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志傳承 敢想敢創——專訪第34屆 香港印製大獎傑出成就大獎(印刷界) 鴻興印刷集團有限公司 執行主席 任澤明先生

Posted by editor 文字: 香港印藝學會 圖片: 香港印藝學會及受訪者提供 29/11/2023 0 Comment(s) 月刊,專訪文章,「香港印製大獎」訪問系列,第三十四屆香港印製大獎,

第34 屆香港印製大獎之「傑出成就大獎」回歸印刷界,由鴻興印刷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鴻興)執行主席任澤明先生(Matthew Yum,下稱Matthew)取得是次殊榮。鴻興和Matthew 多年來在行內成就不斷,蜚英騰茂,貴為業界翹楚,但其背後鮮為人知的奮鬥歷史,大家又知道多少呢?

本月號封面故事先拔頭籌,由Matthew為我們講述他與鴻興之間充滿傳奇色彩的印刷故事。

印刷「紅褲子」

▲ 1950年任昌洪先生創立了鴻興,當時公司規模只是一家小型印刷公司,位於中環些利街。

鴻興印刷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於1950年,由第一代任昌洪先生一手創辦,而擁有超過40年企業管理經驗的Matthew,笑指自己並非在1983年加入成為「印二代」,他自幼深受父親薰陶,早已與印刷結上因緣,他們兄弟姊妹每逢假期都會到工廠幫忙,經常接觸到跟印刷有關的工藝,「那時候我爸爸是小型印刷廠老闆,他為人勤奮、熱愛工作,就連週末的時候也會在公司待上半天,而兒時的我們亦會跟隨爸爸一起在廠裡忙活,到後來我們成長不少,體力充沛的時候就開始用托板車(俗稱唧車)幫忙搬運貨物,所以一直以來我和鴻興的關係都很緊密。」Matthew說道。

被問及為何長大後願意成為「印二代」,Matthew表示當年父親一直供養著七兄弟姊妹,可想而知家中經濟包袱都有相當重量,「我爸爸已經奮鬥了這麼多年,鴻興不僅擁有一個良好的家業基礎,還蘊含著爸爸一生努力和智慧在內,基本上那時我沒有太多其他想法,只想完成學業後,回到香港幫助打理生意,分擔他的工作重擔。」

Matthew續說,「在當時香港來說,鴻興是一間不錯的印刷廠,傳統廠家模式經營,從接收訂單,到開單計價、生產的整條商業產業鏈,全由一人包攬,他們沒有保存任何報價單記錄,每逢收到客戶來單,他們計算價錢過後,便很快跟對方口頭報價,待雙方確認無誤,就進行生產工作,事後只需跟老闆匯報價錢即可。然而,隨著生意規模日益擴大,系統化管理變得特別重要。」Matthew曾在加拿大留學,先後在多倫多大學獲取應用科學(工業工程)學士學位和工商管理(市場推廣與財務)碩士學位,隨後於1983年正式加入鴻興,負責集團整體管理工作,他認為如此絕佳機遇,倒不如在父親所建立的基礎下,更進一步拓展鴻興業務,四十年間從一間印製紙箱及消費品包裝盒的印刷公司,發展成為今時今日全球其中一家業務多元化、與時俱進的印刷企業巨摯。

▲ Matthew於2019年獲第七屆「中華印製大奬」之「中華印刷傑出人物奬」。此印製大奬由中、港、台、澳印刷業商會聯合主辦,是兩岸四地印刷行業傳承文化、交流互鑒的重要活動。當年該獎項最後選出了7 名「傑出人物」,而任先生是唯一獲此殊榮的香港企業家。

"鴻興的核心生意固然是印刷生產,但是可以怎樣充分利用生產能力投放多一點資源在其他方面的發展"

鴻興的工廠和辦事處迄今遍及世界全球各地,業務漸趨多元化。從上世紀50至70年代先後經營摺盒及紙張印製服務、製造瓦楞紙箱和投入紙張貿易,後來到了90年代期間,分別集中在中山、深圳、無錫和鶴山等內地城市設廠,形成生產基地圈,除了生產包裝產品以外,還開始印製兒童圖書,而香港便成為集團總部。至於海外辦公室,多半集中在歐洲如英國、法國、德國、比荷盧與斯堪的納維亞,美國和南美州等等。在2019年,鴻興更開始在東南亞地區如越南建廠,現在已投入生產工作有數年,多間工廠亦獲得多項G7認證,如ISO9001、ISO14001,以及其他如FSC、IETP、BRCGS等國際認證。「現在有很多越南的大學生都在中國讀書,可以用普通話溝通,目前發展前景都是良好的。」Matthew 補充道。

▲ 鴻興在中國無錫市及越南的印刷廠房

倘若鴻興一直繼續走向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代工服務的單向業務發展,廠商只需接收客戶的產品設計進行組裝和大量生產,Matthew認為這是一場沒結果的追逐,「即使工廠規模越做越大,增多了一間廠房,生產容量(capacity)比以前更多一些,我們始終都是幫客人做加工。如果我們跟客人談生意的話,當對方願意增加訂單數目,同時也要求我們提供折扣。」印刷生產商不但在商業交易中處於被動,而且只會徒增日後被業界淘汰的可能性。

中國和香港兩地市場各有不同,從地域上來說,後者本身很小,很難進一步擴充業務,而前者相對較大,因此如果不是專門製造很特別的產品,便只剩下出口至國內、海外地區的唯一選擇。Matthew續指,「你會發現不少工廠有很多不同的印刷機器和設備配套,看似包羅萬有,很多都懂得做,但不是做得很專業。若認為只懂得生產包裝盒就足夠,香港卻沒有這樣市場需求。所以香港印刷廠需視乎空間來發展,哪裡有空間,我們便跟著那裡走。鴻興也是如此,從以前主要是OEM,慢慢在這裡加一些,在那裡添一些,這並不是一個可持續的發展模式,所以我們再專注發展自家品牌的產品,加多一些創意在內。」

