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創產業未來之道 | 專訪香港文創產業發展研究院 主席 王象志教授(Prof. Thomas CC Wong)

Posted by editor 文字: 香港印藝學會 圖片: 受訪者提供 02/10/2024 0 Comment(s) 月刊,專訪文章,

8月20日,國產遊戲鉅作《黑神話:悟空》(Black Myth: Wukong)同步登陸各大遊戲平台,風潮迭起,不消一星期,全球銷量已經賣出超過千萬套以上。明代神魔小說《西遊記》家喻戶曉,遐邇相傳,千里內外無論影視媒體,抑或時尚品牌、遊戲產業,儼如齊天大聖的地煞七十二變一樣,無一不幻化出各式各樣的IP(Intellectual Property)商品,不損原著魅力,同時最大地滿足、吸納及拓展國內及海外不同受眾族群,中華文化蘊藏內在再造(Rebrand)潛力和商業創意價值,像一顆顆待被人打磨、拋光的原石。

說到這裡,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正如現為香港文創產業發展研究院主席王象志教授( 王教授)所言,香港可以發揮出文化輸出(Cultural Output)的作用。他剛從美國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完成了Creativity andInnovation的短期研究生(Post Graduate)課程,深刻體會到香港及各地文化及創意產業實況及其發展優勢、機遇,特別是IP產業。

"去年(2023)年底,香港文創產業發展研究院在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和的紫荊文化集團見證下的活動裡,已於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正式成立,並與意大利駐香港總領事館簽署《香港x意大利plus文創及藝術城市合作計劃》兩年協議。"

篤學不倦,其樂無窮

王教授是一位好學不倦的人,年輕時曾遊歷超過4 0 個國家,並且每年都持續進修。他曾在北京大學接受指導,並參加了由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主辦的「認證可持續發展規劃師」( Certifie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lanner,CSDP)資格考試。此外,他還在年前取得了國家人力資源及社會保障部的碳資產管理師專業資格,並完成了英國劍橋大學的可持續發展領導力課程(Sustainability Leadership Programme)等學習。也表示很喜歡美國哈佛大學Creativit yand Innovation的短期課程,笑言今次是他人生第一次取得高於滿分的佳績,同時興奮地跟我們分享他學成回港後的變化,這次經歷為他帶來不少思想衝擊,能從以往未曾觸及的視點進行多維度的觀察,啟發出一些新的想法,好像是自己身處山洞裡面,忽然間打開了很多洞般。

▲ 王教授接觸哈佛專業及持續進修學院的兩位負責人,反映Creativityand Innovation課程體驗實在太好了,並一起探討有什麼方法將課程改良,以便適合不同程度、不同時間需求的專業人士及企業家。

"現在的我用很多不同角度跟大家溝通,對於香港文創產業發展,深信來有莫大裨益和幫助。".

無處不IP

金庸武俠小說系列也是普遍香港人的集體回憶之一,王教授舉出了位於陝西省的華山,它本身已經累積了中華文化及歷史豐厚底蘊,像是在古時帝制下被稱為五嶽中的西嶽,或是道教譽為「三十六洞天」之「第四洞天」名山諸如此類,後來金庸筆下兩部小說《射雕英雄傳》和《神雕俠侶》從虛構小說形式締造出新的象徵意義,華山便成為了各大門派高手爭奪武林盟主名銜的場所,時至今日,只要聽見「華山」一詞,每位香港人自然很快聯想到「華山論劍」情節。正是如此,現在很多旅客都會慕名而來,儘管客流量日漸俱增,然而王教授認為中國內地相對側重推廣淺層消費行為如吃喝玩樂,整體上卻欠缺長遠的商業價值。文化與商業看似一對矛盾的觀念,在王教授眼中,商業價值與文化傳播可以相輔相成的,透過IP打造出新式的中華文化經濟圈。我們需要通過創意,將文化進行變現,讓文化結合到大家生活的實體上,既有利於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也有利於人民生活質素的提升。

政府與民間組織通力扶持IP產業

美國文創IP產業每年佔超過四成以上的GDP總值,中國佔了不足5%,對香港而言,王教授第一時間認為是機遇,再者中央政府《十四五規劃》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先後將香港定位成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和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相對國內其他城市,確實存有一定先天優勢。日前王教授出席新一份施政報告諮詢委員會,當中提到了IP議題,「其實Art Basel in Hong Kong 2024(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是個成功實例,只要細心觀察參與是次展會的每一個藝術家、每一個Art Gallery本身都是IP,所以我馬上想食物、玩具,抑或服飾也有實現IP的可行性。香港本身擁有健全法制和成熟的金融機構體系,IP講究投融資,很多時候創意作品未被他人所知,他 / 她的作品在開發上自然很困難,我覺得香港很多設計師、藝術家就這樣被浪費掉、被埋沒了。」

