廠工作,創辦星光印刷,由活版印刷開展業務;他莞爾微笑坦言:「一開始,多多少少也是為了生計而從事印刷行業,可是其實印刷業與文化息息相關,入行時候的『執字粒』,更需要我們記下中文和拼出英文字母,所以印刷與文化並沒有切割出來,能夠通過工作提早自己的文化修養。雖然我是一名印刷佬,但我非常熱愛古典音樂和書籍,或許與印刷有關係。」一晃眼,星光集團已五十週年,仍閃耀著夜空,「未來五十年,我也會手持著這個火把向前衝。」 永不改變 熱衷環保的心 成功的道路上,必然會碰上不少荊棘和泥潭。「在1996年,金融風暴後,加上公司的環保投資失誤,主要紙漿模塑業務投資太大,因此差點破產。後來,我們決定在那裡失敗,就在那裡站起來。」在環保議題風靡全球之時,如今星光憑著不放棄的精神,繼續發展環保事業,鑽研環保紙漿模塑技術,生產出種類多元化的紙漿模製品;他們的紙漿模製品以報紙及卡紙等回收紙品的纖維製成,具有非常高的可塑性,可製成飲品及食物托盤、碗碟、掀蓋式包裝盒、雞蛋盒、運輸用物料以及商店常用的貨品包裝物料等。「我相信大家也有保護環境的心。多年來,我們永遠不改變熱衷環保的心。雖然我們曾失敗,但並不是『見過鬼還不怕黑嗎?』反而要細看到底『鬼』是什麼!於是,我們品牌至今堅持運用環保材料,發展環保事業。」他神態泰然自若地說。 林光如帶領著星光集團走進可持續發展之路,重視環保,落實多項減排措施,包括優化包裝設計、選用環保物料及印刷工序,大幅降低印刷業務的碳足跡。五十年過去,他環保的心沒有黯淡,而更明亮;現在,星光集團所用物料中,逾60%獲FSC森林管理委員會認證,預計至2017年將集團使用FSC物料的比例提高至接近100%。或許有些人會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然而,林光如並沒有,卻直視恐懼,坦然面對挫折與失敗,從中學習。 突破傳統 創立自家品牌…
-
藝術家的腦海宛如廣闊的大海,想像力無遠弗屆,擾動著一陣陣的海浪;近年,隨著科技進步,印刷技術日新月異,數碼印刷亦迅速而穩健地發展。今期,我們專訪第31屆香港印製大獎數碼印刷(噴墨打印)家居用品冠軍和創意產品冠軍得獎者——康泓數碼圖像(香港)有限公司,向讀者們分享著作品「開枱」藝遊四方城-「開枱」樂活綠色城市、「我不是花瓶!」的創作歷程,細說數碼印刷與藝術結合的巧思。 文.卓詠欣 / 圖.卓詠欣、受訪者所提供 與藝術家聯乘 拓展新領域 第31屆香港印製大獎期盼為大家帶來令人歎為觀止的印製品,包羅萬有的數碼印刷結合著設計師的創意往往衝破觀者的想像疆界。康泓數碼圖像(香港)有限公司(下稱康泓)是次的「開枱」藝遊四方城-「開枱」樂活綠色城市獲得數碼印刷(噴墨打印)家居用品冠軍,而「我不是花瓶!」同樣獲得創意產品冠軍的獎項,成績斐然。康泓數碼成立於199 4年初期,專注廣告圖像製作逾2 5年之久。近來積極與不同設計師和藝術家聯乘,開拓新領域。「昔日,我們主要從事菲林沖印的廣告市場。2000年,整個行業進入數碼時代,我們也隨之改變,以數碼打印為專項服務,由康達專業沖印(香港)有限公司易名為『康泓數碼圖像(香港)有限公司』。這些年,除了噴畫,我們希望更多元化,與設計師協同合作、開拓創意產品和個性化的禮品。」康泓董事總經理李家淞娓娓道來康泓多年來的變更,期盼以創新的理念,在香港和海外以開拓一系列環保產品和禮品為試點。 暢遊綠色生活麻雀檯 成功的路途上不僅需要毅力,更需要勇於突破,打破固有的框框。康泓從不受限,這次「開枱」藝遊四方城「開枱」樂活綠色城市作品,與在港42年的一間具規範的傢俬生產商——「西德寶富麗(遠東)有限公司」合作,創作出集麻雀檯、桌遊、環保、家居用品於一身的作品;「開枱」的設計靈感繆斯來自傳統對「打麻雀」的地道俗稱。