▲ 訪問當日,Matthew親自為我們介紹鴻興近年來設計的自家產品。(左起)Matthew、印藝月刊編務小組副總監譚潔楹和本會名譽主席葉偉慈。

▲ 兒童英文故事書“MARS EXPEDITION” 的設計善用不同配件與紙張、色彩光影效果,增加小朋友閱讀趣味性。

鴻興現時仍在摸索階段,Matthew表示希望自家產品接觸到作為整個產品供應鏈最高層的消費者,「過去我們的設計轉賣給經銷商、零售商後,之後起碼經過幾層才到消費者,不過得益我們未必一定有,就算有,也是屬於客戶的,銷售產品價格依然受制於商家,我們心裡會有一點不甘。所以我們這幾年在比較靠前一點的消費市場發展,目前還沒取得成功。譬如說今年上半年,我們收購了Active MindsLtd,它們在香港約有十間書店,專賣兒童圖書,也透過百貨公司或時尚精品店作零售。另一方面,我們也到學校舉辦書展,甚至專門為學校設計有關STE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的課程,除了出售商品,還提供增值服務。今年也是我們第三年舉辦校際AI機械車比賽,也是首屆將賽事在港澳兩地舉行,希望日後規模可延伸至大灣區。」

一場火災的教訓和啟示

鴻興在香港紮根超過大半個世紀,但發展絕非一帆風順,難免經歷了不少大大小小的高低起伏, Matthew生命中過去數次偌大教訓,猶如昨日發生般銘記於心,其中一個便是1984年位於田灣工廈的火災。

「那年我們廠房設於田灣,同一幢工廈上下都有其他工廠,鴻興也發展得相當不錯。有天大廈發生火災,那是一宗香港歷史上最長時間的工廈火災,燒了很多樓層,我們所有印刷設備和貨倉貯藏的紙張被水浸濕了,雖然沒有燒毀辦公室,但整幢大廈被圍封了,電力被中斷供應,全部客戶的菲林膠片都不能搬走,無奈工廠只好停止生產。待大廈的消防設備及電力系統完成重新規劃後,一個月的停工,對印刷廠來說,今次火災所造成的傷害甚深;對我來說,確實是一個很大衝擊。」Matthew 憶述。

儘管公司蒙受很大損失,任昌洪先生身為領導,從不忘關懷每一位員工,當下仍繼續支薪,並叫他 / 她們先回家靜待消息,但很多職員對鴻興抱懷一顆忠誠之心,每天親身到達現場了解最新情況,Matthew非常感恩每位員工的耐心等候和對鴻興的信任。

一場火災後,大廈重修,「那時的教訓讓我學習到的是,第一時間就盡力去做,不要輕易放棄。在當時我們立場來看,其實都尚算可以,因為我們可以用平價收購其他樓層,所以繼續在這裡做,有人認為這是火燒旺地。」Matthew笑著說。到了後來,鴻興的廠房和辦公室申請搬至大埔工業邨,Matthew認為得失從來都是自己負責,無論成績如何,起碼我們可操控的地方比較多。「我爸爸經常跟我們說:『吃不窮,穿不窮,不會打算一世窮』,所有事重覆做多幾次都不要緊,最重要你懂得如何思考如何規劃,千萬不要只見得失後卻步。」

鴻興的第三代傳承

鴻興現在來到「印三代」,Matthew膝下有三名兒女各有所長,大兒子Christopher從事商務工作,二兒子Nicholas喜歡產品設計,而女兒Stephanie負責處理海外重點客戶的業務,他們仨從各個方面一起合作協助公司發展,對於兒女參與鴻興事務,Matthew表示他們各自在海外留學時,或在畢業後投身社會,都是按照個人興趣在不同行業範疇學習和工作。Matthew笑言跟下一代一樣,畢業後頭幾年自己也不清楚出路去向,或許因為不投入,後來都是慢慢摸著石頭過河,才回到鴻興加入家業生意。

▲ 任先生的三名兒女皆效力於鴻興,為集團引入新思維,開創新業務模式,為業界稱頌。(左起)長子任加信Chirstopher、三女任加怡Stephanie、任先生及次子任加恒Nicholas。

Matthew認為身教和提供機會是很重要的,可以讓三兄妹提早認識鴻興的運作,以及印刷行業目前景況,「每年德國法蘭克福書展、意大利博洛尼亞童書展覽會期間,恰巧碰上我兒女休長假期的時候,他/ 她們便跟我一起見識,或者會見客人,至少了解多一點業務,又可以結識一下客人。如果待他 / 她們讀完大學後才回來幫忙,反而需要更長時間適應印刷行業,難與業內人士溝通。」

▲ Matthew與永經堂印刷集團的任家寶女士及和宏亞傳訊集團的劉文邦先生攜手參與分享會,討論在印刷和出版行業中面對不確定性時的長期成功策略。

今日印刷行業普遍出現青黃不接現象,Matthew曾在2022年出席由香港印刷業商會舉辦的「印刷傳承與創新」論壇,不僅以「印刷傳承」為題發表專題演講,而且偕同長子Christopher參與討論環節,與同業分享經驗心得。Matthew深知疫情這幾年,印刷同業都艱難地生存,很希望印刷業都可以持續做下去。

▲ 鴻興業務遍佈世界各地。此照片攝於2023年10月德國法蘭克福書展,Matthew(左四)與全球夥伴聚首一堂,商討業務發展方向。

"印刷術的發明令文化得以廣傳,讓知識更為普及。它對社會及文化產業發展具有實質建設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