及此,也是香港品質保證局(H K Q A A )董事的王教授,很快萌生了文創IP評價體系的想法,「簡單來說,設置第三方獨立機構,為每一件文創作品進行鑑定、認證和估價,而那些專家大抵來自本地、國內或海外學術機構,與原創者可以說素未謀面,其學術態度客觀、公平和嚴謹見稱,在國際間享有良好的認受性,新進或未成名的創意作品便相對容易向銀行申請貸款。香港正是最合適的地方,大部分港人集中西文化、思維於一身,不但熟悉跟外國商家打交道,而且更懂得中華文化的精髓和價值所在。」

縱然,他們目前想法周全,但倘若王教授希望香港政府在設置相應平台,或是制訂相關政策,給予以輔助和支持,他深信IP產業的發展如果仍受限,始終很艱難地實行下去,相對而言,如果政府將下放部份非敏感權限,交由商會組織直接與其他持份者交涉、簽訂合作協議等工作,因此執行上更具彈性、效率,譬如王教授提到由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或其他大商會發出產地來源證(Certificate of Origin,CO)道理一樣,現在一直是行家之間的信心保證。儘管香港文創產業發展研究院規模不大,資源有所限制,王教授還希望應該盡力搞好香港文創IP產業生態。

"昔日科技尚未發達的時候,一般IP說的是文創,或電影,或商標,而現在也包攬了醫藥專利、創新科技等,無論前者,抑或後者,均管制於同一條法例下。如是者,下一步就是我們商界跟政府合作,以商會作為渠道,促成IP的業務交易(Transaction)發展。"

▲  2024年4月,王教授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出席授權展。在故宮的展位前,與文體旅局副局長劉震先生, JP及文創產業發展處文創產業專員曾昭學先生的合照。

" 即使你精通特殊技術,或獨門藝術,也不代表你可以能在市場生存下去,最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懂得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態位置。"

無論蘇富比(Sotheby's)也好,或者其他世界各地拍賣行都好,每次拍賣會都設在指定地點及日期,而拍賣藝術作品也有固定數量,採取一對多(one to many)的市場結構,在場所有買家需於同一時間公開競標,而王教授所構思的評價系統卻跟上述不同:All to all, Anyone, Anywhere, Anytime。「比方說你剛畫好了一幅畫作,或寫了一本書,然後放在網上區塊鏈(Blockchain)的平台,明碼實價,那些客戶因應各自需求或個人興趣,願意花錢購買相應產品項目,可能將你的作品改編成影視作品,或可能是喜歡佔有作品其中一個章節或金句等等,大家可以隨時隨地接觸、收購IP文創產品,何樂而不為。」王教授進一步補充道。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轄下新成立的「文化藝術、創意產業及知識產權委員會」,王教授身居主席一職,他透露廠商會其實已與故宮博物院和大公網聯合運營的故宮文創香港空間簽署合作協定。「故宮博物院內前星門附近的故宮文創香港空間,面向公眾開放。只要你從故宮正門走進去,右方坐落了一幢建築物,樓齡約90年,整體約80至90平方米般大小,那是院方唯一與定位為香港文化會客室及在故宮內在實體出現的專設『故宮文創香港空間』的場地,這點非常重要。試想想中國絕大部分明清宮庭IP都是與故宮緊密相連,高回報投資之餘,文化實力也十分雄厚,我們雖在宮內佔了一小席位,但我們依然同沾渥惠,這對促進香港IP產業發展穩健有絕大裨益。

IP達人道

任何行業同樣面臨人才不足的現象,而香港文化及創意產業尚停留於初創階段,更是求才若渴,王教授便指出現在最缺乏就是複合性人才,比較像三項鐵人賽選手,雖說他/她本身不一定是徹頭徹尾的藝術家、律師、商家,但必須要了解藝術行政管理的觀念,即要擁有藝術創新思維、法律常識以及商業邏輯,樣樣皆知,現在香港可以從外國招攬,或院校培訓兩種途徑,發掘這方面人才。「坦白說,師資為首要考慮因素,起碼要3至4年左右,才能培養第一批文創IP人才,所以第三種途徑就是協助現有人才轉型,比如說藝術家,又或商界、法律界人士學習自身專業以外的知識,再配合完善的評審機制,相信處理IP事務相對上更得心應手。」

"文物是根,文化是魂,旅遊是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