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航海精神引領創科時代——專訪香港科技園主席查毅超博士

Posted by editor 文字: 受訪者提供 修訂‧香港印藝學會 圖片: 受訪者提供 02/07/2024 0 Comment(s) 月刊,專訪文章,

香港經濟多次轉型,每次更上層樓,創科人才輩出,在各行各業發揮專長。今次走訪了香港創科企業家之中,素有「磅秤大王」之稱的查毅超博士(Sunny),他從小對電腦科技已感興趣,多年來創新求變,亦身體力行,以自身經驗結合工業及創科的力量,成就不同項目的發展,開創香港創新科技的黃金時代。

Sunny自接手家族企業福田集團以來,通過數碼轉型,改革生產、研發新產品,接軌國際,不斷求變,終於擴展成跨國品牌。

在推動創科和新型工業化方面,身兼多項公職的Sunny,包括全國政協委員、特首顧問團成員、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主席(2018年至今)、香港工業總會主席(2021 至2023 年)、2023年獲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頒授銀紫荊星章勳銜(Silver Bauhinia Star, SBS),肯定他在香港推動創科的貢獻。與此同時,生成式AI 時代已然來臨,對於出版和設計,影響難以逆料,業界須與時並進,他與各界共同發展「新質生產力」,藉創新將科研商業化落地,證明了創研的力量,驅動行業升級轉型,足以改寫一個傳統產業的發展,令經濟邁步向前。

自幼醉心電腦工科 路上一直與「創科」結緣

在家中雖排行最小的Sunny,從小到大經常在父母經營的工廠——福田集團工作,後來他在美國羅徹斯特理工學院(Rocheste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取得商學理學士學位,畢業回港幫忙打理生意。福田集團是S unny的父母在1963年創立,起初生產一些小家電、燈具,以至研究磅秤,垂直整合技術,一步一步變成業內的牛耳。

▲ 查氏「福田集團」位於深圳的廠房的昔今面貌。

▼ 1992年,福田集團首款生產的廚房電子磅成品

Sunny 深諳電腦編程,洞悉必須將科技加入福田,革新成現代化的廠房,在多次技術升級轉型,在研發生產磅秤闖出一片天。「最初福田為法國Terraillon品牌代工生產機械廚房磅,繼而兄長從加洲回流,加入研發隊伍自行研發;最後反收購了Terraillon和專門生產傳感器的Scaime(世感)。2005年又與法國里昂MA STERK研發數碼秤重感應器技術,之後一年成功收購MASTER K。短短數年,福田收購了三間法國品牌,擴張海外版圖。」Sunny 憶述著。

▲ (上)Sunny畢業於美國羅徹斯特理工學院商學理學士學位課程

    (下)1991年,Sunny 陪同父親和哥哥前往法國TERRAILLON的總部商談合作項目事宜

突破傳統框架 新思維引領企業成業界先鋒

▲ 2004年獲「香港青年工業家獎」

鑑於Sunny在香港工業發展的成就和貢獻,2004年他獲得由香港工業總會頒發「香港青年工業家獎」,當年更曾與評審委員之一、時任香港政府創新科技署署長王錫基先生會面晤談,「王錫基署長在大學修讀電機工程,所以當他向我仔細詢問脂肪磅的原理結構,因兩人皆有技術根基,一見之下傾蓋如故。」Sunny微笑地說着。

 ▲ 科技園公司成立超過20年

現為科技園主席的他,不僅具備高瞻遠矚的國際視野,而且不遺餘力地推動本地再工業化和創科發展,積極為香港的創新科技、工業、培育初創、栽培人才等出謀獻力,加強業界產學研之間的合作和交流。他認為「現在是創科的黃金時代,國家及香港政府的支持是史無前例!只要有新意念,政府有不同的Funding (資助計劃),科技園公司在創科路上提供全方位支援。」科技園公司成立了超過20年,在香港建立了一個蓬勃的創科生態圈。「香港地理位置優越,我們有五所全球百強大學,科研實力雄厚。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全球汲收經驗和創新人才,香港位置亦得天獨厚,有助國家發展新質生產力。科學園現在與以往不一樣,中午時人頭湧湧,園內已有1,800間來自28個國家和地區的創科企業,共支援12間獨角獸企業。22,000多人在這裡工作,當中14,000多名研究人才,這是什麼概念?根據政府統計處資料顯示(2022年),全港研發人員總數約四萬人,即每三個研發人才,就有一個在科學園。」

▲ 查博士認為現在是創科黃金時代

「新質生產力」的重點:創新

去年(2023年)九月,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發展「新質生產力」,包括傳統產業利用新技術更好、更快地發展,不少人誤以為新質生產力是指高新科技,而忽視傳統產業。實際並不如此,傳統產業仍然是香港的經濟基礎,只是需要升級改造;提升品質、數字化、研發新產業等注入新生命,例如助印刷設計行業升級轉型。

