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藝『扭計骰』 ——專訪綠藝(海外)制作

Posted by editor 文字: 香港印藝學會及受訪者提供 圖片: 香港印藝學會及受訪者提供 26/02/2024 0 Comment(s) 「香港印製大獎」訪問系列,第三十四屆香港印製大獎,

「可持續發展企業產品大獎」金獎
「國際數碼企業聯盟印製大獎:創意產品」金獎

綠藝『扭計骰』 ——專訪綠藝(海外)制作

ESG早早於全球各行各業、社會各個層面大行其道,適逢第34屆香港印製大獎「打鐵趁熱」,新增的「可持續發展企業產品大獎」(ESG Product Award)迎來了首屆金獎得獎作品——《觸感扭計骰》,無論在環保層面,抑或大灣區產品方面,不僅設計意念出類拔萃,而且深受中港兩地印刷業界行家的青睞和借鑑,真正將本地製造的環保產品帶進大灣區內。

如斯出色作品出於設計師温政文先生(Ray Wan)設計,當然也少不了帶領他們的綠藝(海外)制作創辦人、董事長和營銷總監(Market Director)蔡榮照先生(Dicky Choy)。Dicky在今期訪問除了訴說《觸感扭計骰》的背後故事、特色外,還分享他從入行以來環保印刷的自身經驗,以及他推動整個印刷界進步所付出的努力。

《觸感扭計骰》

當初Dicky沒預料有誕生《觸感扭計骰》這件產品的念頭,並一連奪得「可持續發展產品大獎」和「國際數碼企業聯盟印製大獎:創意產品」最高殊榮,偶爾與一間香港的社會企業聊天時,對方曾詢問Dicky可否設計一款的凸字扭計骰,可讓失明/ 弱視人士遊玩。Dicky指過去扭計骰的凸字是一層又一層油髹上去的,但欠缺層次感,今次《觸感扭計骰》由Ray Wan負責設計,利用綠藝現有的數碼噴墨打印技術,在扭計骰的六個面上用白色UV油墨作出多層打印,每一面都會有凸出的特別圖案、符號。

「第一次產品測試時,那些失明/ 弱視人士回饋表示其凸字效果並不顯著,所以到了第二次測試,我們決定印厚多一些,凸字就比上一次更為明顯。結果非常符合對方所提出的要求」Dicky說道。從沒打算在香港市場推出這款產品,「其實我當時不是用來賺錢,反而想測試一下市場反應,因為畢竟香港失明人士的市場並不大,銷售情況可想而知,我們更不是一間做產品的公司。」Dicky只是恰巧碰上第34屆香港印製大獎徵收作品,便順勢報名參與,結果出人意料。除獲獎以外,到現在Dicky從朋友身上打聽到《觸感扭計骰》的設計概念在大陸出現,雖然成品仍很粗糙,但他認為有這樣成果尚算不錯,取得不錯的市場迴響。

▲ 由綠藝(海外)制作 銷售總監(Sales Director)劉振聲先生(Sam Lau)代表公司上台領取兩項殊榮。

作為環保印刷專家的「可持續發展」信念

剛剛入行沒多久的Dicky在1981年創立了綠藝(海外)制作,「為甚麼公司起了這個『Green Production』名稱,我想那時候心態或多或少因為當時本地印刷業界仍未出現完整的、成熟的環保概念,頂多只有環境綠化。以當時來說,我想履行環保出自於個人心態,我個人已經很喜歡戶外活動,閒時接觸大自然,例如潛水、玩帆船等,我看見維多利亞港為什麼會那麼骯髒呢?那時候銅鑼灣避風塘附近有很多舊式住宅大廈,城市排污系統仍未完善,不少人將排污渠道接駁至最近污水渠,所以大部分廢水未經過市區傳送到污水處理系統,便排出大海造成嚴重污染。」Dicky解釋道。

至今40多年環保印刷經驗,Dicky都非常願意分享綠藝的環保措施,如何替公司實現「節流」的效益。Dicky指出,「當年綠藝仍在華南中心,租金相當昂貴,那時候公司需要購入一部傳統PS版沖版機,我看到英國代理的沖版機也有售賣水箱部件,有污水循環的功能,不需要接駁水喉,其實操作很簡單,拿一桶水倒滿,然後進行清洗,一個月更換一次水。以前我也有回收沖版的藥水,另外租借其他單位貯存,待每星期由環保署派人上來回收,現在一來我不用額外空間,二來不用接駁水管,水一直循環使用,從而節省排污費用。」Dicky笑言他們半年只倒了幾桶沖版藥水,環保署代表便跟他們說不用每星期上來,你們有需要時,才通知我們上來回收。

"其實環保不是特別意義的舉動,反而是節省資源的最佳途徑。"

