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瑰寶 重現榆林窟 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敦煌—千載情緣的故事

Posted by editor 文字: 邱潔瑩 圖片: 邱潔瑩 23/09/2022 0 Comment(s) 設計藝術,

敦煌是沙漠中的大畫廊,牆上的博物館,承載着千百年歷史與文化,是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文化寶庫,洞窟內保存了美輪美奐的壁畫和栩栩如生的塑像,呈現出古代人民的精神和生活面貌,是譽滿天下的藝術聖地。

香港文化博物館即日起舉行「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敦煌—千載情緣的故事」展覽,是次是博物館第三度與敦煌研究院合作,展出約50件敦煌文物,涵蓋北魏至明朝,包括一級文物「彩繪大日如來佛鎏金銅頭像」、石窟壁畫、臨摹絹畫及榆林窟第25窟複製洞窟,結合歷史、藝術和科技的元素,讓敦煌文物「動」起來,帶領觀眾穿越古今,感受千年萬里以外的敦煌盛世。

▲ 為期3個月「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敦煌—千載情緣的故事」展覽正式展開。
(左起) 香港天籟敦煌樂團藝術統籌暨駐團作曲甘聖希先生、香港文化博物館館長(歷史)王家敏女士、香港文化博物館總館長盧秀麗女士、香港敦煌之友副主席李美賢女士


盧秀麗總館長︰「承繼前兩次敦煌展覽的成功,香港文化博物館第三度與敦煌研究院合作,展覽名為『敦煌 — 千載情緣的故事』,是以一個『情』字為主題,在敦煌的壁畫及經典上其實環繞了很多的『情』,例如尊天、敬地、愛人的豐富情感,在敦煌文化中,對淨土世界的嚮往,山水之間的描述,並人與人之間的情也是敦煌一個重要的主題,是次展覽運用多種策展的手法,期望帶出耳目一新的感覺。」

一級文物「彩繪大日如來佛鎏金銅頭像」
來自公元八、九世紀的「彩繪大日如來佛鎏金銅頭像」首次赴港展出,是今次展覽最為矚目的展品,巨大的佛像頭上工藝精湛的佛像,反映當時敦煌在吐蕃統治的時期,深受印度佛教及外來文化的影響,其藝術風格糅合吐蕃及中國的元素,經過中外不斷交融,展現了佛教藝術的發展歷史。

 一級文物「彩繪大日如來佛鎏金銅頭像」首次赴港展出,是今次展覽最為矚目的展品。

榆林窟第25窟(複製洞窟)
榆林窟是敦煌石窟的重要石窟群,其洞窟形式、展示內容和藝術風格與莫高窟相近,並稱為莫高窟的姊妹窟,當中更以第25窟內中唐時期的壁畫保存最為完整,亦是藝術水平最高,是次展覽將整個洞窟以及洞內精美絕倫的壁畫以1比1複製,並以高清數碼打印,將壁畫真實還原。
敦煌研究院特別研究員及香港敦煌之友副主席李美賢表示:「榆林窟第25窟為吐蕃統治敦煌時期的代表性洞窟,內裡展示最精美的壁畫、佛菩薩像及樂舞圖,最有名的是《彌勒下生經變圖》,是關於彌勒佛降生於塵世間,及未來彌勒世界太平盛世的種種美好景象,從經變圖中看到,當中有婚禮圖、剃度圖及老人入墓等人間萬象,反映出唐代最精彩的藝術元素。」洞窟內設有短片介紹及代表財富的「小白鼠」彩蛋位,四面壁畫亦有多個精品的故事內容,是不能錯過的重點展品之一。

 是次展覽將榆林窟第25窟以及洞內精美絕倫的壁畫以1比1複製,並以高清數碼打印,將壁畫真實還原。

「敦煌搜畫」投影隧道
敦煌的壁畫除了以佛教經典故事為主題外,更不乏豐富的人物元素及輝煌的歷史,展覽中設有「敦煌搜畫」的三重投影隧道,精選自6 0多個敦煌洞窟過百幅壁畫的精粹,劃分「萬象人間」、「佛陀的故事」及「功德無量」三個不同的主題,並以數碼時光隧道形式展示,走入隧道中,能飽覽多個精彩景象,增進觀眾對敦煌藝術之美的認識。

「敦煌搜畫」的三重投影隧道,精選自60多個敦煌洞窟過百幅壁畫的精粹,走入隧道中,能飽覽多個精彩景象。

儒釋融合《報父母恩重經變》
敦煌藏經洞出土的北宋絹畫「報父母恩重經變」是在儒釋融合背景的影響下出現,收藏於甘肅省博物館,是國內現存幅面較大的一幅絹畫。「報父母恩重經變」一共有15則連環故事圖講述人的一生,從母親十月懷胎到長大成人,其間父母養育孩子的全部過程,倡導眾人牢記父母養育之恩、恪守孝道。是次策展加入了不少藝術科技元素,並動用一個展廳配合多媒體展示,以沉浸式投影及數碼技術重新解讀「報父母恩重經變」,讓觀眾走進絹畫當中;展覽設有AR程式主題心意卡,觀眾可以掃瞄網頁的二維碼後,欣賞立體經變的動畫,以及當作心意卡送給摯愛的家人,傳情達意。


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敦煌—千載情緣的故事
地點︰ 香港新界沙田文林路一號一樓專題展覽館三、四及五
日期︰ 2022年8月24日 - 2022 年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