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邊界 漫遊設計 ——專訪香港設計總會秘書長劉小康先生(Freeman)

Posted by gaa_admin 文字: 匿名 圖片: 匿名 30/12/2020 0 Comment(s) 專訪文章,

隨著世界的變遷,創意文化產業還是方興未艾,設計也依舊散落在我們日常生活的每一隅。有沒有想過糅合各地的靈感繆斯,然後激盪出獨一無二的作品?今期,踏進2020年尾聲,迎來新一年,我們則邀請到香港設計總會秘書長劉小康先生(Freeman)進行專訪,娓娓道來總會如何衝破邊界,促進設計人材交流,把設計帶進生活。我們都明瞭每一個人身上也拖著一個世界,而叱咤設計界30多年的Freeman的藝術與設計世界又會是什麼樣貌?

文.卓詠欣 / 圖.受訪者提供

堅守本心 為設計業發聲

訪問當天,甫進香港設計總會秘書長劉小康先生(Freeman)的辦公室,一件又一件的藝術作品映入眼簾,敬畏之心油然而生。然而,Freeman滿帶笑容向我們揮揮手,招呼著我們,然後氣定神間向我們訴說香港設計總會的成立緣由與初心。「讓我先說成立香港設計總會前,在1995年,政府希望推動服務產業便委託了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進行一項有關香港推廣服務行業的研究調查『The Study on the Promotion of Hong Kong Services』:香港服務業有什麼值得支持或者推動的,但是調查中,『設計業』並沒有被分類在任何一個主要部門下,也不被歸納在任何『重要』部門。」報告公佈後,隨即引起設計業的爭議,「後來,特許設計師協會、香港設計師協會、香港時裝設計師協會、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及室內設計協會聯合向政府呈上一份稱為『設計與香港』(Design:Hong Kong)的白皮書。」這次四個設計師協會的聯合發表便成為了「香港設計總會」創會的基礎。於是,香港設計師總會正式成立於2000年12月18日,Freeman更成為首屆的創會主席,後取消主席銜頭,改為秘書長。或許,我們會疑惑香港設計總會與香港設計中心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Freeman則不慌不忙地說:「香港設計總會於2000年開始計劃成立一個設計中心,並於2001年4月舉行籌備工作會議,成立籌備委員會由羅仲榮先生擔任主席;而創會會員同意香港設計中心為『香港設計師總會有限公司的附屬機構』,後設計中心演變成一個獨立NGO。」

香港設計總會屹立至今已逾20年,事隨時變,然而唯一不變也許就是初心: 「我們不同的設計師協會聯合起來,為業界發聲,當時將設計業加進服務業,鼓吹了香港設計中心的成立。總會現在也是香港設計中心以外的平台,幫助更多的設計師。」

設計交織 城市交流

香港設計總會多年來,積極為業界提供設計、教育、文化政策和基礎設施發展的討論平台,同時亦將業界的想法和意見傳達予政府。「2001年,我們向文化委員會提出建議,爭取更多合作以支持設計和創意產業的發展;2005年,也有進一步向政府提交一份白皮書,推動在西九龍發展計劃下設立設計博物館的建議。2012年,由於香港設計中心未能顧及到與深圳的交往,就把這工作交給了總會,主要擔任與亞洲每個城市交流,促進產業的發展。」就此,香港設計總會便漫遊於多個亞洲城市之間,互相交織,融合彼此的創意。計劃的早年,香港設計總會集中促進深港的交往,以設計窺探雙城的奧秘,例如:2013年,香港設計總會推出了「深港策動」,該計劃由三個項目組成,包括「第四屆深港文化創意論壇」、「深港設計行業調查」、以及深港在線智能平台「設計匯」(DesignHub)。