後來,綠藝搬遷至柴灣,Dicky再將環保概念拓展到其他應用層面,從物料選購到辦公室設備,譬如公司的冷氣機會購買具備「一級能源效益」標籤、收集及賣出可回收的廢紙、鋅板,還擁有ISO50001碳中和解決方案、FSC™森林管理認證等。「環保就是節能和減排,一方面節省了能源,另一方面減少了排放。為甚麼你不想多一點,而且原來環保是可以讓公司再走得前一點的。我經常認為環保對自家公司在市場上有賣點(Selling Point)。」Dicky如是說。

坊間一般認為「S 」f o r「Social 」,其實「S 」也包「Sustainable」(可持續發展),Dicky 起初收購了一部活字印刷機,沒有" Sustainable " 的刻意想法,「活版印刷是一種古老印刷技術,其實它可以可持續發展下去,是一件很特別的事。剛好我請了一個師傅回來,他懂得操作活字印刷機,投資活字印刷也不是一筆大數目,而且讓他有份收入穩定的工作,這是雙贏。」Dicky 續說,「有不少朋友將婚宴請柬轉介我們用活字印刷機印刷,不過很遺憾的是,現時很少年輕人不願意學習操控這台機器,所以我常常跟年輕設計師說,如果你懂得操作這部機,可以當作一項專業技藝。」

印刷乜都關我事

每每『印刷乜都關我事』出現在Dicky的虛擬社群網絡時,相信認識Dicky的業界朋友看此不禁莞爾一笑。Dicky熱愛著印刷行業,追求技術品質進步的同時,亦不忘一眾前輩們辛苦耕耘,與同行在瞬息萬變的全球經濟狀況底下相互勉勵扶持、分享自身一套進步的法則和信念,持續提昇自己,漸漸也感染了身邊每一個行家。

「我加入印藝之前,心想著自己已經躲在工廠裡做了這麼多年,是時候不如看一看外邊究竟是甚麼世界,順便出去學習,增值一下自己。」Dicky如是說。他表示非常感恩香港印藝學會提供不少投身、貢獻業界的難得機會。Dicky笑言指自己並沒有那麼偉大,要做行業內的救世主,「有一班印刷界前輩在印藝,余(鴻建)Sir、葉偉慈(Derek)和吳競輝(John)他們幾位名譽主席很落力為這個行業付出,我為什麼自己不去嘗試一下呢?」如今位列名譽主席職銜的他,從加入印藝這段期間,一直擔任不少本地跟印刷行業有關的政府機構和非牟利諮詢組織公職,譬如職業訓練局人力資源小組召集人和印刷及出版業「過往資歷認可」工作委員會(策劃小組)成員、香港工業專業評審局執行委員、世界青年技能大賽香港區印刷及設計召集人和BNI(Business Network International),而今年年初Dicky亦被教育局委任為「印刷及出版業行業培訓諮詢委員會」成員,為香港印刷業界出謀獻策,與同行一起合作取代競爭,培養更多印刷、設計及出版業人才。「取諸社會,用於社會。很多人不願意將自己經驗分享出來,可能認為『教識徒弟無師傅』,變成了生意上的競爭對手」

提到最深刻為業界的工作,便是Dicky願意挺身幫助本地、亞洲地區印刷業界推動印刷的標準化一事,「第一次接觸了印刷標準化的時候,我就已經覺得這是我們印刷的未來。」Dicky回憶說道,「沒有這件事,我們很難在業內持續發展下去。儘管我加購了CTP(直接製版機,Computer To Plate),打稿出來的很乾淨,很漂亮,但始終顏色不太精準,又跟不上究竟有甚麼問題。後來我去上課學習印刷標準化,那時候香港還沒有G7 Master認證課程,我們都是用Excel資料表計算色彩標準數值,我心想這種方法是那麼繁複,一班夥計很難跟得上。所以當G7推出以後,我便馬上立刻參加。成為G7專家後,我不斷說服其他同行提升自身競爭力,不然只有惡性促銷。」越來越多香港、國內印刷企業或政府、學術機構聽取Dicky的引介,願意報讀G7課程,現在他們都很開心,一直繼續領先其他人。

在印藝之前,Dicky早早加入了BNI的生意引薦平台,「沒多久我就已經發現BNI除了幫助找尋商機外,其實最重要的是,學習到它整個平台的創立目的擺脫傳統商業競爭心態,反而主張『合作代替競爭』的商家思維。而我亦將這份Mindset的經驗分享給身邊朋友,他們隨後紛紛成為BNI的會員,繼而感染其他同行。」Dicky說。

▲ Dicky現為香港印藝學會名譽主席,仍繼續為業界付出一點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