「這次得獎的產品其實是源自我們與麻雀承傳人暨插圖師Karen Aruba合作的一個品牌『藝遊四方城』。那時候,就思考麻雀能不能改變其固有賭博框架,就以健康教育為主的桌上遊戲,創造出一系列講述東、南、西、北,環遊世界的作品。後來,我們更與插圖師Rick y Wu和其品牌Pandahaluha合作『開枱』枱墊系列。」康泓項目顧問蕭琬璍(Connie)希望小朋友能夠通過這產品,即使在家除了認識新事物外,都能認識衣食住行的生活事情。 乍看之下,產品讓人誤以為是家居用品麻雀檯;細看,我們會發現這鮮明生動的插畫下,這並不是麻雀檯,而是桌遊。它描述著認識全球東南西北的標誌性建築物和文化形象、以及傳遞創意綠色生活的簡潔文字,例如:減少使用冷氣、拒食魚翅等等。康泓副總經理余詠文(Wendy)續說:「這樂活綠色城市系列目的運用『海、陸、空、太空』來吸引小朋友學習環保,利用飛行棋的形式教導他們如何愛惜地球。我們認為麻雀檯並非只是麻雀檯,而是同玩共樂一些健康的遊戲。」以全方位遊戲方式讓小朋友體驗創意綠色生活,思索永續的重要性。…
-
對印刷業而言,色彩是打印產品時的一個重要的部份,擁有完善的色彩管理系統,有助印刷企業保持色彩的準確性和一致性。透過這Q&A網上活動,解答使用者的疑問。 ----- 研討會: 日期︰2020年9月2日 (星期三) 時間︰下午 3 時至4 時 (約1小時) 語言︰普通話 ----- 報名表連結: https://forms.zohopublic.com/pnetformtechnology/form/QA202092/formperma/KOKMbEvH919ielIIxOrevGwaGiZzueoAlwEA3E7FTQg
-
對印刷業而言,色彩是打印產品時的一個重要的部份,擁有完善的色彩管理系統,有助印刷企業保持色彩的準確性和一致性。現透過這Q&A網上活動,研究其應用情況及解答使用者的疑問。 日期︰2020年8月5日 (星期三) 時間︰下午 3 時至4 時 (約1小時) 語言︰普通話 請即登記~~ (下為報名表連結) https://forms.zohopublic.com/pnetformtechnology/form/QA202085/formperma/J71UoZYkmZS0ObWdZ0U50k1rSR1NJ2PwN9Cx3jlFxU0
-
【VIP Event】印藝學會會員很榮幸獲邀!開放活動除了展示HP-latex R2000打印機 以及 HP-Stitch S500 Dye-sublimation打印機,還有介紹傳統廣告打印及布藝打印,如何把傳統技術轉型。 立即報名:https://forms.zohopublic.com/pnetformtechnology/form/VIPEvent1/formperma/EXrSfNZqcux0Kp_QTv2Ws4MAz8xKDygrh-jTYHUnXMs
-
香港寸金尺土,傢俬的功能百變靈活,其形狀、型態隨著空間而改變。一件傢俬有時候也蘊涵著許多的意義,設計師往往透過材質、外觀設計等訴說著一切。今期《印藝月刊》有幸邀請到專訪香港傢俬裝飾廠商總會主席梁勵女士進行專訪,向讀者們分享家具如何糅合著設計,更不遺餘力地發掘新晉的力量演繹出不一樣的創意意蘊。 文.卓詠欣 / 圖.由受訪者提供 以設計的力量 推動傢俬發展 梳化、餐桌、書櫃、茶几等等家具都習以為常地出現在我們生活中,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它們能是妙趣橫生的設計?香港傢俬裝飾廠商總會多年來,鼓勵設計融入在家具裡。香港傢俬裝飾廠商總會創辦於1955年,初期會員以香港的家具零售商爲主,後來不斷發展壯大,會員並擴闊至地板、玻璃、五金、墻紙等等的行業。