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購物車內沒有商品!
近期AI(人工智能)繪圖蔚然成風,儘管目前未能完全取代創作者,不過值得深慮的是,全球科技時代一日千里,創意產業不時以善變應萬變,技術的創新可以令到行業式微,當下問題是,本地設計師可以如何做、怎樣做?
適逢香港設計師協會(Hong Kong Designers Association)50周年誌慶,以及新一屆執委會誕生,今期《香港印藝月刊》封面人物故事,榮幸邀請了香港設計師協會木下無為(Mui K inoshit a,下稱Mui)女士接受專訪,細說香港設計師協會由創立至今的傳承及變革,同時藉以身兼設計師的親身體驗,向讀者分享設計業在科技逐漸主導的市場裡的轉型趨向。
▲ 今屆香港設計師協會各個大型項目, 除了本身的目標,還連同附帶了吸納會員的任務。
半世紀以來首位女主席
過去,香港設計師協會主要致力於舉辦環球設計大獎,然而當時本地設計師缺乏政府的支持。為了改善這種情況,香港設計師協會聯同其他設計機構向政府建議成立香港設計中心。在2001年,香港設計中心成立了,並獲得政府支持和資助,為本地的設計師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機會去發展自己的事業,提升香港作為亞洲設計之都的國際知名度。後來,在2009年,政府成立了「創意香港」來進一步支援本地創意產業的發展。因此,香港設計師協會在歷年來不僅推動了設計界的發展,也促使政府撥更多資源和支持到創意工業,這也是「創意香港」誕生起源的因由之一。協會的前主席們為本地設計師付出了很多努力和貢獻,讓他們可以在專業的領域發揮所長,提升香港的設計專業水平。現在,作為新一屆主席的Mui,希望能夠延續這一精神,推動協會未來的發展策略,為本地設計師提供更多的支援和機會。
▲在50周年誌慶, Mui同時成為香港設計師協會首位女性主席
▼ 環球設計大獎有50年歷史,一直是香港設計師協會傳統推動設計業的發展項目,歷屆環球設計大獎孕育出不少本地及國際知名的優秀設計師
Mui於2012年加入香港設計師協會,成為執行委員會其中一員。由於她在協會工作已經十年有餘,對協會的架構非常熟悉,這也成為她勝任主席職位的其中一個充分條件。Mui笑言她並未想過成為主席,但出自於熱誠及真心渴望本地設計界團結一致、設計業開枝散葉,最終在多位前主席的親力支持下,她決定承擔香港設計師協會主席的重責大任。今次的任命也恰巧成為了香港設計師協會的第一位女性主席。
在加入協會初期,Mui回想起以前不同專業設計組織之間的界線比較含糊,對於香港設計師協會的角色尚未明確,例如與香港設計中心在行內所扮演的角色有何差異,以及與其他專業協會的定位如何不同。實際上,早在十多年前參選第三屆香港青年設計才俊獎(DFA Hong Kong Youth Design Talent Award)時,Mui的獲獎感言便是團結本地不同設計界別的想法,這個想法源自於她留學歸來後的願景。在接下來的十年中,Mui在服務協會的過程中了解到香港設計師協會在不同專業設計協會之間的優勢,並希望帶領協會一個代表不同設計界別的角色,探索與實現讓協會與協會之間「互補」並讓業界「雙嬴」的方案。
▼ Mui代表香港設計師協會,出席國內及海外的經貿合作交流會,協助本地設計師與內地、國際企業促成合作、商機
從「深」到「闊」的發展模式
自上世紀70年代創會以來,香港設計師協會一直縱向發展,而主要會員大抵來自專業的設計師社群。回到2023年來,新舊交替,Mui認為協會的發展方針需適應時代潮流的轉變,但為了持續執行一套長遠發展政策前,先要重組執委會架構。
既往,香港設計師協會執委會每兩年換屆,Mui指只有兩年任期的執委會對協會發展的成效不大,任何推行的新政策很有可能見成效前便夭折,甚或後繼的委員無所適從,以致當年政策及其理念青黃不接。在上屆主席葉憬翰(Karr Yip)先生時期,主席已經可以連任一次,即最多四年,Mui說大家早有共識,即使日後他(Karr)離任,來屆主席也可以無縫銜接,其後來者亦然,承傳了前任
主席所訂立的方向與目標,繼續發展進發。
現時執行委員會分為五個理事會,包括「設計社區委員會」(Design Community Council)、「設計 x 科技委員會」(Design x Tech Council)、「獎項及展覽委員會」(Award & Exhibition Council)、「設計教育委員會」(Design Education Council)、「設計營商委員會」(Design in Business Council),分別從會員福利、科技融合、商界合作、啟發年輕人、及以全新商業模式創業等廣泛層面,將以聚焦於不同項目(project)的方向,進一步擴展由「深」而「闊」的發展模式。
▼ 香港設計師協會現時理事會及會員的架構
專業設計師的收編及育成計劃
