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說到膾炙人口的品牌,你腦海裡會浮現起什麼?品牌是一種名稱、標記、符號等等,它能識別某產品或服務,亦滿足著我們功能性、情感性、與象徵性價值需求。我們都不能否認建立與經營品牌的重要性,這一期《印藝學會月刊》很榮幸專訪到香港品牌發展局主席黃家和先生,與我們侃侃而談品牌的影響力、弘揚香港原創精神的歷程,更一同探索品牌的意義。 文.卓詠欣 / 圖.由受訪者提供 推動「建品牌、創名牌」 我們佇立在急速轉變的時代中,品牌的樹立無疑遇到始料不及的挑戰,而品牌策略仿佛成為企業賴以維持競爭力的不二法門。然而,在這品牌時代下,香港品牌發展局(下稱品牌局)由此亮眼誕生。品牌局是由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廠商會)在2005年牽頭成立的非牟利機構,旨在以「市場主導,政府協助,社會支持」的模式打造香港品牌發展的領航旗艦。「早期,我們留意到香港中小型的企業在品牌推廣方面,不是那麼多經驗,裡面卻有許多優秀的傳統企業,因而希望可以透過品牌局幫助到他們建立品牌,繼而推動業務上的發展。」香港品牌發展局主席黃家和向我們娓娓道來,品牌局往往通過許多途徑協助香港中小型的企業,例如:舉辦品牌研討會與課程、展覽與推廣,促進大家互相之間的認識,了解到企業創建品牌的重要性,讓企業發展更如虎添翼。 品牌是什麼?有人認為是產品和服務的象徵、有人則覺得是一種經營理念、更會有人把品牌擬人化,蘊涵著獨特的形象、個性和風格。「這個問題殊不簡單,難以三言兩語說清,品牌包含很多東西,產品品牌和企業品牌也有所不同。」黃家和擰擰眉毛,隨後氣定神間釐清品牌的概念:「首先,簡單為一個名字,而要思考如何讓別人知道這個名字?無論這名字是好或是壞,也能稱為『品牌』。品牌不一定是要很厲害,可以是很差,但卻吸引到別人注意,在形象上和概念上讓人記起。」無可否認,品牌為錯綜複雜的象徵,對每一個人來說也有著不同的意義,「昔日簡單的設計、顏色、平面和線條等等,就能告訴別人此品牌有什麼;但現在就很複雜,最重要是思索品牌的對象是誰,不同的群體看不同的東西的結果也不同。我畢業於明尼蘇達大學攻讀心理學及藝術系,在心理學中,就算一個圈圈也能代表很多東西,例如:當人肌餓的時候,就認為這圈圈是麵包。」誠然,品牌一詞看似淺白和易懂,卻又曖昧不清,對不同人、不同場所和不同時間有著不同的意蘊,從中宛如浩瀚的大海,無邊無際。 「奶茶對我來說是一個情意結」 品牌局致力提高香港品牌和產品的知名度,發揮香港原創精神,黃家和亦然。他多年來身體力行發揚和傳承港式奶茶文化,在2009年創立「金茶王」品牌,於2014年更成功申請「港式奶茶」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意義非凡;他身兼多職,精神抖擻,擔任金百加集團主席、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香港食品及飲品行業總會主席、香港咖啡紅茶協會主席等等,更是多間茶餐廳的茶葉供應商。我們或許會困惑為何他對奶茶有一份執著,然而,他莞爾微笑回答道:「奶茶對我來說是一個情意結。父親於1932年創立捷榮辦館(捷榮咖啡的前身),上一代經營著咖啡、紅茶。自少,咖啡豆、茶葉便是我兒時的玩具,猶記得在咖啡山、茶葉山爬上趴下;後來,到北美洲唸書及居住了一段頗長的時間,發現北美洲唐人聚居的地方也有茶餐廳,奶茶對一些移民外國人士是一個心靈的慰藉。」他深明食物連接的不單單是味覺感官,還有地方、回憶,正如,法國小說家馬塞爾·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在《追憶似水年華》(A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中吃了一口小瑪德萊娜蛋糕,過往的回憶就徐徐湧現出來。…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