「我們是香港傢俬業界中最悠久的總會,擁有60多年的歷史,共有300多名會員;我們會傳遞不同的資訊給會員們,爭取不少的福利,例如:為業界發聲、爭取不同優惠、在國內合辦展覽、國外考察等。另外,我們更是政府咨詢意見的渠道,例如:環保署、海關等。」香港傢俬裝飾廠商總會主席梁勵說著。 梁勵儀態端莊,訪問當日,熱情招呼筆者。她身兼多職,既身為紅十字會亨利道南會會長、香港童軍總會委員、香港工業專業評審局副主席、世界家具聯合會創會委員、香港工業總會(家具業協會委員)、中華廠商會傢俬裝飾行業委員召集人等等職務,更是西德寶富麗(遠東)有限公司的行政總監,營營役役與永不言敗地走在傢俬用品行業中。她提到父親當年從西德代理了寶富麗,「一畢業,1992年就進入這行業。我們寶富麗出售各類型的傢俬,例如床上用品、床褥、實木的傢俬等等。我們也會出產一些二次創作的東西,由於知道廠商通常會製造許多工業廢料,於是我們聯同設計師,希望將這些廢料成為有價值的產品,例如木制家居用品、手袋、銀包等的皮製用品,盡量做到不浪費的原則。」她多年來不僅推動著家具業的發展,還著重產品設計的價值,寬廣的胸懷容納年輕的新晉,重視青出於藍勝於藍,培育出許多年輕的設計師。 培育設計新銳 創意是很微妙的事情,它能夠超越界限,打破框框,互相碰撞之際,還會觸發出新的景象。一件家具,創意設計是不可或許的一部分。近年,香港傢俬裝飾廠商總會獲得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Create Hong Kong贊助舉辦了「Project HK-UK: Design、Artistr y…
-
現今,數碼科技發展迅速,我們以電子書閱讀著、以社交媒體交流著、以電子賀卡祝福著……漸漸仿佛淡忘紙張的存在,與紙有關的事物,例如印刷、雜誌、報章也被外界視為「夕陽行業」。然而,紙張不僅是傳遞文化和知識的媒介,還承載著我們的溫度和情感,是電子媒介無法取替的事物。印刷與紙張密不可分的關係是不容置疑的,今期《印藝月刊》專訪到造紙職人楊慧(Because Yeung),講述著紙張的故事與意義。 文.卓詠欣 / 圖.卓詠欣、受訪者提供 第一次造紙的怦然心動 紙張對你來說,代表著什麼意義?白如雪的紙張卻蘊涵難以言喻的觸感,對造紙職人楊慧(Because Yeung)來說亦然。她修讀平面設計,畢業後,順理成章地走進設計公司成為設計師;然而,楊慧毅然辭去工作,於2016年成立水木研社(Somoodstudio),踏上手造紙的路上,迸發著紙的力量。三年多過去,楊慧造紙的事業發展漸上軌道,筆者訪問當天,工作室也搬遷至觀塘。 楊慧與紙有著不解之緣。「從小到大,我們經常接觸到紙張和書;直到就讀設計學位的時候,有一份功課是要慶祝學校十週年,當時也非常迷惘,會思考著學校十週年可以用什麼來表達?適逢學校是由市區搬到較鄉郊的地方,我就思索學校校址搬遷對我來說有什麼感覺。我用了一天的時間留在新校址,拍拍照,感受著周圍的環境。還記得,學校的新校址是面向著大海,許多樹木包圍著,更能容易在樓梯間見到昆蟲的爬走。於是,想透過自然方式、比較原始的紙張去展現學校由市區變為郊區的轉變。」想法浮現在腦海中,行動卻踱步不前,開首,楊慧也無從入手,只希望能在市面上能蒐集到較原始的紙材。「誰知我在市面上卻找不到心儀的紙張,唯有自己看著網上的教學製作手造紙,這就開始了我第一次的手造紙。」當年的功課還懸掛在工作室的墻身,眼看作品,樹枝在啡色的手造紙上拼成英文字母;乍看下,或許會覺得簡單,然蘊涵著楊慧對學校的情感和第一次造紙的怦然心動之感。 「造紙的過程就像在冥想一樣」 後來,造紙成為她的興趣。