▲ 「2022年6月,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身視察科學園,並高度重視香港創科進程,我感到十分光榮!我對他的一句話特別深刻:『香港創科,既有基礎,更有潛力』,肯定了大家在創科的貢獻。」

Sunny分享家族生意的經驗之談,創科與工業經歷週期性變革,變革沒一定法則,目標卻完全一致,要比以前變得更好,一定要順應時勢;配合國家、大灣區和香港政府政策,以及外在環境各項因素,「試想當日福田不做研發創新,以至在轉化產品工業生產過程內,不斷循環改進,可能永遠只停留在機械廚房磅,不能將產品轉用到醫療及工業方面。我一直研發升級產品。每當研發創新產品,又再將研發成果轉化量產,才能變成良性循環,生生不息。」

實現「由研發到創新製造」 助傳統工業升級轉型

「新質生產力」就是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科技園公司管理工業邨,積極引入高新科技產業。數年前,已將三個工業邨,重新定位為「創新園」(InnoPar k);明確以科技帶動新型工業發展,支援由研發到製造的目標。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培育持續的創新力,行業才可不斷升級;首先要與國際接軌,吸收外來的經驗技術;二是培養本身創科生態,新技術才能源源不斷,未來可在無人區內自主創新,真正與先進國家看齊。他明白人才對創科發展十分最重要,提出舉辦「工業x 創科體驗之旅」,為學生提供行政人員「工作影子」(Exe cutive shadowing)體驗、職場參觀及實地工作機會。Sunny亦鼓勵中學生早在求學階段時親身接觸工業和創科,有助他們規劃前途,成為創科工業生態圈的生力軍。

此外,創新生態逐漸成形,人工智能和數字化轉型,有不少進展。香港印刷和出版及設計在國際上享負盛名,結合創科注入活力,仍然大有可為。

他積極為香港的創新科技、工業、培育初創、栽培人才等出力,高膽遠足,擁有國際視野,加強業界產學研之間的合作和交流,在推動本地再工業化和創科方面不遺餘力。

馬不停蹄 海外積極推廣香港創科優勢

Sunny經常到各國交流取經,與各地前沿科創公司交流,對香港以至全球發展,形成了一種觀點,以科技創新提升產業,可說是顛撲不破。

譬如說去年( 2023年)他跟隨特首率領的代表團,先後到訪中東及東南亞,說好香港故事,為創科開拓商機,與當地政府及業界簽訂合作備忘錄,推動跨地域創科的合作。沙特的「通訊與資訊科技」大臣,以及阿聯酋經濟部部長,之後亦率團回訪科學園,與科學園園區公司交流,了解香港創科環境及優勢,討論進一步合作的可能。

"這個世界沒有不好的產業,只有做不好的企業;

只有受制於傳統技術的產業,沒有所謂傳統的產業,

任何行業通過創新,都有機會脫穎而出,

我們既需要科技產業化,也要產業科技化。"

只要夠堅定 不放棄就會事成

Sunny同我分享了一個小故事:四年前他決定去學單板滑雪(snowboard),不是因為貪玩,純是因為有興趣。Sunny曾經做過兩次脊骨手術,年紀亦已經不小,但他依然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沒有放棄。三個月的學習和訓練並不容易,摔倒了很多次,頭盔也破了,但最終也學懂了。現在他可以和家人,帶著孩子,一起滑雪。

對Sunny來說,這並不是什麼成就,但筆者就感覺到,他對事物充滿熱情時,即使過程艱辛,只要下定決心、相信自己,每件事自然會做得到,並且會做得好。

分清時、勢、位 知人善任管理平衡

酷愛帆船運動的Sunny經常以賽船比喻人生,駕駛帆船要鑒析風勢天氣,水流潮汐、果斷作出判斷、激發團隊信念。賽船之如人生,必須時刻觀察和判斷,找到當下平衡,從容面對順逆。

「揚帆出海,固有風平浪靜,潮平岸闊之時,盡覽沿途美景;一旦遇上狂風暴雨,須結合毅力、耐力及體力,仍堅持向目標進發。帆船運動講求合作,並要高度協調,要知道每個人的強項,安排合適崗位,定能事半功倍發揮所長。其實是系統工程(System engineering),創新和傳統經濟也必須合作,協調互動,香港才能再上層樓。」

風再起時,香港創科正處風和日麗,不要錯過揚帆起航好時機。

"或許對其他人和自己來說,這絕非是任何特別成就,每當對事物充滿熱情,即使過程艱辛,只要下定決心、相信自己,每件事自然會做得到,並且會做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