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是纏繞在手中的藝術—專訪深圳潘虎設計實驗室

Posted by editor 文字: 香港印藝學會 圖片: 香港印藝學會及受訪者提供 30/05/2024 0 Comment(s) 「香港印製大獎」訪問系列,第三十四屆香港印製大獎,

國際數碼企業聯盟印製大獎
包裝印刷【紙品 / 合成包裝品】金獎

包裝是纏繞在手中的藝術
專訪深圳潘虎設計實驗室

眼光是身為設計師的首要觸覺,一個好的包裝設計,設計師必須要把眼下商品理念徹底並很清楚地表現出來,可惜的是時下很多顧客甚少願意花點時間聆聽整個品牌背後所蘊藏的歷史故事。然而《宏濟堂安宮牛黃丸》結合了傳統中國裝飾工藝和現代印刷技術,其設計概念出自於深圳市潘虎設計實驗室,如斯嶄新的包裝設計,扭轉了中藥保健產品在銷售市場上的舊有印象,更藉此首度參與第34屆香港印製大獎,一舉拿下國際數碼企業聯盟印製大獎:包裝印刷【紙品 /合成包裝品】 金獎。

在今期訪問裡,從事產品及包裝為主要內容的設計應用研究和實踐28年,潘虎設計實驗室首席設計師潘虎先生(Tiger Pan,下稱潘總)分享更多《宏濟堂安宮牛黃丸》的設計靈感來源及其包裝特色,同時也少不了潘總分享他自身薈萃至今的一套獨門的設計學問。

“包裝設計落了地,才算完成作業...”

潘虎始終堅信產品是設計價值的最好表達。他於2012年成立潘虎設計實驗室,一間小而美的設計工作室,多年來一直在國內和海外設計業界夙負盛名,合作客戶包括:聯合國、阿里巴巴、寶格麗、百威、青島啤酒、寶潔、華潤、蒙牛、飛鶴、瑞幸、中國郵政、中糧等中外著名品牌。「每年都會誕生出各種各樣的創作,我們的作品其實非常務實,主要是針對於市場售賣層面,甚少做有關『概念』的產品,每一個由我們設計的產品基本上都拿過一些獎項,對於設計師/ 企業來說,獎項是其中一個指標。現在深圳各行業之間的工作溝通配套上已經很成熟了,我們跟不少高品質的印刷企業保持著非常良好關係。去年是我們首次參加第34屆香港印製大獎,一個本來我們以為這是只涉及印刷技術的業界比賽,與設計隔了一些距離。」

對於香港印製大獎,潘總很早注意到這個印刷界每年的盛大動態,「我們身邊很多朋友過去都曾經參加過這個比賽,設計師在關注設計前端創意的同時,也需要關注後端印刷技術的媒介。這次香港印製大賽的嘗試取得了金獎的成績,也從一方面肯定了我們的設計在包裝印刷工藝和產品實物落地的努力和成就,包裝設計就像做課題,能洞察用戶需求,並以最優解落地,説明產品在市場上取得勝利,才是關鍵。」潘總如此說道。

復古與現代工藝的再現:《宏濟堂安宮牛黃丸》

很多人知曉宏濟堂在國內非常知名的藥廠老品牌,主打銷售中藥的保健產品,潘虎設計團隊思慮如何通過包裝設計,撩撥那些客戶的心弦,在同一件事物上產生共鳴,很自然吸引他 / 她們對眼前商品 / 品牌的關注。

乍看《宏濟堂安宮牛黃丸》的產品外觀,任何人第一時間無不被它的『紅』吸引眼球,套盒的外層部分在材質上採用了壓紋特種紙,配上金屬增壓片,每當揭開禮盒時,包裹著「牛黃丸」的六邊形盒子雙雙對對像是精巧細緻的文物,表面結構採用絲印燙金,絲印折光以及沖孔模切等方法模擬雕漆般印刻上鮮紅的牡丹花圖案,盛放眼前,格外給人一份莊重的、質樸的優雅感。《宏濟堂安宮牛黃丸》有別於以往保健產品的既定印象,一眾使用者透過其中包裝結構與印刷技術、視覺效果的有機結合,從而體驗到它不單單是一個修復生命力、獨特可持續的商品包裝設計,而且更能傳遞出復古工藝和現代印刷相映成趣的劃時代意義,別開生面。

"它最早期的設計靈感,來自於一個稱為『紅雕漆』或『剔紅』的漆器,這個玩意屬於一種中國傳統古老工藝,工序比較挺複雜的,讓我震撼的不是它的工藝步驟,而是從平面上塑造出『脫離平面』的視覺衝擊。"

在某次機緣巧合下,潘總偶然發現『剔紅』,它是一種中國傳統裝飾漆藝,主要用以裝飾各種器物表面如器皿、金屬、玉石和木材等材質上刻畫圖案,後在胎骨上再反復不斷髹塗一層又一層紅漆,讓雕飾圖案更具彰顯『精細』效果。『剔紅』源遠流長,橫跨數千年發展,明清之盛,據說清代乾隆帝酷愛古玩,當中曾經題寫幾十首詠雕漆詩。單靠文字粗略描述,也能窺探其繁複工序,同時印證了過去雕匠擁技藝高超,以及時刻追求『美』的匠人精神。「任何工藝無論大小、尺度各個方面上只要應用得非常巧妙,它一定會散發出自身魔力。」潘總直覺認為『剔紅』與中藥兩者本身是密不可分的,第一時間便要考慮現代技術能不能將摹擬它,因為現在很難去找正統雕漆工匠,同一時間能不能保證維持原本視覺效果,特別是具象徵性的『紅』,在這些層面上潘虎設計團隊確實花點一些功夫,製成品於此誕生出來了。

潘虎的設計學問

讀到這裡,或許很多讀者有一個疑問懸置心裡,潘虎設計實驗室不同於一般設計企業命名方式,卻為何以『實驗室』自居?「從公司性質來說,任何產品原則上不容許錯誤,反倒實驗室可以擁有更多實驗和先鋒性的東西,意味著即使在過程中發生些微偏差,也是被默許的,這才是做設計的最大原動力,驅動著我們繼續發掘和摸索更多前所未有的可能性。」潘總解釋道。

除了上文提及的宏濟堂之外,潘虎設計實驗室合作了不少超級大牌,聲譽一直在行內鏗鏘有聲,潘總認為這跟他們工作室的風氣有很大關係,以潘總為核心的單核原創,手下設計師只需要幫助潘總執行、跟進創作以外的行政事務。潘總指出「這種工作分配方式,讓我可以有更多時間專注在與設計有關的創作內。」

疫症時代只是稍稍遠離一年不多的時間,各行各業尚未走出陰霾,潘總卻沒有因應疫情而停下腳步,在北京清華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又去了英國倫敦當了交換生,一晃就晃了三個月。這趟旅程不僅僅適度調整自己,還能啟發了我思考甚麼對設計是最重要的?其實眼睛才是最重要的。」潘總笑著說。

每逢新技術滲透各自身處的行業裡,尤其是減省工序,眾多人即時反應很大可能會懼怕它,就像AI人工智慧一樣,潘總反而抱持相反看法,「我覺得創作性的東西,或作概念(Idea)的東西,在未來會因應AI變得更有價值的。它的替代性其實告訴我們(設計師)的是可能性,但是我們應該也要保持一定警覺性,所有新技術都有一種共性的特點,只要你適當地運用它,它一定會煥發出自身魅力,反之就是『惡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