舊校開放日的工作坊更讓楊慧洐生出創造品牌的念頭,於是就在佐敦成立手造紙品牌——水木研社(Somoodstudio)。她坦言:「我非常清楚自己的性格,若不被逼迫到絕路,自己是不會行動的。那時候認為如果再留後路給自己,就會嘗試不了新的東西。」創業的人都是勇敢的冒險者,楊慧並不遲疑地開展個人事業生涯,「首先由參與市集開始,慢慢拓展到結婚的喜柬。我的宣傳模式也是依靠著『口傳口』,有第一單、第二單、第三單……,現在的客戶也有商業的客戶定制紙張,例如:酒店的餐廳菜單。」除此之外,楊慧還會開辦手造紙的工作坊,把手造紙慢慢帶進日常。 我們常說人生只得一次,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造紙帶給楊慧一份愉悅和獨特感。然而,漫漫的人生歷程裡,總會遇到困惑不已,停滯不前,「有一段時間會覺得遇上瓶頸,由於造紙工作重覆性高,深覺自己很像女工,會思考為何自己做這件事?為何會開始不再享受這件事?以前,我認為你喜歡這件事,所以你就做這件事。後來,發現自己沒有真正享受造紙此過程,變得像『趕貨』的心態。現在,心理會有調整,領悟到如果你要做這件事,就要專心地做,變得是享受。」她停頓了一回,雙眉緊蹙慢慢舒展起來接著說:「造紙就像冥想的過程,完成後,心情變得平靜」。我們總是匆匆忙忙地面對生活,造紙會讓時間停頓下來,就如她提到:「水和木是紙的基本,透過水的帶領令植物纖維重組結合,慢慢成就一張有個性的紙。這一種慢,帶著觀察和感受;觀察紙匠的熱誠,感受記錄的真實。」 當造紙不再僅是興趣而已,而是貫徹人生的事業,楊慧不斷學習,不斷地汲取新技能,以增進自己造紙的技術。她坦言品牌開始以上網自學為主,「經過朋友認識了台灣造紙師傅,於是便到台中造紙廠學習了三天傳統造紙的方法。嚴格來說,我們以一天時間來學習技術的部分,餘下時間就不停地以身體的慣性,記錄著造紙的細節。回到香港後,造紙的質素明顯有所改變,明白到紙張和纖維長短有關係,紙張變得不太容易爛。」她隨即指向右邊的植物說:「這樹苗是構樹,古代留下來的造紙的植物。在台灣學習的時候,了解到樹木裡面的纖維是造紙的原材料,是古人的智慧,發現可抽取樹皮內的纖維造紙。」問到楊慧最喜歡造紙哪一個步驟,「我最喜歡『撈紙』這一步,覺得這過程有許多變化。講求技巧,也富有多變性,並不是死板的過程。」造紙,或者工序不斷重覆,楊慧能發掘到當中微妙的韻味。 牛奶盒造紙 盡顯綠色環保…
-
編者按: 「香港印製大獎」歷史悠久,為全港最具規模及反映本港出版、印刷技術及設計的比賽,今年已走到第31屆;鑒於新型冠狀病毒迅速在全球擴散和響應香港特區政府呼籲,大會早前決定取消了原定2020年4月6日舉行的「第31屆香港印製大獎」的頒獎典禮。然而,雨後終會天晴,疫情會散去,停頓的世界也會再次繁華喧鬧起來。此刻,我們《印藝月刊》以「第31屆香港印製大獎」專訪系列走訪各得獎者、得獎公司和機構,一窺當中印刷、設計、出版聯繫,如何演繹出香港創意和印製的力量。
-
G7印刷校正方法推出已14年,考獲G7認可企業有數千家,在實際應用時是否達到G7的規範呢?我們將會在這講座中一一探討。 研討會詳情: 日期:2020年6月3日(星期三) 時間:下午3時至3時30分(約30分鐘) 語言:普通話 講者:鍾錦榮先生 以下是登記連結: https://forms.zohopublic.com/pnetformtechnology/form/registration/formperma/zG6k8qUvwF0wCe7JSqQEWday31n7eIR4KfgbmcTfX8A 如有問題,歡迎致電:852 2856 9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