香港設計師協會現時有超過1000名會員,Mui計劃協會未來可以壯大至過以萬計的會員數目,如在透過協會所舉辦的多個比賽、展覽及商業配對項目、與多間大專院校合作等,吸納不只專業設計師,還有在學、初入行的年輕設計師。會員數目的多寡,將會影響協會以後的項目構想及其成效。因此,Mu i首次創立「設計社區委員會(Design Communit y Council),專責處理會員事務,不僅制定一些吸引新會員加入的政策,而且需與另外四個理事會有緊密聯繫,從中搜羅其他未入會的設計師、很少接觸到的新興行業設計師,將他/她們變為協會會員,譬如從事AI的設計公司、「元宇宙」公司(Metaverse agency)的設計師等。為便利登
記,香港設計師協會設有手機應用程式「HK DA」App,讓有意加入的本地或海外設計師、公眾人士或商業機構可以隨時隨地成為專業、本地、海外及學生會員等。
▲ 香港設計師協會現時致力在小、中學及大專院校推動設計教育。
▼「HKDA」App,不但將入會程序化繁為簡,而且時刻會員與協會保持聯繫,接收最新資訊
由創會舉辦以來,「環球設計大獎」參賽者主要來自本地及國內,如今Mui比較想進一步革新,邁向國際化,唯Mui並不是單純將本地設計師輸出全球市場,亦想吸引海外設計師輸入香港。與此同時,今年首次舉辦「最佳設計品牌大獎」(Brand Design Award s,下稱BDA),一方面兩個比賽能迅速吸納大量准會(Associate Member)及企業會員(Corporate Member)。另一方面Mui與「獎項及展覽委員會」(Award & Exhibition Council)的委員共識出BDA的五個評分準則:創新性、獨特性、美學價值、市場價值和可持續性,定為一個設計師心目中最佳品牌的指標。Mui透露多位知名的專業設計師擔任評審,並感到
意外地有很多優秀參賽作品,今屆BDA希望帶動設計師,乃至提高整個設計界對品牌設計要求的風氣。
另一項「設計師商務配對平台 DesignMatch」計劃,Mui稱倘若只有設計師之間互相接觸,確實很難迸出其他合作機會火花,而協會就以中介者身分,協助設計師跟不同行業人士進行配對、交流,從旁拓展他/她們在跨領域的人脈。當我們會員數目越多,代表了這個社群有不可忽視的力量及價值,而我們手上聚集更多人力資源,便更容易吸引更多會員及企業支持。若會員數目持續上升和專業範疇越廣泛時,那會否影響到協會的專業性?Mui表示不擔心,現時香港設計師協會的會員結構像是金字塔一樣的系統性,頂端仍然是專業會員(Profes sional Member),屬於少數精英中的精英,在協會橫向發展的過程,Mui依然重視其專業性,不會因會員的數量多少而變質。
▲ 第一屆「最佳設計品牌大獎」邀請多位知名的專業設計師擔任評審,務求選出設計師心目中最佳品牌
設計師不應該停留設計服務模式
在與上屆主席共同努力下,香港設計師協會開始與科學園合作,著手營辦「Design x Technology」項目。本來我和Karr各自有一間科技公司,起初獨自經營,沒有人在旁指導我們,之後當我們事後檢討時,為甚麼政府只把資源投放在「純創技創科公司」而非「設計X科技創科公司」,一間初創公司擁有具備創意的人是非常重要的,所以Mui認為設計師不應該停留產品設計,反而要尋求突破,從商業層面用設計思維構思如何經營一盤生意,這既是一個十分創意的商業模式,同時是「Design x Technology」成立目的。
一直以來,創科界受到重視及肯定,由政府興建於吐露港的科學園便是全港最大的創科生態圈,超過1200間初創公司聚集於此。Mui說大約5、6年前,在數年之內有過千間初創公司曾獲政府資助到外地考察、交流,而設計界則反之亦然,設計師完全沒有融資的概念,原因在於很多大家從未接受將創意思維帶進商業模式的訓練,當年我因在創科比賽獲勝,有機會進入科學園,親身體驗到這種訓練,而且在2019年,我所營運的公司曾從600多間初創公司手上,榮奪阿里巴巴的全球創業大獎總冠軍,現在我才能代表有意在初創界發展的設計師,與政府進行商談。Mui獨具慧眼,深諳現今設計師可以透過
善於於了解客戶的痛點、洞悉市場需求、建立獨特品牌理念的能力,以能創造出具利潤價值的商業模式,讓政府和投資者有信心投放更多資源於設計創科團隊身上。
一切只是變革的起點
在訪問短短一個半小時內,Mui詳細地訴說協會未來十年發展的藍圖,由內到外都規劃得鉅細無遺,就連設計界的未來出路,都具備令人佩服的宏觀視野。現在一切還只是起初階段,成效或許在十年過後才明顯出現,而Mui確信著傳承,縱使人不在協會,之前所建立的措施秉承了昔人當初改革信念,引領著一代又一代的後繼者向正確道路上前行。
▼過去2月,Mui代表香港設計師協會出席「深圳(福田)– 香港」經貿合作交流會,為本地設計師與內地企業打下合作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