「香港與深圳就如『孖公仔』一樣,設計體量也非常大,彼此的制度、基礎、教育背景也不一樣。全世界只有我們擁有Design Twin Cities的現象。」Freeman續列舉出香港設計總會於2013年9月至11月和深圳市工業設計行業協會(SZIDA)舉辦的「第一屆深港設計雙年展」,還有與深圳市設計之都推廣促進會(SDPA)於2016年聯合舉辦了「第二屆深港設計雙年展」……他擰擰眉地坦言:「『第一屆深港設計雙年展』感到特別辛苦,設計師所製作出的合約模板,僅是展示用途,大多也沒有計算成本和市場效益;直到『第二屆深港設計雙年展』,我們要求作品需要在會場內購買,有一定的市場價值和效益,並期望單一項目後會產生了長期合作階段,然後就越來越順遂。」雙年展的誕生更使深港兩地聯合成立了「雙城品未」品牌,共開發了9個產品概念和超過140件新產品,口碑載道。

「我最樂見的畫面」

人生的旅途上,我們都不可避免各種難關和挑戰,或許前方是蜿蜒曲折;然而,從中還是摻雜了許多意想不到的快樂,正如當Freeman細數過往種種時,莞爾微笑地表示:「展覽後,得知香港設計師與國內品牌合作創辦了一個副品牌,這是我最樂見的畫面。」這些都是無法比擬的滿足感和欣悅之樂。香港並不是煢煢孑立,總會不僅與深圳合作,更打破邊界,聯合多地推動創意設計文化產業,「我們於2017年舉辦『20…..43香港設計事情』,在內地五個城市:蘇州、深圳、上海、杭州以及武漢舉行巡迴展覽,促進產業的合作。」此展覽顧名思義,「20」代表香港回歸20周年之意,「43」為總會所挑選的43件設計案例,最終共吸引了超過90萬人次遊走於這場思維迸發之旅。

「加上,近年珠海非常大力地發展設計,例如在2018年港珠澳大橋通車當日,亦是首屆『珠海國際設計周』舉辦的開幕儀式,當中提出新的觀念,將珠海、澳門、香港和深圳,連成一個窗口——大灣區創意窗口,大家互相合作,引入國際資源。」Freeman但願將大灣區創意產業從香港窗口帶出去,例如,近期總會與珠海華發集團、北京歌華文化發展集團、澳門設計中心聯合舉辦「2019、2020珠海國際設計周」,不僅以創新思維和人文理念探索「設計與科技」,還促進大灣區設計產業發展。

藝術與設計的開闊

藝術是什麼?設計是什麼?永遠是說不清的問題。Freeman從事設計創作逾30多年,獲獎無數,身兼多職,不僅是靳劉高設計公司的創辦人,還是亞洲設計連副主席。對於「藝術與設計」之叩問,他則闡述:「從前,設計和藝術的分野比較大,現在的界限就很模糊,許多設計師會以藝術的手段創作設計品,市場裡有藝術家,並不介意用工業產品製作方法來製作藝術品。」Freeman多年來不斷向前行,拒絕踱步不前,設計的產品俯拾即是,最標誌性的項目莫過於「屈臣氏蒸餾水」水瓶設計,「我印象最深刻「屈臣氏蒸餾水」水瓶設計,這是我第一個正式的產品設計。我當時認為需要改變的並不是市場,而是內部如何銷售這瓶水。我提出了更改為生活風格的觀點,我便從標籤和瓶身設計入手革新。」他走出框框,將「屈臣氏蒸餾水」設計出水滴形的瓶身線條,瓶蓋能成為杯子,多用途作用;其瓶身標籤貼紙的位置更演變成品牌創作媒介之一,例如2003年,品牌曾創作出「香港創意年」百周年紀念瓶系列。至今,品牌的水瓶設計深入民心,他透過一件又一件的產品訴說著:香港設計並不是荒蕪的沙丘。

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人們佇立青春年華之際,面對著社會動蕩與經濟低迷,或許會感到困惑和迷茫。在香港土生土長的Freeman,碩果纍纍,被問到有什麼話語寄語年輕設計師們,他則以語重心長:「我認為最重要是清楚自己有什麼選擇,不要停止探索其他選擇。然而,我們總會就提供一個清晰的途徑,讓年輕設計師到內地交流。」人生總是有許多選擇題,最重要是跟隨自己的內心,找到你想做的事情,不再人云亦云,就如Freeman所言:「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吧。」